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我想要上岸

那天我在公车上我突然想到我要是有钱就要出国,而我是现在没有钱才来到北京的。

其实人都是在对比之后才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认知自己的状况。之前我觉得不富吧但是穷也谈不上吧,但是自从我看过张学友演唱会之后,见过太多太多优秀有钱的人之后我觉得我的心态就崩了。

我觉得他们的有钱,过着的生活,拥有着的一切对我来说都那么的纸醉金迷。而且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超乎于我的认知,以前我只认为这样的情景存在于电影电视各种媒体的宣导中,却不曾就这样被我亲眼看到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我觉得这样一种明显的阶级差距根本就不是通过个人后天努努力就可以赶上,就可以达到的。就在这样的差距现实幻影中,我觉得我寒窗苦读十几年的知识认知就犹如大楼瞬间坍塌。那明镜高悬,屹立于黑板上的赫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些曾经教人努力刻苦的故事头悬梁 锥刺股,闻鸡起舞;那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在一天一天的减少着,教室里安静的就只能听到粉笔哒哒的碰撞黑板的声音,一页一页的翻着卷子的哗哗声。那些我们在暗自跟自己较劲的日子里,以为靠努力就可以看到风和日丽的明天,坚持着是金子始终会发光的信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想要靠自己单薄的信念去改变世界,去建设心中的柏拉图。但时过境迁,最终呈现在自己身上的是以符合当下潮流的审美违和的挂在自己身上。

我并没有什么满腹牢骚,也没什么生不逢时的困顿。

可能我只不过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弃儿,物质文明灿烂发展的见证者。我始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却无法跟着它的步伐一起迈入辉煌。

就这样一个步入而立之年,那个要知天命的年纪的人,竟然要逃离了自己舒适圈。来体验一下北漂,那种人生地不熟的感觉,那种随时可能要露宿街头的窘迫。那种时时脑袋里都是为了区区五斗米而折腰,为了今天消费多少,明天能挣到多少,为了权衡工作的利弊,能否干的久,干的住。就这样日复一日,我感觉我就犹如使用着人生的信用卡,随时可能面临着逾期,只不过我是不愿意让自己面临逾期,而把自己变得窘迫去不面临更加窘迫。

在北京这样一个不知道怎么定义,不知道如何定义的空间里。我变成了一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精致利己主义。因为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我必须要更好精准确算出自己的价值,以及未来是否可以抵御风险,需要抵御风险需要准备的物质。只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生活上的负债者。

我来北京后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挣到钱了,或者挣到点钱就回去。但是我一直没有挣到过,要不我早回去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内心谁不想回家,谁不想安生守在家人身旁。但是...这只要一有这个但是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自己看到的风景和他人拍到的风景始终是有区别的。你怎么看,你看到了什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