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薇知识创业心法:追流量者必死,做产品者永生

最近,两个写作朋友和我交流,一个从18年就在写头条号,主要创作历史类文章,作为宝妈,一边带娃,一边写作,之前流量还不错,她也因此拿到了不错的收益。

然而如今,图文阅读量不断下滑,收益也在不断锐减,自媒体收入的不稳定,让她时常陷入焦虑.

朋友告诉我,为了走出困局,今年打算把短视频做起来,但苦恼于不知道如何开始.......

另一位朋友告诉我,自从头条青云时代一去不返之后,她再也找不到写作的状态,这几年兜兜转转,时常迷茫.......

言谈之中,对我能成功把读书从兴趣变成事业,似乎还有些羡慕。

其实说起来,这两个朋友写作的时间很早,大概在18年、19年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

那时候,我们还在给平台写稿、经营头条号,当时写作刚进入红利期,很多人一个月都能拿到大几千的收益,过万的也不少,这两个朋友当时在写作上也拿到了一些结果。

能够成为大平台的签约作者,说明做内容的功底并不差,可为什么在不断变化的自媒体环境下,她们却时常陷入被动?

想了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错误地以流量思维为写作导向。

就自媒体创作来说,流量固然重要,但如果跟着平台的流量风向走,平台哪个赛道的内容流量好就写哪类内容,那么永远都在追逐,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段时间,头条的微头条创作很火,写个几百字的故事,越是家常里短、越是娱乐八卦、越是新奇古怪,看的人越多,收益也越高,很多人于是都跑去写这类内容。

然而过于迎合的内容虽然获得了不错的流量收益,却没有真正锻炼到作者的文笔和内容深度,只是赚到了一些小钱而已。

果然,头条扶持了一段时间微头条后,单价又开始降低,写微头条又不赚钱了,很多人开始茫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

对于内容人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创作方向,什么火就写什么,即便能赚到钱,也只能赚到点小钱,不仅无法建立起专业壁垒,不断地追逐,还会让自己精疲力尽。

第二原因,错把平台扶持当成永久福利。

通常来说,平台在起步期都会拿出一些资金来鼓扶持创作者。比如,19年的时候,头条推出了青云计划奖励优秀文章和作者,尤其书评类内容得到了比较大的扶持。

由于我在17年下半年开始,就逐渐成为了多个平台的书稿解读作者,所以,青云计划可以说对我是个非常友好的政策。

果然,进入平台不到一个月,我就成为了优秀原创作者,后来拿到的青云计划和征文奖励也不在少数。

青云计划月度首奖是1000元,后面是300/篇,一个月拿个四五篇奖励,也就2000多了,再加上征文奖励,从500到2000,也拿到了很多次,光是这些收益就差不多3000+,还没有算流量收益。

19年是我怀孕的一年,我一边在家待产,一边写作,那时候恰逢头条号、百家号兴起不久,只要稍微用点心,发出去的文章经常都是几万、十几万、甚至百万阅读,一篇文章赚到四五百、七八百、甚至千元的收益也是常有的事。

那时候,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也能拿到一个上班族的正常收入,生活开销自给自足,没有太大压力。

但我很清楚,这样的模式并不长久。因为没有任何平台会持续这样的烧钱模式,去持续补助作者。

果不其然,到了2020年7月份,头条的青云政策就取消了,征文奖励的奖金金额也远不如从前。那些对平台强依附的作者们,再次陷入了迷茫。

而我做了一年的自媒体后,就在2020年年初开始试水知识付费,写专栏、带训练营、做网课,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拿到了一些成绩。

虽然离财富自由还比较远,但这几年的收入和自由状态一直是持续的,而且一直都在逐年小幅增长,当然,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我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也没出去上过班。

回顾自己一路摸爬过来的经历,我发现自己其实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产品。

无论是当初和我一起为平台撰稿的作者,还是后来同期做自媒体的朋友,其中不乏有写作水平特别高的人,比如给得到这些大平台撰稿的,但很多人在红利过去之后,都不得不选择重新上班,或者在平台的变化中不知所措,迟迟找不到突破的出口。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没有产品意识。

无论是为平台撰稿,还是做自媒体,本质上都是在为平台打工,因为流量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没有对内容的定价权。如果把写作变现定位在靠内容的流量变现,那么主动权永远都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有了产品就不一样,产品是一个相对规范化的产品,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相比单篇文章,人们更愿意为一套方法论而付费。


要有产品意识

公域平台的流量掌握在平台的手里,哪怕你的内容再好,如果没有后续能够变现的产品,能够赚到的也只是有限的流量钱,而且非常不稳定,完全没有主动权。平台扶持哪种内容形式,你就不得不跟着平台的方向来调整自己的内容输出。

但是,有了产品,就有了主动权,比如一份专栏、或者训练营究竟是卖99还是999,以及愿意卖出多少份,都掌握在作者自己的手里,任何时候,只要有销售就会有收益,至于做不做销售,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对于想要做知识博的小伙伴们来说,想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高效地变现,就要真正理解写作的本质:

文字本身并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通过文字承载的解决方案。

自媒体兴起催生了大批的自媒体人,但真正那些自始至终都做得风生水起的,无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找到了一种可持续、稳定且高效的变现方式,那就是通过内容来做流量,通过流量来做成交,这就是知识博主的产品变现。

所以,对于渴望把知识和经验变现的未来的知识博主们来说,一定要打造出自己的知识服务或者知识产品。

相比靠起流量赚钱的知识博主,他们不仅拿到了平台的流量费用,而且也因为有了后端可以承载的产品,实现了可持续高效的变现。

那么,产品化还有哪些好处呢?

我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我们开始围绕某个赛道做产品后,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专家。

做产品需要能够围绕某个细分赛草持续系统化地输出干货,虽然这对博主来说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但是最终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自己。

这是因为做产品就必须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把方法论变成可复制,可向更多人传授的干货,这非常锻炼我们的总结能力。

当一个人后续不断地围绕某个细分赛道传授合和输出时,那么他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随着专注输出和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人,那么在这个领域里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以及越来越权威。

所以,当知识博主开始围绕着做产品的方向,不断扎根,你的专业性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那些在各个赛道有专业度和有影响力的博主,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产品。

那么对于知识博主来说,应该如何做知识服务或者产品呢?

第一种方式,先从咨询开始。

如果你已经在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赛道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你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卖出去,只要你能够为他人解决问题,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愿意为你付费,而咨询就是最容易启动的知识变现方式。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重新梳理你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检验你的知识和经验是否真的对他人有帮助,与此同时,根据咨询对象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你的方案。

第二,一对多做课程。

经过前段时间的通过前期的咨询,相信你会发现有很多人,他们的问题都是有一些共性的,那么把这些问题和答案梳理出来,就能通过一对多课程的方式卖给需要的人。

和一对一的咨询相比,这种变现的方式会更加高效,而且也更加可持续。

你不仅可以在私域变现,也可以把你的课程挂到一些知识付费平台,比如千聊,荔枝微课等平台。

虽然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知识变现了,但我想说,知识就是生产力,只要你的知识能够真的帮助到别人,就一定有人愿意向你付费。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成长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去努力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当然,如果你不想开发产品,那么去代理一个口碑好、能变现的产品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很多人通过分销优质产品也能拿到不错的变现。

总之,对于知识博主来说,如果只一味追逐流量,必然是短视的,追流量不是为了拿流量收益,而是做流量成交。

这才是更高level的知识变现。

—END—

作者|笑薇

编辑|小野

图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