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學且行,且教且研

——詔安縣第四批中小學(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簡報

文/陳秀玉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3月11日,詔安縣第四批中小學(幼兒園)近200名骨幹教師,在個人自學與在崗研修後,迎來了集中培訓及研訓。

一、開班式

3月11日上午8:40,詔安縣第四批中小學(幼兒園)骨幹教師,在詔安一中之遠樓集中培訓,沈志雄老師主持了開班式,參與的還有沈麗木副局長和傅德茂股長。

沈麗木副局長作了發言。他首先肯定了大家的成績,曾經的優秀,希望大家能珍惜培訓機會。強調要保質保量做好培訓工作。這次課程設置豐富,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建議大家理論聯繫實際,確保培訓效果。可以把實際問題跟導師請教,也可以跟學員互相交流。所學知識要有意識地運用於實踐。提醒大家往返要注意安全。沈局長最後祝培訓圓滿完成。

進修學校沈志雄校長也作了幾點要求:前期研修要紮實。繼續教育的內容豐富,質量高,要回看,多思考;課程設置豐富,導師都是縣裏大咖,大家要認真學習,完成作業;自覺遵守職業規範及培訓班要求。

二、吳超男老師講座

吳超男老師帶來了題爲《新時代骨幹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的講座。吳老師幽默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把大家的興趣提起來了。他從五方面進行了分享:骨幹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課堂教學藝術的多維探索;學生深度學習的科學引領;學科解題思維的智慧培養;教育教學研究的有效開展。

吳老師強調:教育教學研究是骨幹教師教學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教研做支撐,課堂教學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更會失去底蘊與“靈魂”。因此,教育界普遍認爲,教研能力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專業素養之一。對於骨幹教師來說,更是如此!教研能力是骨幹教師的一種教學創新能力,也是骨幹教師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更是骨幹教師實現專業能力躍升與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智慧源泉和不竭動力。

吳老師的分享,理論聯繫實際,時不時穿插一兩句俗語,一兩句閩南話,既輕鬆了課堂,活躍了氣氛,又引人深思。吳老師的分享既輕鬆愉快又有內涵,近兩個小時一晃就過去了。我聽完,對深度學習,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濃的興趣。這就是好課堂的樣子吧——學得輕鬆,學有所獲,課堂只是一個引子,激發你探索的興趣。講座的結束,纔是真正學習的開始。


三、鍾喜平老師的講座

3月11日下午,鍾喜平老師帶來了題爲《聚焦核心素養,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講座。鍾老師先聊了他對各階段、各學科評價的理解,明確了自己的長處與短板,提醒老師聽講的側重點,告訴老師如何辯證地聽。然後又闡述了自己講座的內部邏輯及各要點的聯繫。具體分享了幾方面的內容:培養目標決定課程核心素養;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課程標準的新變化;實現“教—學一評”一致性的探索。

雖然開場時,鍾老師說自己只擅長小學語文學科,而且分享時的例子也是以語文爲主,但作爲數學老師的我,聽下來還是有收穫的。以課標爲準,不要一味地拔高評價標準。以爲是嚴格要求學生,實則是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聽完鍾老師的分享,我不禁感嘆,用好自己的特長,講好自己擅長的東西,就是極好的講師。


四、林冰冰老師的講座

3月12日上午第一場,林冰冰老師帶來了題爲《以“心”護航,助力學生成長——校園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的講座。林老師從前不久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普查情況聊起,簡單分享了學生心理現狀,強調了心理危機干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後從青少年危機干預核心概念和青少年危機干預策略兩方面進行分享。

林老師從理論入手,結合自己的過去和一些諮詢案例分享了青少年危機干預核心概念和少年危機干預策略。條理清晰,講解詳細,爲老師們普及了心理危機相關的知識,激起了老師們對心理干預的重視。


五、許一軍老師的講座
3月12日上午第二場,許一軍老師帶來了題爲《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程教學設計》的講座。許老師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享:背景;實施目標;評價目標;極簡教育技術;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

許老師還分享了各種資源獲取途徑及極簡技術的應用,分享了不少優質平臺。現場用手機投屏,重點介紹微信和小紅書在教學中的應用。滿滿的乾貨讓大家應接不暇,大呼過癮,衝擊力非常大。科技不斷進步,信息技術不斷髮展,如許老師所說,我們不該忽略或害怕它,而應該勇敢地迎接,熱情地擁抱,並好好地利用它。


六、胡春林老師的講座

3月12日下午,胡春林老師帶來了《且教且研,走教科研專業成長之路》的講座。胡老師開場就創造了一個較輕鬆的開場——教育戰線的老兵與年輕教師聊聊教科研怎麼做?胡老師先分享了中小學課題研究常識,又進行了教育論文寫作經驗的分享。

胡老師邊分享他曾做過的課題《部編語文革命傳統教育的教學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邊切片式分享瞭如何選題?如何做課題?強調了幾個需要儀式感的活動及他們怎麼做,怎麼收集資料,具體做了哪些事?讓大家對課題研究有了更豐富的感知。

在做教育論文寫作經驗分享時,結合他自己寫的幾篇論文,把“寫什麼”的解決之道概括爲五多: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多行動、多記錄。“怎麼寫”的解決之道概括爲三段論:緒論——提出問題——我做了什麼;本論——分析問題——我爲什麼這麼做;結論——解決問題——我怎麼做。

聽完胡老師的分享,讓我想起一句話:"做得好更能說得好。"因爲胡老師做的課題是紮紮實實的,寫的文章都源於他在工作中的觀察、記錄,他分享起來就特別有畫面感。加上及時留存的文字、圖片、視頻,形象而又生動。

培訓活動結束,我希望自己以此爲新起點,邊學邊做,邊教邊研,帶着研究的心態進入教育現場,及時記錄、提煉,再實踐,爭取有一些成果呈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