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從沒有像現在觀察生存之境

這是本貼近當下的書,如何在病毒中生存,這樣生存的狀態,提醒我們重新去審視自己所處的大環境。

作者在書中講,病毒與人類之間的“親密”關係源遠流長,人類起源以來,流行病與我們如影隨形。我們不應有徹底擺脫它們的奢望,必須做好與它們長期共存的心理準備。

是的,這三年的抗疫種種在每個人的經歷中不勝其擾。善良的人們總以爲哪天睡一覺醒來,門外的病毒逃循的無影無蹤。

無論再怎麼樣採取措施,這病毒滅不了,只能與人共存亡。

就在你閱讀本書期間,世界上大約會有300人死於瘧疾、500多人死於艾滋病、大約80人死於麻疹(其中大多是兒童)……

更值得指出:近些年來全球化帶來的人羣與動物的頻繁遷徙、錯綜複雜的全球性人類食品鏈、日益逼仄的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等因素,均爲瘟疫的滋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流行病將不再是人們慣常想象中的“偶發事件”,而會像冬去春來的季節更替一樣,悄無聲息地“如期而至”。

大家會問:“下一次會是什麼樣子呢?”但這很難回答,因爲病毒變異很快,因而每次的情況都不盡相同。病毒株不同,疫情嚴重程度每次也都因時因地而異。

不僅因爲它是感染人類的新病毒,還因爲它是一種人類以前從未見過的冠狀病毒,即在動物身上也未曾見過。

人類的免疫系統已經演化了200萬年左右(倘若算上我們的脊椎動物遠祖的話,這一時間則更長),但由於我們的身體從來沒有遭遇過這種病毒,我們體內還沒有建立起對付它的免疫功能。

說來說去,強化和加強每個人的免疫系統,纔是今後防病治病的保障,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放在疾病史上,也是如此。

目前,進入的老齡化時期,讓更多老人們的身體健康面臨着挑戰。

歷史上,流行病史和戰爭史總在某些節點上互相影響着,一場大的傳播疾病帶走的不亞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死亡人數。

2023-3        風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