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橋

朋友圈每天有人去梅溪橋打卡,曬圖,成了宜興的網紅地。也許是我老了,很難對網紅和網紅地產生興趣,曾經在朋友的盛邀下去觀賞過一次網紅地,那是一處廢棄的石灰石礦塘,經過長年的雨水彙集,形成了凝碧如玉般的池塘,雖說可以一觀,但這樣的池塘在南山石礦區有多個,不足爲奇,我大失所望,奇怪這樣的地方也能成爲網紅?朋友說網紅都是捧出來的,幾個攝影愛好者去山區採風,沒有拍到滿意的照片,偶爾走到這個池塘邊,拍了幾張照片,灰白岩石和碧綠池水形成強烈的對比,既有蒼桑又有鮮嫩,發到了網上引來了衆人圍觀,一下子紅了,許多人開了導航找來,就爲一觀這荒原中的碧玉景象,就成了網紅地。

梅溪橋離我家只有兩公里左右,雖然我不追網紅,也不會去網紅地打卡,但梅溪橋那些美照還是動了我的心,今天陽光正好,我權當散步,決定去一探梅溪橋,以及橋周邊“江南春曉”的美景。

梅溪橋坐落在梅林村,梅林又稱梅嶺,屬於丘陵地帶,過去雜樹成林,林間有野雞、野兔,林下有鮮美的雁來蕈。城裏的女人們,週末時喜歡結伴去梅嶺梅林賞映山紅花,採蕨菜,摘烏飯草,拾蘑菇......我曾跟着她們去過幾次,發現林中荊棘叢生,難有收穫。此地雖然號稱梅嶺,山上卻沒有梅樹,也不是賞梅之地。

梅林村以梅林橋爲名,梅林橋以“古”“殘”“奇”而聞名。它原是一座古老的小石橋,所謂“古”,相傳它建於三國赤烏年間,曾發現一碑雲:“赤烏元年重建新橋”,說明三國時(公元238年)就有此橋,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所謂“殘”,橋不知何年塌了大半邊,橋面當中只剩下一塊石板凌空架在那裏,那石板也早已傾斜,搖搖欲墜,是座殘橋。所謂“奇”,奇就奇在殘橋欲墜,但冬去春來,風吹雨打,年復一年,不但行人可以安然通過,就是牛馬也可同樣通過。此橋古藤叢生繚繞石壁縫中,遠望猶似青舍靜臥。

歲月湮滅了古橋,民意催生了新橋。隨着城市向東發展,梅林村納入了城東新城,消失的梅林橋化身爲橫跨伏溪河的“S”形人行橋梅溪橋。

我步行至梅林風光帶,梅溪橋的美姿展現在眼前,這是一條S形游龍狀的步行休閒橋,湛藍色的橋面上點綴着梅花圖案,和岸邊盛開的梅花輝映成趣。橋欄由菱形鋼網架傾角34度構成,傾角內安裝着休閒長排木凳,我坐在上面擡頭望是藍天白雲,低頭看是溪水碧波。橋面上年輕的媽媽推着寶寶車在梅花中流連,幾片梅花瓣飄落她的長髮。

長凳上還坐着各位大媽,揮着紗巾的拍視頻,還有一對爺爺和孫子,爺爺說着梅嶺橋的傳說。我看他眼熟,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市文史辦公室的老蔣,便坐在他邊上聽他講故事。

相傳古時梅嶺橋西有亭子一座,亭子裏發生過一件趣事。有位年輕的村婦路過梅嶺橋,大雨驟至,她想進亭躲雨,見亭內兩張凳子,都有人坐了,村婦認出一個是南嶽寺的趙和尚,另一個是城郊的湯秀才。村婦進亭子,彬彬有禮地向兩人行了個萬福:可否請兩位伯伯並坐一凳,讓小婦人安身避雨?趙和尚舉目看看這位村婦,有幾分姿色,心裏想計她的便宜。便說:‘凳子我們坐了,怎能隨便給你,要麼我們三人來出對,誰能對上就有凳坐,反之就只好站着或冒雨走路。“湯秀才一口贊同,村婦也不甘示弱地回答:“這倒好,不過你們說話要算數。”兩人滿口答應,說好以梅嶺橋三字爲題,按年齡大小排列,趙和尚年齡最大,先說梅字。

和尚開口說道:“有木是梅,無木是每,拿掉梅邊木,換水便成海。無邊法海,海深天高。和尚身背化緣袋,走遍五湖並四海,五臺山上去修道,將來必定見如來,如來身邊兩仙童,叫我和尚坐下來,你們兩人一起站。”

話音剛落,湯秀才接上話題:我講嶺,“有山是嶺,無山是領,拿掉上邊山,再除右邊頁,此字就是令。青春妙齡,令人敬佩。秀才身背書包袋,琴棋書畫樣樣會,京城開考中狀元,一品當朝見萬歲,萬歲左右兩丞相,叫我狀元坐下來,你這女人只好站。”

村婦成竹在胸,侃侃而言:我來講橋“有木是橋,無木是喬,拿掉橋邊木,左邊加上女,此字便成嬌。山河多嬌,嬌生玲巧,女人身背子孫袋,又添喜來又添財,一肚生出雙胞胎,一個和尚一秀才,兩個孩兒都孝順,請我老孃坐下來,你們自覺站起來。”

孫子站起來說:“爺爺,趙和尚和湯秀才不懂禮貌,活該,如果是我先在亭子裏,一定會讓坐。”

老蔣摸着孫子的頭,笑着說:“乖乖,你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告別老將,沿着岸邊步道一路向東,這裏有長達一公里的梅林風光帶,溪邊遍種梅花,花開如雲,紅得如火,白的似雪,在藍天碧水下分外妖嬈。這裏有上千棵梅樹,花朵沐浴在陽光下,花姿爛漫,春意盎然。我舉着手機不斷拍照,總覺得拍不出梅花的風情。有對拍婚紗照的新人在花海間做造型,或做吻花陶醉狀,或顯嬌羞不勝態,他們因梅花而美,梅花因他們而嬌。移步換景,是意景,是詩意,是愛情。回望梅溪橋,象錦鯉遊動在大溪河上,兩岸春色連成一片,柳色嫩綠,油菜花黃,梅花紅白相間,橋和水,和花,和春融合在一起,我成了畫中人,在畫中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