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

"如果再看一眼那个光点,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所有。你所爱所知的每一人、所听说乃至所存在过的每一人,都在小点上度过一生。欢乐与痛苦,宗教与学说,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情侣、父母、儿童,发明家和探险家,崇高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耀眼的明星,至高无上的领袖,历史上所有的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它仅仅是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卡尔萨根

                                                 

这便是著名的《暗淡蓝点》照片,是1990年旅行者一号被土星引力抛离太阳系时回头给地球的留影,当时它距离地球已经达到60亿公里,地球仅仅是个不起眼的淡蓝色小点。现在旅行者一号已经距离我们200多亿公里,以光速传输的通信,也需要1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但是,如果旅行者一号要真正飞。出太阳系,还得几万年.…………这已经是人类飞行器目前所能及的最远距离。


而在银河系内,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超过1000亿颗,银河系在目前人类可探测的宇宙内,也可能仅仅是几万亿分之一。因此,在浩瀚的宇宙中,如果整个太阳系勉强算得上一粒尘埃的话,地球则只是尘埃中的一个基本粒子。

但就在这个叫地球的基本粒子里,一种叫人类的生物,为了抢夺地盘,不惜残杀同类,从古至今。


人类在那颗叫太阳系的尘埃中的一颗基本粒子里出现的百万年历史,在宇宙的尺度上,也仅仅是一瞬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明白了动太阳而移群星的不是爱而是万有引力,然而宇宙的神秘和浪漫只增不减。


从59亿千米外的距离看过来,地球只是一粒小小的,暗蓝的像素。而以宇宙的尺度来看,这段惊人的距离本身也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个点。卡尔萨根用《暗淡蓝点》前四章的篇幅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生命甚至地球的诞生只是宇宙中的偶发事件,人类也并不是宇宙的主角,而是附着在地球表面的薄薄一层生物体。人类对宇宙了解太少,傲慢太多,竟在潜意识中认定宇宙为人类而造,没有人类的宇宙荒芜而无意义。直到人类开始探索宇宙,从外部视角不带主观色彩地观察地球和其他行星,我们才从航天器传送回来的信息中看清了自己的影子——宇宙不在乎,宇宙本身不需要意义,人类的文明、历史、科技都只是宇宙新生的一只触角。

但作者并不是为了表达人生的虚无和无意义,也并非鼓吹消极的世界观。与上述事实的表层含义相反,生命尽管脆弱,但却是宇宙无限可能性碰撞出来的奇迹。科技的发展挑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但人类想要认识自己的本能从未改变,从宇宙的视角凝视人类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人,认识你自己!为了认识自我,我们研究历史,我们扬帆远航,我们将目光投射到每一个未知的角落。放下根深蒂固的傲慢和对未知的恐惧,宇宙并不可惧,而是蕴藏无限浪漫。尽管我们对它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宇宙是我们的来处,也将是我们的归宿。这片广袤的神秘里存储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认自身的渺小是探索无尽浪漫的第一步。


卡尔萨根用富有哲学思考的笔触来解释人类探索宇宙的方式,把目光拓展到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的画面。书中描述的浪漫不止是其他星球上红色或紫色的天空,甲烷构成的冰山或是辉宏璀璨的星云,不只是超出了人类想象力的宇宙奇观,还包含了人类必朽的肉身和不灭的探索精神之间的激烈推搡。

人类的文化中,探索者的传说永不缺席,我们有夸父逐日,有奥德修斯远航;有精卫填海,有西西弗斯和他的巨石。作为探索宇宙的先驱,旅行者号探测器是我们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神话。这些航天器和它的创造者们惊人的类似,脆弱渺小如婴孩,在无法衡量的时间和空间里颤颤巍巍地向新世界迈出一小步。


一千年过后,一万年过后,也许人类文明历经磨难早已失落。先民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里,或许会有这么一位英雄。它因先民的探索的本能而生,汲取人们追根寻底的执着信念,勇敢地离开了舒适的母星,向无尽的太空飞去,永不回头。它在宇宙浩荡的怀抱里孤独前行,在无尽的岁月里饱经风霜,变得衣衫褴褛,失去了存在,失去了记忆。在为宇宙这场宏大歌剧贡献过一点点浪漫之后湮灭,化作一粒遥远的星尘。


但是,如果有一天人类走向灭亡,数万年之后还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人类存在过吗?

