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和謹獨

王陽明則認爲,這兩個步驟中必須要有兩件武器保駕護航,否則,靜坐要麼成爲枯禪,要麼不如不坐。這兩件武器就是“誠意”和“謹獨”。


誠意,就是正念頭,誠實地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一個念頭出現,良知自然知道好壞,好的保留,壞的去掉,這就是誠意。王陽明說,誠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喜歡善如喜歡美色,厭惡惡如厭惡惡臭一樣!

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實在難。比如一念雖知好壞,然不知不覺就流走了。我們知道不義之財是壞的,可有時候卻經不住誘惑去取了。一旦取了,這就不是“好善惡惡”的心了。正是因爲我們總不誠,所以王陽明才大力提倡“誠意”:

惟天下之大誠,能立天下之大本。

在靜坐中,我們揪出一個私慾,馬上就克掉它,這就是誠意;如果我們揪出一個私慾,卻姑息它,甚至不想克掉它,這就不是誠意了。那我們的靜坐也就失去了意義。

謹獨就是慎獨,原意是,即使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爲,嚴於自律,我們靜坐時就是謹獨時。在王陽明這裏,謹獨其實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含了諸多要素,王陽明說,靜坐時只要把這些要素一一排列,就是謹獨了。

第一是分析,我有什麼私慾;第二是目標,我要通過什麼手段克掉這些私慾;第三是信心,我要堅信自己能克掉這些私慾;第四是毅力,必須具備強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兩日,兩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廢;第五是心態,在克私慾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能爲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慾的目的,一旦有這種心態,就是新的私慾了;第六是學習,所謂學習只是通過各種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來幫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第七是檢驗,當你確定自己把私慾克掉後,要去實踐中檢驗;第八是反思,我爲何會有這種私慾,這一私慾產生的基礎是什麼。你只有反思到位,纔不會再犯同一錯誤。

如果在靜坐過程中沒有誠意和謹獨,那不坐也罷。如果一個人不能通過靜坐誠意和謹獨,那他就無法光明良知,自然不能知行合一。這樣的人就會失去自我,隨波逐流,永不可能獲取成功。

由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確信學習陽明心學的關係鏈:立志—謹獨—意誠—知行合一—良知。

意思是:我們先立個真切爲善之志,專心致志於此,然後從謹獨處下功夫,就是自我管理,久之自見意誠境界。只要你意誠了,自然會認識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認識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體。悟到自己良知是怎麼回事,天下事也就在我心中,在我股掌之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