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穆讲历史上的人和事,来一场文化之旅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一个百年的岁月里,独自拥有90多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年轮,并且在漫长又持续的读书、教书和著书中逐渐形成一道历史风景、一座文化座标,甚至世纪背影,这是十分罕见的。


这个人,就是钱穆。


钱穆,字宾四,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中国学术界尊称为“一代宗师”。他曾经说:“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二者无间断,三者详密。”


在1949年,穆曾和唐君毅等人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出任首任校长。在创办书院期间,他先后开讲“中国通史”多次,后来经其学生叶龙整理成《中国通史》一书。


《中国通史》经过多次修订,精简至十余万字,虽然字数比之前有所减少,可精华和重要观点内容反而更加突出。


这本书以“中国历史的分期”作为开篇,按照时间顺序,从经济、文化和各种制度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历史,脉络清晰又层次分明,即便是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也能读懂。


钱穆先生首先表明,中国历史的分期不同于西方人的划分方法,不是简单地将其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而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分法。


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五期,从第一期的石器时代,到第五期的原子能时代,每一期的划分都十分清晰,这样的划分更有利于我们对不同时期历史的重点研究。


在说到秦代时,钱穆先生在分析秦大一统时,从根本原因入手,阐述自己对秦国统一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中西方一些国家的对比,进而佐证自己的观点。


最后,他指出,“秦国乃是最后一个崩溃之国家,较前灭六国迟了十五年,认秦胜而打倒六国是看错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旧势力崩溃,新势力平民阶级兴起,所以秦统一中国,而并不是打倒了六国,而是平民社会希望的统一结果。


另外,钱穆先生还将哲学思想融入对历朝历代的分析中,从佛经到人生,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解释观点鞭辟入里。


既立足于当代立场,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既尊重历史,又有观点创新,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他在讲述和分析历史时,始终怀有敬意,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关怀与称颂,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就像是放在田埂间的小孩子,他可以自由地长大。这个观点,与西方人认为的“文化像把小孩子放到摇篮中让他长大”是不同的。


他真诚地告诉我们:对中国历史应该有温情和敬意。既要充满爱意与关怀地看着它发展,也要给它时间和自由等它长大


当你阅读这本书,你会惊叹于钱穆先生的学问之大,似乎每一段历史我们都略知一二,每一个历史人物也并不陌生,但是却能从这本书中获取前所未闻和不曾思考过的新知识、新问题,这对于我们探索历史和理解它的发展演变都有极大帮助和积极意义。


你更会佩服他的品格之高尚和情怀之伟大,他的大格局充分体现在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上,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


阅读这本书时,仿佛与钱穆先生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在字里行间又好像隐约能看到一位儒雅学者,面带微笑,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时而在黑板上书写,时而挥舞着双臂。


这是一部简明易懂的中国通史,也是一部可供历史专业人士研读和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值得一看的历史经典著作,即便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也可以看得明白。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一段段历史故事依次上演,一个个观点呼之欲出。也许,你会因为这本书而爱上历史。


钱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时,因为学识渊博和议论宏通,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著作更是缜密严谨,蜚声学圃。


难怪知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也称赞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钱穆先生是历史和时势造就的引领一代风骚的史学大师,他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人格,终其一生执着于中国历史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殚精竭虑。


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一生研究的历史人物和著作,永久地留了下来,我们在他的著述中遨游,感受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