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鸡蛋效应,生活更美好

那天去上插花课,按照老师讲的几条规则,用老师提前备好的几种花,自己插了个花篮。

第一次学插花,从选好座位坐下来,拿到篮子、泡好的花泥,到听完并观摩老师插花,再到自己完成作业,整个过程也就一个多小时。

这一个多小时里的放松、专注、欣喜,是与花儿交流的结果,是陪伴同一色系的花儿们看它们笑脸的结果,也是身处美中晕染出来的久违的感觉。

花插好后,自己看自己的作品,怎么看觉得怎么好,甚至过了好几天了,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整个花篮美不胜收。

心里很清楚,有这种感觉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自己插花水平有多高,只因为这个花篮里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劳动和时间,久久注视之后,它里有我、我中有它了。

这就是“鸡蛋效应”。

“鸡蛋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自己投入劳动和情感而创造的物品价值,产生了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现象。

这个“价值判断偏差”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因此,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往往会自认为更美、更好、更香、更有意思。于是,只需简单加工即可享用的预制菜变得比外卖和在外就餐受欢迎,充满参与感的小物件更令人着迷。

这一点,从娃更愿意吃自己煎的鸡蛋、火腿肠,更愿意自己煮面吃,最能感受到。

自己做的东西,最能体现“我”的需求、偏好、掌控感,也最能恰到好处地抚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