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 “白日”,到底何意?別理解錯了

我國的四大名樓,相信很多人都去旅遊打卡過,四大名樓之所以天下聞名,不僅是因爲其建築雄偉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它們背後的文化屬性,四大名樓的每一座樓,都對應有流傳千古的詩文佳作。

崔顥的《黃鶴樓》、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及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是中國文學史上四首千古名作,四大名樓正是因此而天下聞名。

剛纔提到的這四首千古佳作,前面三首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已經有過分享,所以今天的內容,咱們就來聊一聊: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五言絕句,是無數人童年時代的啓蒙之作,我小時候就背過這首詩,雖然不知其意,但卻可以倒背如流,上學後經過老師的解釋,才明白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卻蘊藏着深刻的哲理。如果有機會登上鸛雀樓吟誦這首詩,你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

一直以來,《登鸛雀樓》這首作品存在兩大爭議,首先是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之渙”,有很多種說法。當然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爲是王之渙,但是關於《登鸛雀樓》的作者之謎,早在唐代就埋下了爭議的種子。

根據史料記載,王之渙生於公元688年,於742年因病而亡,在他去世兩年之後也就是公元744年,一位叫芮挺章的文人編撰了一部名爲《國秀集》的唐詩選冊,其中收錄了王之渙三首詩作,同時也收錄了《登鸛雀樓》這首作品,但標註的作者,是“朱斌”。

由於芮挺章名氣不大,《國秀集》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力,到宋代時,著名學者司馬光等人力挺王之渙,大學者沈括則提出此作是一個叫“王文渙”的人所寫,自此以後《登鸛雀樓》的作者就始終存在爭議。

《登鸛雀樓》的第二個爭議,是“白日依山盡”的“白日”二字是何意。最通俗的解釋,白日,就是太陽,意思是太陽依山而落,黃河朝着大海奔流而去。很多人就說,難道還有白色的太陽嗎?這裏的“白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白日依山盡的“白日”,絕大多數的書籍中都解釋爲“夕陽”,因爲“依山盡”的意思就是沿着山巒緩緩降落,那自然只有夕陽西下的時候、才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但爲什麼是“白日”?夕陽難道不是火紅或者金黃色嗎?

有人說,很可能王之渙看到的,是夕陽透過雲霧從而產生了“白日”的視覺感受,但是這種說法有點太過於牽強,因爲按照一般的常識來看,夕陽西下的時候即便有云霧遮掩,也只會產生霞光萬丈的效果,如果有看到過“白日”效果的朋友歡迎留言說一說。

還有一種解釋,認爲“白日”是王之渙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因爲在古文中“白日”有“日光短暫”之意。比如先秦時期宋玉有詩云:“去白日之昭昭,襲長夜之悠悠”,這裏的白日就有時光易逝的含義。

如果按照這種解釋,那麼“白日依山盡”的意思就是:白天升起的太陽轉眼就落下了山,時光就如黃河的浪濤一樣湧向大海。

也就是說,白日依山盡中的白日,是爲了表達太陽從東方紅日轉向夕陽落山的這樣一個過程,而並非是指白色的太陽。

當然,也有北方的網友說白色的太陽真的存在,比如唐代高適的詩中寫道“千里黃雲白日曛”,北方的冬季如果遇到沙塵天氣,太陽就會呈現出白色的效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