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植樹節

      草長鶯飛三月天,又是一年植樹節。春風十里,不及一抹綠意,瞭解植樹節的前世今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歲時百問》有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 韋孝寬 的人,於1400多年前在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 西魏 、 北周 時期的一位名將, 京兆 杜陵 (今 西安 市東南)人。陝西作爲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三國東吳“董林杏仙”,董氏奉爲人治病不收財禮,以種植杏樹代之,留下一段“杏林佳話”。清代名將左宗棠的部屬楊昌浚曾吟歎“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從甘肅進軍新疆時,左宗棠沿途栽柳,換得“左公柳”的美稱。近代軍事家馮玉祥愛樹如命,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贏得“植樹將軍”的美譽。自古以來我國不乏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例子,中華文明也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中國的植樹節由 凌道揚 、韓安 、 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爲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爲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誌: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爲“森林”,由此引伸連接着外圈,顯示着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爲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羣衆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爲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爲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爲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我國設立 中國植樹節 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森林,增種樹木。每一棵大樹的生長都對人類社會 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是2023年3月12日,我國的第45個植樹節。春風吐綠、草木初萌。春天帶着綠色的氣息,向我們緩緩走來,正是植樹踏青的好時候。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發揮植樹節精神,爲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獻上綿薄之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