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3種思維閱讀經典作品,助你快速提升寫作力!

最近,總有學員跟我說,感覺讀書對寫作的幫助不大,讀了就忘,花了不少時間,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下,如何通過拆解經典著作提高寫作能力。掌握了這個方法之後,從此就告別讀書無用的煩惱了。

在學這個方法時,就要用到我之前課程中講過的“作家思維”。

01經典作品分析5步法

經典作品,之所以被稱爲經典而長久不衰,是因爲能夠引人深省。它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濃縮了這個時代各階層人物的命運,因而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餘華的《活着》寫的是在大時代背景下,隨着戰爭、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着苦難的故事。

(1) 時代背景:

經典都是記錄的那個時代,我們要想讓自己的作品能被傳頌,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賦予作品時代背景。

比如,《白鹿原》,陳忠實就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爲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的故事。

表現出了那個地域老百姓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生活方式、社會環境的變遷。

作品有了時代性之後,就有了社會意義。我們可以根據作家的作品瞭解以前人民的生活,瞭解歷史,瞭解那些我們不曾經歷的過的年代。

故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有着不同的走向。比如民國的風流才子,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下,可以說是突破封建禮教,但是放到當下就不合時宜。

時代背景是區別名家和普通作家的分水嶺,有了背景定位之後,作品的人物設置、場景設定等都將要與時代背景相呼應。

新冠疫情蔓延,未來我們也可以以此作爲時代背景,來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

(2) 人物設置:

孔乙己作爲清朝科舉制度下的犧牲者,穿着長衫就是合時宜的。魯迅先生筆下還有祥林嫂、閏土這些人物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

魯迅先生對他們的刻畫是通過故事情節而變化的,也就是說人物是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產生變化的,並不是從上場到下線一成不變

少年閏土與少年的“我”相互結交,而中年之後再見時,就與“我”產生了階級的隔閡。

人物一定是會隨着故事的發展而動態變化的。比如我寫《餘溫》時,主人公王子的性格就是隨着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改變的。王子出場時是一副冷漠的撲克臉,後期生活的變化,使王子逐漸對生活有了希望,人也變得溫和了。

根據人物的成長,主人公的性格、三觀都可能產生很大的變化。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嘗試去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變化的原因。學習這種方法,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3) 語言風格:

寫作是一種語言藝術,時代、人物最終都要通過文字展現給讀者,讓讀者通過作者筆下的文字產生共鳴。

有人喜歡王小波,有人喜歡餘華,還有人喜歡無戒。之所以讀者會鍾愛某位作家,或者某幾位作家,再或是某個時期喜歡某位作家,就是因爲每個作家都有自己語言風格,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他們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風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與餘華的《活着》,時代背景同樣是文化大革命,那麼,有人就偏愛王小波的幽默而深刻;有人就喜歡餘華的簡潔。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這些大作家的寫作風格,同時要去琢磨自己的寫作風格,不斷創新和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風格、行文風格以及敘述風格。這樣你纔算是真正意義上學會了寫作。

(4)場景描寫:

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一個人的朝聖》,可以被當做絕美環境描寫的範本。當你不會寫場景時,這本書能幫你開拓思路。

這部小說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一位退休老人爲探望病危友人而獨自踏上漫長的旅程。

“小朵的雲在地上投下影子,走得飛快。遠山的光影一片霧濛濛,不是因爲薄暮,而是因爲山前蔓延的大片空地。”

《一個人的朝聖》中隨處可見這種由天到地、由遠及近的描寫方式。當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要學會刻意去看她是如何描寫環境的。在平時的寫作中,可以通過用作者使用的方法來描寫環境和場景,長久地練習,可以幫助寫作者解決不會描寫環境的問題。

也可以通過閱讀名家的遊記、散文,來感受作家是如何準確敘述所見所聞的。這一切我們都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同時把這些方法應用到作品之中,提高寫作能力。

(5)總結主題:

小學語文課上,老師就教我們總結中心思想。文學作品都是有主題支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個思想支撐着這部作品。

