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八股文,自有其道理

前幾天,我的知識星球有一位同學找我訴苦,說面試時候面試官問的問題,他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回答,但無法用專業的名詞描述,只能憑藉自己的意識流,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最後面試沒有通過。

聽完這位同學的傾訴,我覺得挺有意思。輔導過很多同學的面試,我都建議面試時候儘量用專業簡潔的話術來回答問題,但部分同學覺得這種理論知識就是八股文,沒什麼用,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求學階段是如何學習和麪對考試的。

教材和試卷一般都用專業的詞彙和簡潔的語言描述問題,因爲受教育的羣體需要一種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和度量學習進度以及成果,否則就會變成各說各話,結果也無法受到認可。

換成面試場景,其意義也是一樣的。大多數行業和崗位,都是需要一定的專業門檻和技能才能勝任,且這些工作現在很難靠一個人獨自完成,都是需要團隊協作配合和大量的溝通才能拿到好結果。

如果你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那和你協作配合的人需要多花一部分精力來理解你的描述,然後再轉化爲自己理解的方式,這樣會導致溝通成本變得很高。

我一直建議候選人在面試時,儘量用專業簡潔的語言來回答問題,目的就是不要讓面試官有過多的思考。爲什麼這麼講?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設現在有兩個系統,一個是Java語言開發,一個是Python語言開發,這兩個編程語言各有各的特點和編碼規範。此時這兩個系統需要交互,怎麼解決各自不同標準的問題?

答案:用遵循某種規範(如RESTful風格)的API來約定輸入和輸入的數據格式。這樣即使雙方都不懂各自的實現方式,但有統一的標準來解決。就像操作系統一樣,無論你用什麼語言寫的代碼,最終都要轉換成二進制文件來編譯執行。

 

無論是學習某一種專業技能或者知識,能轉化爲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實踐是很好的方法,這是一種內化的方式。但當你將這些專業能力輸出的時候,如果還是以自己理解(自己的編碼格式)的方式輸出,就會遇到溝通障礙。

爲什麼面試要問專業的理論知識,要用專業簡潔的詞彙來描述,原因主要體現在這幾點:

  1. 體現你的專業能力;
  2. 判斷你的專業知識儲備;
  3. 考察你是否具有標準化輸入輸出的能力;

部分同學認爲面試問理論知識,就是八股文,沒什麼用。但實際上,只有所謂的用專業語言描述的八股文,纔是最容易理解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工作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工作的目的是拿到好結果,拿到好結果離不開其他人的配合,而配合需要大家遵循同一種且被羣體認可的標準和規範來執行。

所謂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名詞,通俗意義上是普適的被絕大多數羣體所接受和理解的標準。

無論是工作中的溝通交流,還是團隊內部或者對外的分享,抑或團隊知識庫沉澱,用標準來描述更容易被理解,也能降低溝通理解成本,最終降低理解誤差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參與協作的人越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越容易失真。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面試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標準和規範,這也是你專業能力的一種體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