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侯君集》

侯君集,出身陝西,是北人。他家世不錯,是北周票騎大將肥城節公侯植之孫,侯定的第五子。

他早年就加入李世民旗下,是天策府一員猛將,深得主上信任。我們熟知的初唐大事件一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宮變,在玄武門誅殺兄長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當時,侯君集就是政變的核心成員之一。

後來,李世民登基爲帝,年號定爲貞觀。在貞觀九年時,由於西北有政權叫吐谷渾[ tu yu hun ],這個部落的大王叫慕容伏允,他拒絕向大唐朝貢。李世民便派軍隊征討。由我們熟知的老將李靖掛帥出征,侯君集也隨行出征。在這場戰役中,他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裏地,先後於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甚至追擊到積玉山,見到河水的源頭,纔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班師回朝。最終,吐谷渾政權被打服了,主動向唐朝投降,不肯朝貢的伏允自縊而死。這場戰爭樹立了大唐在西北各部中的威望,也向西擴大了大唐疆域的實際控制範圍。

如果說在平定吐谷渾戰役中,侯君集還只是隨軍,不是主帥。那麼在討伐高昌這場戰爭中,他就是當之無愧的首功。

侯君集這個人,雖然打仗很在行,但也的確缺少政治敏感。他埋怨李世民,卻不曾想過,跟隨李世民至今,又戰功累累,已有功高蓋主之嫌。如果他的功勞大到已經封無可封,將陷入被除掉的危險之中。但現在他犯事下獄,又輕易釋放,證明皇帝還是對他念有舊情,願意再次起用他。只要他保持謙遜,好好打仗,必能封妻萌子,永享榮華富貴。

可他卻非常不如好歹,和太子詹事張亮商議政事時,竟把心中謀反的念頭講了出來,並企圖拉對方入夥。張亮心中一驚,暗中將這件事密奏給李世民。

如果是其他的開國皇帝,如朱元璋之流,可能已把侯君集下獄治罪。但李世民覺得,侯君集只是嘴上說說,沒有實證,故沒有行動。這也從側面證明,李世民的確是仁君,非常有氣量。

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家事也很動盪。他和自己的嫡長子李承乾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李世民對太子李承乾的要求非常苛刻。早年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父子關係還好一些。但後來隨着長孫皇后去世,父子兩人越發不對付。恰好這時,嫡次子李泰跳了出來,在朝堂上和李承乾爭寵。

自古以來,失敗的太子只有死路一條。恰巧,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就在李承乾的東宮內做官,而且還是李承乾的心腹。

在察覺到李承乾的心意之後,賀蘭楚石就把自父侯君集找了過來。侯君集一聽,李承乾要軾弟逼宮,這不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翻版嗎,他便信心滿滿地

宮,這不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翻版嗎,他便信心滿滿地答應了。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共同決定,謀反篡位。

可惜的是,侯君集高估了李承乾。之前的玄武門之變,他身邊是長孫無忌,房玄齡這樣的高人,追隨的是李世民這樣雄才偉略的主上。李承乾的治國才能先不說,至少保密意識非常差。

當時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說來也巧,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佑,也因與父親李世民的關係緊張,決心在封地造反起兵了。李佑的這次謀反,無論是從當時,還是今天來看,都是非常搞笑的。首先,他手下只是招募了一些兵士,其次,這次的謀反水平甚至未等朝廷派兵,李佑就已經被當地的軍曹拿下了。最終,李佑被賜死。

可問題在於在審訊李佑同黨期間,審查官員偶然查到了一個叫幹承基的人。而這個人恰好是東宮的官員,還是李承乾的心腹。紇幹承基被抓之後,就把李承乾謀反的計劃全盤托出。

就這樣,侯君集和李承乾一起下了詔獄了。侯君集犯叛國罪,按唐律,謀反屬於十惡之最,應立即處斬。但到了這個份上,李世民仍然想保侯君集一命。可惜他的女婿賀蘭楚石還供出了謀反的鐵證,羣臣力爭以法處置。

李世民給了侯君集最後的體面,他親自來到詔獄,和

侯君集說:我不想讓刀筆吏折辱您。一代明君,給自己的追隨多年的功臣留足了面子和尊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