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提起挫折教育,有些家长总会简单粗暴地把挫折教育理解为吃苦。他们认为,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刻意让孩子多经受挫折,就是挫折教育,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于是,他们就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挫折。他们告诉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让你吃苦,那都是为你好。”“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社会捶打的,等你踏入社会了,一定会感谢现在吃苦的自己。”“这才到哪啊!你以后还会吃更多的苦,还会经历更大的挫折呢!”

此外,为了避免孩子骄躁,他们还秉持“少夸赞,多批评”的教育理念,经常对孩子使用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语言,比如“脑子笨”“不争气”“没出息”等。最后,他们发现,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内心更加敏感,遇事更容易崩溃,整个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其实,家长简单地将挫折教育理解为吃苦,并用言语攻击孩子,只会不断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满意,从而变得更加自卑、消极、抑郁。这样的教育简直就是在害孩子。

显然,挫折教育并不意味一定要吃苦,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挫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升孩子的耐挫力,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但前提是孩子愿意接纳挫折,敢于直面挫折,不畏难、不逃避、不依赖、不推诿,勤于思考,乐于实践,敢于担当,这些才是挫折教育的真正意义。

生活本身就挫折不断,所以不必再人为地制造挫折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被孤立、亲人离世、身体有缺陷等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而且这些涉及孩子生活、学习、社交、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挫折常常是持续不断的。因此,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没有挫折可以经历,更不必因此而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以免无端增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

身为父母,与其一个劲儿地给孩子加油打气,不如给孩子以情感支持。每一个不惧挫折、内心强大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温暖的情感支持。孩子能从父母的情感支持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以及直面挫折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情感支持能给孩子以鼓励、自信,能让孩子的自尊心更强,让孩子的心态更积极健康,而单纯地给孩子加油打气、冷眼旁观地鼓励孩子要勇敢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