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作文分析

今天我們看到三份比較有價值意義的模擬卷,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其所透露的一些變革性因素。以下以作文部分爲例,談一談三份卷子的作文所透露出的一些消息:


①作文題乾的篇幅較之前大幅縮短:篇幅縮短意味着開放性的擴大,與2022年新高考長篇累牘的敘述不同,這三道題篇幅都很短,在客觀上加大了思考難度,不再如以往要求“改寫”甚至直接拋出既定立意。其中,以吉林模擬爲最,“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之間的矛盾清晰陳列,不曲折婉轉、故作扭捏,不在文字遊戲上下工夫。黑龍江的作文題也比較地宏闊,概括來說也就是“道理”之辯,筆者已經在不少模擬卷中多次發現此類作文,如:聞道百,寄餘生——2023屆鄂東南高三期中考作文深度解析。因此,對這類母題性的問題,就需要儘可能深入地予以發掘。安徽和雲南的試題在形式上有創新之處,將作文與閱讀珠聯璧合,首尾遙相呼應,有一唱三嘆之效,其旨在考查學生對“偉大”與“渺小”、“激越”與“從容”的認識,洞見燭照人生的意義。


②作文內涵及深度的局部沉潛:四個省份雖都原爲老高考,但卻能夠積極求變,適應思辨化的大框架,值得讚賞。當然,在出題上也存在題材或矛盾單一的問題,難度不會特別大,僅單單從某二者的二元對立入局並不具有特別震撼的思辨力,甚至也容易形成某種“先A後B,A與B相諧”或基礎性的“起承轉合”的套路,在這一點上,上海卷“所有重要的東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過了”這類試題更具有思辨藝術,也隱含了對“文字遊戲”抽絲剝繭的語言能力考查。因此,如果仍單一地二元對立,或如同2022年新高考一卷和全國甲卷一樣三元統一的模型恐怕仍會陷入“套作”“套路化”的窠臼。不過,總體而言,三份作文還是有進步的。


③形式上的缺陷性:俗話說“字數越少,事情越大”,但在作文上其實也未必如此。總體來說,一道具有很強思辨性的題目大多以簡練的語言爲主,但仍需要有語言的藝術和魅力,並非單純羅列二律背反的事物,其旨意也極其容易陷入“金錢是否是萬惡之源”之類的辯題,人爲的賦魅表露得過於明顯,導致考生極其容易把握癥結,難度偏低。同時,一道思辨性的作文不僅需要語言的藝術,更需要具有多元領域的探索和發掘,而並非過於直白地質問單一領域或單一環節。如吉林卷直接問“簡約”與“繁複”,所涉及的面就窄了。只有那種將不同領域、不同環節的思考熔鑄於一爐,併合理運用語言的藝術,才能使題目在更新穎的同時具有豐富的指涉和內蘊,並導向一種關乎人性的、哲理的、人生意義的終極關懷。


④與近日新高考一卷等省份大規模“趨紅”作文之比較:近日,我們會發現南通、深圳、杭州、溫州等市的聯考模擬作文有“趨紅”傾向,大體上也與某一些小道消息有關,這不免呈現出了一種“交換”與“倒置”的滑稽效果。不過,總體而言,這樣的做法也是有利的,能夠很好地解決以往考生只訓練某一類或某一種題型的作文,更能夠讓考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應萬變。但是,正如公衆號此前強調的,“紅色”作文並不是“思辨”的公敵,“思辨作文”一定不思辨,只要這一作文不是決然的某種立場上的背反,也都有商量的餘地,只不過這種餘地偏小一些。面對紅色類型的作文,我們依然可以利用虛化攻擊、弱化背景、擴大縮小、定義詮釋等手法虛與委蛇。


綜上所述,三套卷子是一次創新的嘗試,但仍不夠徹底。當然,作文之道,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最重要的還應當是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及打分實踐,我們有理由期待更爲完善的模擬卷作文和更爲完善的高考作文的出現——無論是出題實踐還是寫作實踐都是一個永無止盡的追求和打磨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