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

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 孙本旭

文本解读:《藏戏》看到题目再读一读文本,就会知道这是一篇介绍藏戏的常识性的文章,可是这篇文章又和科普类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课文读完之后,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趣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

此篇文本的妙处:

    开头三个自然段,一口气连用了三个问句的形式,概括了藏戏的主要特点,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

    随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三个问题,而是从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我们先把这一部分放下,直接跳到回答问题的部分。课文的9-14还有16自然段的一部分,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藏戏的面具及特点。课文的15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藏戏表演没有舞台。课文的17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藏戏一场演出可以表演三五天的原因。课文这一部分是介绍藏戏的常识。

    回过头来,再看这篇课文如果不写唐东杰布传说这部分行不行?

    当然是可以的,如果这样写这就是一篇介绍藏戏特点的说明文,读完课文之后马上就可以解了藏戏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引入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呢?

    首先,唐东杰布的传说令人动容,把藏戏的起源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故事联系起来,使人们对藏戏产生一种喜爱和崇敬之情。

    第二,唐东杰布的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是文学化的表达,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让读者读起来饶有趣味。

    第三,唐东杰布的传说和藏戏的特点有一定的联系,藏戏产生的环境决定了藏戏的主要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写藏戏这三个特点呢?因为这三个特点就是藏戏有别于其他戏曲的特点,这就是重点。在藏戏的这三个特点之中,面具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作者在介绍藏戏特点的时候有详有略。

以上是我对《藏戏》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基于以上解读,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自渎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哄堂大笑、开山鼻祖、师传身授词语的含义。

自渎课文,完成表格,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藏戏的主要特点。

师生交流,梳理课文的表达特点,开头的特点、引入传说故事的好处、详略得到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感受藏戏的特色,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堂学习单

教学过程:

导入(1-2分钟):同学们,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你总结两篇课文在介绍民俗的时候,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民俗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用了什么方法。

初读课文:(8分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生字,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交流汇报: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引导:

①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谁能说说这笑里包含了什么言外之意,你有从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开山鼻祖是什么意思?那你从开山鼻祖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③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师传身授是什么意思,藏戏一代一代传承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初步说一说,读过课文的体会)

再读课文,完成表格(15分钟)

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到底有哪些独特的民俗特色,值得人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呢?完成表格。

特 点

对应段落

我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来汇报,教师顺势指导:

当学生说到面具的特点的时候,教师追问:作者写了面具的什么特点?(颜色和人物的性格对应的特点),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写面具的其他特点,比如制作材料,如何制作等?让学生体会抓住主要特点写具体。

就在刚刚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开头三个自然段就概括了藏戏的主要特点。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陈述:藏戏的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出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而是用了疑问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关注传说,领会作用(5分钟)

关于藏戏的特点,这篇课文有一部分的内容看上去可有可无,也就是关于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你们觉得这部分内容可以去掉吗?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谁来说说你听了这部分内容后感受如何?

师生讨论交流:唐东杰布传奇故事为藏戏这篇课文增添了许多趣味、唐东杰布传奇故事介绍了藏戏的起源与藏戏的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唐东杰布为民造福让我们对藏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崇敬之情

拓展延伸——小练笔

    你知道你家乡的哪些习俗和哪些传说有关吗,试着写写这个习俗和传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