缺少了主題思想的作品,就像缺少靈魂的人。任何一部傳世經典作品,作者都是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了作品中傳遞給讀者。

比如,《餘溫》我就是將勇敢面對原生家庭的傷痛,大膽改變就一定能實現自我療愈的觀點融入到了作品之中。

分析拆解一部作品的背景、人物、場景、主題、語言等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環環相扣,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開。

我們在閱讀一部經典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然後帶着這個問題,去看他是如何把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的,這樣我們在寫作品的時候,也可以用到這個方法。

02復刻大師寫作手法

按照作家的標準寫作,就要用上大師寫作手法。大師的作品拆解之後,就會發現,經典作品都離不開優秀的情節設置、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具有特色的語言。

小說好不好看關鍵在於情節,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出一部作品的情節後,就能發現高潮和鉤子是怎麼設定的。

掌握了大師的設定套路之後,依葫蘆畫瓢也能設置出來。比如,我在寫一部有3個主人公的小說,有些場景只有1個人出場,我在對這樣的安排心理沒底的時候看了《挪威的森林》,發現村上春樹已經嫺熟地運用了這種手法。不僅是《挪威的森林》,日本作家巖井俊二的《情書》中,也有類似的人物出場方式。

復刻前輩的優秀技藝,心中感覺踏實了很多。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不要進入這樣一個誤區,就是人物多就一定好看。

人物精纔是最好的。《挪威的森林》只有2-3個人物穿插出現,整個故事依然很精彩。

經典人物是通過產生共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再比如,讓人物豐滿,就要把變化過程寫飽滿。《狂飆》中高啓強從一個好人變成壞人是一個過程,從被欺負怕了的小魚販,到變成無惡不作的黑老大,作者用了充足的筆墨做鋪墊,描寫了高啓強的心理變化。

人物的命運是根據小說情節發展變化的,二者相互依存。人物寫飽滿了,小說情節也就自然推動了。《狂飆》中高啓強的變化就是情節的一條主線。

剛剛我們講到了讀者對作家有各自的喜好,那麼作家的語言特色也展現在刻畫人時,比如餘華在《活着》中,描寫外孫喫豆子撐死的情節,他就是客觀地描述事實。

通過對富貴看到場景後的動作、表情來展現出當時的場景。作者沒有一筆心理描寫,這樣就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

作家是通過文字與作者交流的。這種寫法是一種很高級的寫作方式,我們可以學習這種技法,在寫作品的時候,不要試圖去解讀自己的意圖,而是讓讀者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你看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經典作品中學到的方法。

03找好角度賞析作品

經典作品都有作家獨特的思考,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僅從好與不好的角度看的話,我覺得是不夠專業的。

作爲作家,在賞析作品的時候,也要用專業的視角,從經典分析的5步法入手,思考閱讀後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啓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每次閱讀經典作品,可以從一個角度來解決自己一個問題。

比如,要學習人物極簡作品的寫法,那麼,我們就讀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通過這部被高爾基評價爲“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的作品,來觀察怎樣將暗戀的故事寫得清新脫俗、引人深思。

顯然書中的“信”就成了重要的工具,利用一份悽婉的長信,娓娓道來了13歲情竇初開女孩對成熟男性暗戀的故事。

這就是賞析的角度。要讓閱讀對自己發揮效用,就要靈活的運用。同樣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你可以學如何精簡人物,也可以學怎樣找到一個好的創意,怎樣創新一種新的寫法和找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切入點。

04寫在最後

總之,寫作者要運用作家的視角和思維,幫助自己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只單純去看,還要學會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做筆記。

按照經典作品分析的方法,對一部作品進行拆解,然後復刻作家的寫作手法。比如,通過莫言的作品來刻意練習魔幻現實主義寫法。

要讓閱讀助力寫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帶着作家的思考去閱讀,從中得到啓發,然後通過復刻手法進行刻意練習。

這就是無戒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聊聊你在閱讀中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