建筑会在时间的力量下会被抚平为风沙,人类的骸骨会在地表下化为土壤的肥料,假如此时有高级文明要制作宇宙文明名录,人类难道真的只能被遗忘吗?


事实当然不会如此,在距离地球235.4亿公里远的地方,旅行者一号探测器携带着人类的信息正在前往更远的星辰大海,它是人类有史以来飞行时间和距离都最长的探测器,至今仍然会定时向地球传递相关信息。


旅行者一号的一生是传奇的,它曾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数据和影像资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张照片则是它向太阳系的最后一次回眸,这张照片与科研无关,与地球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有关。


早在天文望远镜还没有诞生之前,古人就发现夜空中常会有五颗行星规律的在群星之间穿行,并把它们称为行星,这五颗行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水金火木土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只知道包括地球在内的六大行星。


天文望远镜诞生后,人类发现了边缘的天王星,它距离太阳很远,所以反射的太阳光也很弱,用肉眼不可能观测到它,随后天文学家又通过天王星的轨道异常,发现了最外围的海王星。


步入航天时代后,人类得以用探测器对内太阳系的行星进行近距离观察,然而那些靠外围的四大行星距离地球较远,在技术原因下当时人们依然对它们知之甚少。


上世纪70年代,一次偶然的事件,把绝佳的机会摆在了人类面前,天文学家发,不久之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将同处一个大区域内并持续一段时间。


探测器利用行星之间的引力效应可以耗费较少的燃料在一次任务内近距离观察四颗行星错过这次机会就要等到22世纪了,于是NASA在1977年先后发射了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一号在孕育初期本来属于“水手计划”,不过近处的行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任务了,于是就被转移到了紧急的旅行者计划里,让它去探索更远的行星。

虽然旅行者一号晚于旅行者二号的发射时间,但它升空后的初速度更快,不久后就超越了旅行者二号,旅行者一号按照计划依次观察着行星,它首次带人们近距离看到了木星的大红斑,还看到了木星背阳面闪耀的极光。


在对木星系统进行了详细观测后,旅行者一号利用木星的引力飞向土星,人类得以首次仔细观察到了神秘的土星环。


土星系统的另一个重中之重是土卫六,它被浓厚的大气层覆盖,星球上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旅行者一号同样也对它进行了观测,不过这并不在原本的计划中,致使旅行者一号偏离了预定轨道,此时的旅行者一号已经超过了太阳系逃逸速度,将不可避免的冲向宇宙深处。


1990年,旅行者一号升空13年以后,NASA对它下达了最后一道指令:回望太阳系并拍摄它任务生涯中的最后一张照片,即这张著名的“暗淡蓝点”。

通过资料来看,这时的旅行者一号和地球相距60亿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对人类来说遥不可及,但在宇宙的尺度下却远没达到光年的万分之一,在我们眼中巨大的地球,此时变成了一个毫不起眼的点,在整个照片中只占了0.12个像素点。


我们一直都知道宇宙很大,人类很渺小,但却从未如此直观的感受过。在漆黑的背景下,地球显得如此脆弱和易碎。没有蓝色的海洋和白色的云层,没有任何可以辨识的特征,只是一个小小的光点。


人类就依附在这样一个星球上,这是我们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


旅行者一号的旅程还在继续,不过不久后它将与人类彻底失联吗,旅行者一号的电力源自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供电系统,里面装配了三块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电池,钚-238的半衰期是87年左右,它能使旅行者一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和人类保持联系。


虽然半衰期长,但总有一天能源会耗尽,现在旅行者一号还能间隔的保持联系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家的预期。

当前的旅行者一号已经关闭了大部分设备,它也没有办法再为地球拍一张远景照,如今的旅行者一号已经飞出235公里之外,在这样的距离下回望时,我们已经彻底看不到地球了。


纵使旅行者一号最终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它携带的金属唱片依然清晰的记录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太阳系的位置以及人类的各种语言的问候语和人类基本特征。


或许终有一天旅行者一号会在某个不知名的星系被拦截,外星文明得以了解到宇宙中还有一个渺小又伟大的智慧生物种族。


而这个渺小勤劳又伟大且又智慧的智慧生物种族,从未停止过探索,一直都在无止境的寻求探索,寻找更久远的意义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