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窿眼兒山

本來星期六想寫的題材是窟窿眼兒山,沒想到在歸途中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危險劫難,劫後餘生的感覺,就一氣呵成先寫了《驚心動魄》。

星期四,爲岳母燒了五七大祭,下午就回到縣城房子處,我是準備星期五返京的。但是,縣城有我們倆共同的老同學成在,然後夫人的閨蜜莉也隨我們一起去了縣城,她們倆在一起,那肯定是有沒完沒了的話要說的。

週四晚上,我們請成和莉喫的四斤烤肉,晚上又一起玩了會撲克。週五上午,莉的老公峯開車過來,中午成請大家喫的蒙餐特色。這頓飯的確挺有特色的:一份鍋茶58,裏面有牛肉乾、炒制過的幾種米、黃油、乳酪等等好幾種食材,喝起來有奶茶的香,又有說不上來的牛羊肉味道,鹹口,我加了點糖,味道更美了,喝了四五碗。還有鍋出溜、酸菜火鍋、拔絲奶豆腐、羊盤腸雙拼、哈拉海燉土豆,各個味道獨特。

酸菜火鍋應該是東北特色,拔絲奶豆腐絕對是蒙餐特色,我喫的最多,奶酪的酸和拔絲的甜,特別符合我的味蕾需求。哈拉海是一種山野菜,第一次品嚐,挺好喫的。羊盤腸味道也不錯。鍋出溜獨具特色。飯後,莉學校還有事,就和峯直接走了。

兩三點了,再回去收拾東西,返京已然來不及了,我可不喜歡走夜路。可時間尚早,成說,要不然去窟窿眼兒山?

那是頭一天我問他的。窟窿眼兒山是二姑小時候的記憶,但是她並沒有去過。上一次陪着二姑《尋找童年的回憶》(網易博客)時,二姑指給我們看,真的看到了那個窟窿眼兒山,我們在縣城上了三年高中,竟然聽都沒有聽說過。只是,窟窿眼兒山很遠,不知道怎麼去,二姑她們二老也年齡太大了,沒辦法幫助她們實現近距離看到窟窿眼兒山的願望。那天路過火車站,我順嘴問了成一句:“你知道窟窿眼兒山嗎?”他說:“知道啊,這幾年經常去。”

那挺好,我們可以爬一下窟窿眼兒山,替二姑圓一下童年的夢。說走就走,成去車裏換了一雙運動鞋,我們就驅車前往。

十公里左右的樣子,在感覺距離窟窿眼兒山很遠很遠的山坡下停車,開始步行。看着那距離,我覺得得有十多公里,成說沒有那麼遠。都已經下午三點多了,如果太遠,五點多就黑天了,豈不是危險?成說也就一個小時的樣子。

既然他那麼篤定,那估計就是了,走着。

我們三個人,爲了照顧夫人,走的並不快。一路上都是原始的山路狀態,因爲是山脊路,並沒有太上上下下的,沒怎麼樣呢,就翻過了好幾座山,窟窿眼兒山很快就近在眼前了。還真的是挺奇特的,感覺看着那麼遠,其實並沒有多遠。

一路上,除了松林蒼翠,其他萬物還都是滄桑的狀態,這是北方冬日的應該有的樣子。怪石嶙峋,灌木叢生,一不小心,借用夫人的毛線圍脖就被灌木勾出了線。

離窟窿眼兒山越近,還越看不到窟窿眼兒了,因爲窟窿眼兒山的北側是懸崖峭壁,我們是從東側的山脊過去的,當然看不到窟窿眼兒了。

其實,當我們走近窟窿眼兒山的時候,我感覺那更像是一個“象鼻山”,像一隻小象臥在山巔。

很快,我們就到了“窟窿眼兒”的位置,那真的是一個天然的石孔,遠看是一個“窟窿眼”,近看更像是一個石門洞,有兩三米高,三四米寬,冬日的山風從“窟窿眼兒”處呼嘯而過,有點酸爽。成看了看時間,才用了四十多分鐘,比他們每次攀登的時間都少。

我趕緊多拍了幾張“窟窿眼兒”的照片,回頭給二姑看看,這就是她小時候經常看到的“窟窿眼兒山”真實的樣子。

我們還攀登到“窟窿眼兒”的山頂上,迎着山風,造型拍照,到此一遊,雖然“酸爽”,也樂此不疲。

站在山巔,眺望層層疊疊的遠山,一樣有着“一覽衆山小”的豪邁之感,這就是攀登者的榮耀和快樂。

“窟窿眼兒”看到了,山風也吹過了,遠山也眺望過了,到此一遊的瞬間也都記錄在手機相冊裏了,可以打道回府了。

也聯想,夏天要是過來,滿目的翠綠,那感覺會不會更好?晚上把照片發到四人羣裏,莉特別羨慕,希望下次與我們一起再上窟窿眼兒山,這個,可以有。

下山也容易,一路看着風景聊着天,沒啥感覺就到了停車的地方,往返一萬兩千多步,真心不遠,真的沒有看到的那麼遠,真的挺奇怪的(我看距離一向比較準,這次卻嚴重不準了)。

等我們返回到縣城時,天色才暗下來,一切剛剛好。

晚上我把照片發給表姐,讓她給二姑看,二姑可高興了,詢問“窟窿眼兒”有多大?能進去人嗎?看看,我們這次的“窟窿眼兒山”之行多麼有意義啊,一起也圓了二姑的願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