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为什么这么火?

前不久,一份新的统计数据出炉,电视剧《狂飙》全剧平均收视率达到1.54%,创下央视八套近九年来的新高。同时,在爱奇艺上,《狂飙》的弹幕互动总数超过4670万。全网的话题阅读总量,超过328亿次。简单说,就是已经很多年,没有《狂飙》这么火的电视剧了。

假如你没看过《狂飙》,也没关系。我们今天不是要说这个剧本身,而是想说说,它为什么能这么火?

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很好回答。一个电视剧火,不外乎是内容好、演员好、宣发运营做得好。前几年美国有个畅销书作家,叫德里克·汤普森,在《引爆流行》这本书里还提到一个MAYA公式,是几个英文单词的缩写,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意思是,在能被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前卫一点。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熟悉+意外。让人觉得多少似曾相识,但又时不时能带来一点惊喜。

电视人有个类似的说法,叫约会感。也就是一个栏目要想收视率高,得像约会一样。总体上,有一个大致的确定感,我知道跟我约会的人是谁,对方大概什么样。但是,基于这个大致确定,又总能有点惊喜。

但是今天,咱们不谈内容,而是从传播的角度看看,这部剧为什么能火?大家都能想到的原因,比如口碑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咱们就不说了,只说其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广播式扩散。也就是,像广播一样,有一个统一的发布端。大家都从这个发布端接收信息。过去一想到互联网传播,好多人想的都是病毒式扩散。也就是在网络中有无数个节点,随机向周边外扩散。但是,根据研究人员的统计,要想成为爆款,必须是广播式扩散和病毒式扩散结合。既有中心化的初始发布,也有去中心化的二次传播。

而对于《狂飙》来说,这个广播扩散的源头,就是他们自己。比如在抖音上,整个剧组的人几乎全员注册了抖音账号,并且发布专门的内容。而且抖音上的内容,跟剧情进展高度同步。比如剧情里,有几个角色下线了。那么当晚的直播,可能就是这几个下线角色连线,然后聊聊自己的角色下线心得。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很多电视剧都这么干了啊,怎么不见火?这就要说到,传播的第二个关键,就是量,一定要足够大。这是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但也是最管用的办法之一。

即使放在《蒙娜丽莎》这样的名画上,也一样适用。当年的名画那么多,比如拉斐尔的《神圣家族》,当年估值是60万法郎,是《蒙娜丽莎》的7倍,为什么后来最火的还是《蒙娜丽莎》?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蒙娜丽莎》当年在卢浮宫被盗走过。几年之后,盗贼又被抓住。这么几轮大新闻下来,它的曝光度极大提升。就像今天,假如一个东西天天上热搜,想让人不知道都难。

而《狂飙》剧组这回在网上的内容发布量,就特别大。全剧全员,几乎每天都在更新。说到这你可能会说,既然制造爆款这么简单,为什么每年的爆款还是那么少?这就要说到,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了。这个因素叫,基础繁殖率。

所谓基础繁殖率,有一个计算公式。基础繁殖率=扩散概率/恢复概率。

其中扩散概率,衡量的是一个人愿意把一个东西分享出去的程度。数值越大,代表大家越愿意分享。而恢复概率,衡量的是一个流行元素被遗忘的概率。也就是,粉丝的热情过了,缓过神,恢复了。

简单说,对任何流行元素来说,它都是一边被人分享,一边被人遗忘的。关键看,这两件事,哪个发生的概率高。假如被分享的概率更高,那么基础繁殖率大于1,意味着这个东西,突破了一个临界点。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管这个点叫引爆点。它就有可能快速被传播,最终成为爆款。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管是扩散概率还是恢复概率,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是不是最近有新热点替换了之前的旧热点?再比如,其中有个演员塌房了。甚至只是你主观上,觉得腻了。这些都会影响基础繁殖率。但是要想同时预测这些,几乎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说,80分的佳作可以预测,但100分的爆款很难预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