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錄(3月10日    陰)


     

      儒家、道家和佛家究竟孰優孰劣?從儒釋道看人生的修行:

      道家的修行按《莊子·大宗師》所言,可將修行共分七個階段,依序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死不生。意思是:看透名利,而後看透物慾,而後看透生死,看透生死也就明徹了,明徹了就顯現出永恆的道心了,既然永恆就不存在古今了,也就無生無死了,也就沒有紛擾了。看透名利,即不爲名利所累,保全自身爲上;看透物慾,即以物養性,滿足原始的慾望即可;看透生死,即忘掉死生之別,死生本是自然所化,歸於物之本性即可;物之本性即是永恆的道心,所以見獨,即是道心顯現;道心,不存在古今;道心永恆,無生無死。

      儒家的修行很簡單,就是孟子所說“修身以俟命”,即事天安命。修身,即是事天,事天即是發明本心,即是發明本心之仁義禮智四端。安命,即是安於名分。名分在古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現代可以理解爲作爲一個個體應做之事,即天生之使命。自己的使命需要自己去慢慢領悟。孔子言五十而知天命,我理解的是五十歲明瞭了自己的使命與天性。

      佛教的修行有兩種方式,即漸悟和頓悟。漸悟,即用諸行無常(一切事物皆無常)、諸漏皆苦(一切情緒皆苦)、諸法無我(一切事物皆無自性)、涅槃寂靜(寂滅萬法則超脫生死)四法印掃除一切外惑而得清淨。頓悟,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直指人心呢?即明悟“諸法唯心所現,其假有實無,本性是空”之理。即明悟“萬法皆空,真空即是萬法之實相”之理。

      可以看出,道家修的是道德,儒家修的是仁義,佛家修的是空性。即道家修天道,儒家修人道,而佛家修空道。空即道家的無,無必生有,即無極必含太極。無極而太極即是道。道生德,德生仁,仁生義,天生化人,而人生於天,天人不可分。所以,天道和人道皆須修行。所以,當明徹道德,而後光大仁義。即,以明徹之心行人事,而後盡天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