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礙了你的成長

最近我的星球裏找我諮詢的同學很多,大多是關於簡歷優化、面試輔導以及個人成長方面。和這些同學聊了很多,發現很多同學職場經驗不少,但大都困惑於不知道如何成長,經常碰壁。

從我的職場經驗和個人成長經歷來說,最適合普通人的成長方法,就是輸入+實踐+試錯+總結+輸出這樣一個閉環模型

通過各種方式的輸入,譬如看書、教程、公開課,輔之大量的實踐,遇到問題快速嘗試解決,將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過程進行梳理總結,最終輸出(技術文章、直播分享、團隊內部培訓)。

輸出很好理解,很多同學都有不斷學習的習慣,在這方面做的不錯。但阻礙成長的重點,是做事(實踐+試錯)和內化(總結+輸出)部分出了問題。

換言之,人的成長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向外,即做事;另一個方面是向內,即內化。如果這兩個方面出了問題,那即使讀再多書聽再多大道理,都很難獲得長足的成長。

 

以向外層面的做事來說,在職場中一般做事分爲三個階段:推諉、解決問題、拿到好結果

網上有句話叫做“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句話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推諉的方式。

如果選擇推諉,那就意味着錯失了很多實踐的機會,進而錯失了成長的空間。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要怕做事情犯錯,最怕的是因爲擔心犯錯而不做事,再挑戰面前頓足不前。

職場中大部分特別是技術同學,職業素養還是不錯的,面向問題工作,很多技術崗位招聘也要求有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但只是解決問題就足夠了嗎?並不是!

是否按時解決了問題,解決的問題是單點還是具有共性,解決問題後的結論是否超過領導預期,是否有辦法提前預防問題的發生,如果只是單純的解決問題而不考慮這些因素,那隻能在基礎執行崗位來回轉圈。

什麼是拿到好結果?按時甚至提前解決問題,從問題中發現了背後更深層次的風險並有前置的預案,解決問題後最終的結果符合預期甚至超過預期,這些都是好的結果。

做事能拿到好結果的員工,更受企業歡迎,有更大概率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這是一種正反饋,更能在解決問題拿到好結果的過程中,不斷內建自己的自信。

當然,對個人成長來說,不要因爲拿到一筆企業的獎金而開心,更應該爲自己具備瞭解決問題拿到好結果的能力而慶祝

 

再聊聊向內的內化,即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邏輯體系。

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過這種感觸:給我一個明確的需求,我能用技術手段實現,但讓我給別人簡潔明瞭的講出來並讓別人也理解,我就不知道怎麼做了,這其實就是內化部分出了問題。

有個詞語叫做老嫗能解”,據說是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即令一老婦人讀詩,若瞭解則收錄,否則再修改,這樣他才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通俗易懂的佳作。

不去考究其真實性,這個故事其實背後反映了一個道理:學習一門技能,如果只能自己應用而無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別人理解,那就不算是學懂了掌握了精通了。

在個人成長方面,能做到“老嫗能解”,纔算是將成長這個方法閉環。

要將一門技術或者一個方法隨時隨地通俗易懂的講出來,勢必要求你對這個技術熟稔於心。如何熟稔於心呢?大致有下列幾點步驟:

  • 勤記錄,哪怕是流水賬似的記錄;
  • 定時總結梳理,從流水賬的項目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中總結共性;
  • 保持輸出習慣,無論是團隊內部分享還是寫技術博客或者對外公開直播分享;

只有重複上述步驟,才能將散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項目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構建出自己的思維邏輯體系。

並且對外輸出本身就是一個獲得正反饋的過程,不斷輸入,不斷實踐總結,不斷輸出獲得正反饋,然後不斷豐富和精煉自己的知識和思維邏輯體系,最終才能獲得長足的成長。

 

很多同學的專業能力其實並不差,但面試時遇到問題往往很容易卡殼,問題就出在內化方面。

只有輸入沒有實踐是無法成長的,只有輸入+實踐沒有輸出,就只能在低水平層次打轉。只有不斷的輸入+實踐+試錯+總結+輸出,才能獲得長足的持續的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