争执难辩输与赢

春节复工第一天,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北方某城市的一座立交桥上,因为拥堵缓行,两轿车发生了小小的剐蹭。事故很小,双方损失甚微,但因双方车主都不理智,先是互相指责,破口大骂,后来竞然大打出手,结果两人都头破血流。

车辆行驶在路上,发生一点小摩擦,暂且不论谁对谁错,谁违反了交通法规,单就𦘦事双方毫无理智的争执、吵架、动手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反思。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很少会有什么不共戴天仇怨,但偶尔之间的小摩擦,却也是常有之事。

回到前面那则新闻中,当时出警的公安干警介绍,据统计,几乎90%的治安、刑事案件,都是因为小事争执而引起的。包括在一些离婚案例中,往往都是因为双方无休止的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才导致家庭的破裂。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不外乎是想辩个输赢。但很多时候,即便是赢了,又赢得了什么呢?如前所述的两位车主,就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而言,无论熟是熟非,都有保险公司兜底,即便是自行解决,花的也是小钱。但由此而延伸出来的流血事件,那就谁也成不了赢家。

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争执,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断告诫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方面,我们不妨看看圣者孔子是怎么做的。

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有一次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了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是三八二十四,你错了,别无理取闹了。

买布人转而把怒气全部发到颜回身上,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算老几?咱们找孔夫子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人回答:我错了就把脑袋给你。你错了呢?

颜回答:我把帽子、衣衫全给你。

俩人找到孔子。

孔子问明情况,笑着对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你输了,快把衣帽给人家。

颜回不知道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把衣帽交给人家,那人拿了衣帽高兴地走了。

待人走后,孔子告诉颜回:说你输了,只是输了衣帽;说他输了,那可是脑袋啊?你说是什么更重要?再说,跟一个三八二十四还是二十三都分不清楚的人争高低,即使赢了又如何呢?

明明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别人不受损,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做过很多类似的让步。比如,上司错了,你还得忍气吞声的服从;父母年纪大了,明知他们的观点或判断不对,但也是会顺着他们。

有些时候,我们在作出“不得不”让步的时候,比如在强权或强者面前的不得不忍让,会有心存不爽的情绪。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相对于自己的弱者,也会表现出咄咄逼人,这是人性中的弱点,较强的两面性落差。

而真正的忍让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不带负面情绪的接受,当然,更是一种快乐和解脱。

言语上的争执并不能使我们得到什么,相反,过激的言语还会让我们失去平静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导致更多的麻烦和更严重的后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