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先体验

今天共读群里的一个伙伴想要开班会,他把自己关于这节班会思考的几个问题列出来让我们大家给出自己的建议。吴校的第一个反馈就是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创设情境,没有情境的铺垫,学生很难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个伙伴最初还没有太理解创设情境所能发挥的作用,群里的其他伙伴积极帮助他找相关视频,还有的给出其他方面的建议。

对于这位伙伴现在的状况,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是有亲身体验的。开学初我的第一节课,我想学生们在家里呆了四个多月,刚回到学校一定是需要一个适应课堂教学的过程的,所以就提前准备了一些关于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的问题。这学期我新任课的两个班级是刚刚接手的高二的两个班级,学生的状况我也不了解,我也希望我们一起回顾的这个过程中我能更多地了解他们,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好地陪伴他们。

带着这样的出发点,我准备了课件,对问题也进行了反复的琢磨。因为是第一节课,我提前十分钟进班,把课件存到班级的多媒体白板上,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好之后,我就站在讲台上观察学生在教室里面自由活动。

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哟一个特点,他们对于一个陌生的老师没有太多的好奇心,不知道是他们现在的成熟度超过以前的学生还是他们对新老师没有太多的期待,总之他们自顾自地在做自己的事情,唠嗑啊,打闹啊,自己发呆啊,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啊,好像对于进来一个陌生人在电脑前忙乎来忙乎去没啥感觉。

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等铃声落下去之后,我看着学生一点点静了下来,但是很多人还没有进入到上课的状态。我大声地说了一声,“同学们,上课!”

大家陆陆续续地站起来,我等了一下看孩子们都站起来了,然后问候他们,请他们坐下。他们坐下之后说话的声音再次响起来,我就静静地看着他们,过了一小会,声音渐渐小了。我开始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上课要求,希望同学们合作的几个方面以及我课堂需要大家合作的方式。说完这些之后,我请他们向我提出问题,如果他们对于我这个老师或者是我教授的这个学科有什么好奇的地方,可以随意提问,我会尽力回答。他们沉默着,没有人提出问题。我对这一点也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奇心这么淡了呢?想一想小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好奇的?他们的眼中、心中和头脑中都是问题,每天问得我们成人应接不暇、黔驴技穷,怎么随着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好奇心就这样渐渐消失了呢?是他们都知道答案了吗还是他们已经不想知道答案了呢?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呢?

我微笑地看着他们,思考着却没有得到结果。

我用问题引领着他们一点点回顾着过去的一年并且逐步深入地思考时间中成长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的进入状态,还有一些像是在刻意忽视这样的问题,眼睛看着课件上的问题,一种很难捉摸的光在飘忽游离着。

整个班级真正做到从头到尾认真思考并在纸上写下答案的人数只占了总人数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思考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我询问他们心里的感受,他们的回答各有特色,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有点意外,他说他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我接纳他的这种回答,也尊重他的回答,在接纳所有的发生的同时,我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对于刚刚过去的这么特色的一年竟然没有感觉呢?他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收获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他们不想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走得更丰富多彩和多姿多味吗?不可能的,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越来越好的,可是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去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呢?是我的呈现方式不恰当吗还是他们本能地拒绝和一个新接触的老师去建立连接呢?

我告诉他们所有思考了这些问题的同学,他们写在纸上的答案可以自己保留,如果他们愿意和我分享我会保证他们的回答是安全的,我会尊重他们所有的回答和选择。有一些学生把他们写在纸上的答案交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自己的包里。

这节课有的同学眼中有那种照耀老师心灵的光芒,他们思考的时候那种光就像是阳光一样让整个教室里变得温暖。但是也有的同学一直处于一种漠然的状态。

虽然我能接受学生的状态,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从过去的时间获得成长的着力点,找到更稳定地迈向明天的阶梯。

通过我的这次课堂经历,我意识到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如果我能在领学生进行逐步的深度思考之前先创设一个引发他们进行思考的情境,带领他们先躬身入局,进入思考状态,然后再进行逐步的思考,或许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合作状态了。

吴校说“无体验不开班会。”我从她的这句话中引申开来。“无体验不进行深度思考。”先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体验之后他们会有更多想要参与的热情,不是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