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爲變現改變,還是爲自己堅持?

一直都在間斷地思考這個問題,最近一次的起因是昨天讀了一篇點評知乎的文章。

在各大互聯網內容平臺中,知乎佔領的是知識賽道。但爲了吸引更多人入駐,和平臺能夠存活,近幾年做了一些改變。以至於在現階段,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平臺,想獲得收益,就是賣課、帶貨和寫網絡小說。

並不是說這三種變現模式不好,只是感慨,在如此重視知識的平臺,卻不能靠知識變現,着實令人意外。

這種尷尬在其他平臺也不鮮見。當在搜索引擎輸入某個內容平臺名字時,排列最前的永遠與“變現”有關。比如“××平臺如何賺收益”,“××號拜拜”。而在平臺內垂直搜索則是另外的內容,大多是與“高收益”有關。

一開始面對這樣的內容推送時,對平臺自賣自誇地強推行爲弄得很不舒服,但後來發現自己也會主動看這類文章,就覺得冤枉了那些平臺。如果做自媒體的同時能多一份收益,幹嘛要拒絕呢。領悟到了這一層,就發現有些文章可能是平臺主動推的,有些就真是算法所致。

當看到那些高收益文章的示例後,我停止了觀摩、學習,原因不外乎兩種。深度的好內容做不來,運氣成分在的“水”內容也做不來。

也想到之前給雜誌投稿的事。一位區作協的朋友看過我寫的東西后,給了很多實用的忠告。比如向我這樣的文學愛好者,不能只寫出三觀正的東西,要多寫些與主旋律結合的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多關注時事要聞。

中國不缺好的主旋律作品,不管是影視,還是文學作品,都不缺,只是與我而言,力所不及。如果寫劇本,我希望能寫出媲美《孝子賢孫伺候着》的好劇本;如果寫小說,我希望能寫出另個一《平凡的世界》,現實卻是能把自己所想寫出來,已經竭盡所能。

希望這篇文字能爲和我一樣處於“迷茫期”的創作者們,帶來一次深度思考自己創作之路的機會。“爲變現改變”代表的不僅僅是創作者爲了賺錢,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而是作爲獨立創作者,我們在提升自我之餘,會選擇怎樣的創作之路?

(文原創,如非授權,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