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也是早安》:治癒人心的書

《晚安也是早安》的作者亦凡,是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生於北京,她徒步進藏,喜歡賽車和寫作,完全活成我羨慕的樣子,但那些表面風光只是她展示給我們好的一面,在這本書裏,作者描寫她與父親的感情,描寫她的躁鬱症,描寫她脆弱的一面,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時代下真實的人生。

作者寫父親生前的一段時光,她陪着父親看病,父親想喫包子,她循着大半個城市去找最好喫的包子,捂在胸口,拿給父親時,還是熱騰騰的。與父親在一起的日子,成爲她最寶貴的記憶。

在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要麼已婚忙着自己的家庭,要麼工作太忙根本擠不出時間陪伴父母。甚至有些人在得知父母生病時,只能請上三五天假陪一下父母,又要回歸到忙碌的生活中去。

雖然知道此生見父母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他們放不下他們所認爲重要的生活,只得奔波於江湖,然後在失去父母后緬懷。

在我認爲,陪伴纔是人們最需要的情感。父母辛苦養育的孩子,如果在生病的時候,都不能長久陪伴,談何孝順?談何思念?

作者寫她在父親兩次病危通知書上簽字,自願放棄ICU搶救,自願放棄大多數救治方案。她說:這些會續命,但也會延長痛苦。苦海無涯,心最疼。

我的父親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如果我得了癌症,不用治療,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此餘生,不會拖累你們。每次父親這樣說,我都會含淚。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治療癌症的費用會拖垮一個家庭,對於病人來說,不僅有經濟的壓力,還有肉體的折磨。

能夠放棄治療的人,一是在減輕家庭負擔,二是爲自己尋個解脫。可是在生死麪前,誰不想活着呢?生的可貴,總是要在命懸一線時才顯得格外突出。

作爲子女的,在籤病危通知書時的心境,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說得明白。此刻,看到作者寫的文字,猶如已看到作者在醫院的門口一趟又一趟的奔走,一次又一次的落淚。

父親,終究是走了。

在父親走後,作者發現自己生病了,成了躁鬱症患者,這是失去親人後的應激障礙。那段時間可能是作者最難過的日子,還好她靠着自己的毅力覺醒過來。

作者寫她去醫院治療的過程,寫她在家裏和母親的生活,她得以好起來,一方面是母親的原因,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她不能讓母親擔心,一方面是作者有自己的喜好,她靠着寫作,找到迷宮的出口。這是精神層面的治療。

母親知道她愛靜的習慣,不大去打擾她。母親養了一隻狗,沒事就出去遛狗,有時候很久不回家。母親說:和鄰居們說說話,聊聊天。作者更多的是看到母親的孤獨,並且願意爲了母親做出改變。

前面我們說到作者有一個愛好是賽車,你很難想象一個瘦弱的女孩子竟然玩賽車,太瘋狂了。即使不合女孩常規的喜好,父親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她,母親則是擔心爲多。父親去世後,她爲了母親,不再玩賽車,留給母親一個安心的表象。

看到作者與父母的相處,有溫馨的場面,也有爭論的時候。時代的不一樣造就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愛好,作者說:和父母的相處,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這是需要很多人學習的地方,我們不能固執己見,和家人相處,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和溝通,愛他們,就多點時間陪伴他們。

另外一部分是藥物的治療。患者在認爲自己的病好了的時候,就會停藥。就像我們去醫院拿感冒藥,醫生開3天的藥,我們吃了一天,感覺好多了,就會斷掉,其實後續的療程會讓病情早日康復,我們總是以爲身體扛得住,而輕視病情。

生病後要按時、按量吃藥,要遵醫囑。對於精神類疾病,最重要的一點是調整心態,找到精神寄託,堅定自己能好起來的信心,慢慢地總會好起來的。

書的最後一章,對話,探尋,亦是傾訴。作者和躁鬱症患者的對話,傾聽他們的心聲,以及作者對此做出的反應,以聊天的形式表達患者的情緒,找到釋放的出口。打開心結,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治療躁鬱症的過程,其實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

作者寫自身的經歷,是一種解救自我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認清內心的迷茫。

《晚安也是早安》,早安是一天的開始,晚安是一天的結束,晚安在深夜時,也可以是一天的開始,只要堅信着日子會變得美好,晚安就如同早安一樣,是希望和幸福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