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不等於喫苦,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提起挫折教育,有些家長總會簡單粗暴地把挫折教育理解爲喫苦。他們認爲,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刻意讓孩子多經受挫折,就是挫折教育,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於是,他們就人爲地給孩子製造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挫折。他們告訴孩子:“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我讓你喫苦,那都是爲你好。”“溫室裏的花朵是經不住社會捶打的,等你踏入社會了,一定會感謝現在喫苦的自己。”“這纔到哪啊!你以後還會喫更多的苦,還會經歷更大的挫折呢!”

此外,爲了避免孩子驕躁,他們還秉持“少誇讚,多批評”的教育理念,經常對孩子使用一些負面的、消極的,甚至是具有攻擊性的語言,比如“腦子笨”“不爭氣”“沒出息”等。最後,他們發現,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變得越來越差,內心更加敏感,遇事更容易崩潰,整個人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其實,家長簡單地將挫折教育理解爲喫苦,並用言語攻擊孩子,只會不斷增加孩子的挫敗感,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都無法讓父母滿意,從而變得更加自卑、消極、抑鬱。這樣的教育簡直就是在害孩子。

顯然,挫折教育並不意味一定要喫苦,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挫折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挫折可以磨鍊孩子的意志,提升孩子的耐挫力,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但前提是孩子願意接納挫折,敢於直面挫折,不畏難、不逃避、不依賴、不推諉,勤于思考,樂於實踐,敢於擔當,這些纔是挫折教育的真正意義。

生活本身就挫折不斷,所以不必再人爲地製造挫折了。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學校被孤立、親人離世、身體有缺陷等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而且這些涉及孩子生活、學習、社交、心理等各個方面的挫折常常是持續不斷的。因此,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沒有挫折可以經歷,更不必因此而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以免無端增添孩子的壓力和負擔。

身爲父母,與其一個勁兒地給孩子加油打氣,不如給孩子以情感支持。每一個不懼挫折、內心強大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溫暖的情感支持。孩子能從父母的情感支持中獲得安全感、歸屬感以及直面挫折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情感支持能給孩子以鼓勵、自信,能讓孩子的自尊心更強,讓孩子的心態更積極健康,而單純地給孩子加油打氣、冷眼旁觀地鼓勵孩子要勇敢是無法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