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一) 關於條紋

1 初體驗 干涉條紋或者是差分干涉條紋是該技術的關鍵,有必要很好地理解一下。 先來直觀地感受一下。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下面這個干涉條紋圖比較乾淨,是利用DEM模擬出來的,可以說只包含地形信息。關於條紋圖首先

原创 SAR成像學習(五)方位向成像及matlab代碼解析

1 overview overview of this blog 2 critical points 目標區域如下圖: 正側視情況 斜測視的情況 注意y軸的原點在合成孔徑的中間,以下成像只研

原创 InSAR學習(六)形變監測結果的可視化方法

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形變監測結果可視化方法,主要分爲監測結果和誤差可視化兩種,監測結果又分爲視線方向的監測結果和三維監測結果。 1 line-of-sight (LOS) direction 視線方向形變的可視化方式 1.1 Li

原创 SAR成像學習(一)信號到原始數據&原始數據到圖像

知道線性調頻信號,瞭解脈衝壓縮,熟悉合成孔徑, 見過SAR強度圖像,聽說過SLC數據,聽說過聚焦,自聚焦, 然而,仍是有一團漿糊,成了我不斷進步的路上的沼澤。所以決定好好地理一理。 簡單來說,SAR成像處理包括:信號生成、混頻、

原创 SAR成像基礎知識急救箱(一)卷積 相關 濾波器那些事兒

1 相關與卷積 1.1 相關 自相關定義: A(τ)=∫μ(t)μ(t+τ)dt  自相關的涵義是一個函數和平移後的自己的乘積的積分,注意自相關是平移量的函數。直觀上理解:如果平移量爲0,則對應上式的結果最大。對於如下式所

原创 SAR成像學習(二) “Hello World”版本matlab代碼

上一次最後給出了一個成像算法的示例,下面是它對應的代碼,裏面已經有了初步的註釋。 當然這個是個簡單情況,但已經大概說明了流程。代碼具體的解釋,我打算先放一放,畢竟it is a long story,我們需要從長計議。後續章節將結合代碼

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六)相干與相干斑

隨機相位導致相干斑 一副影像的相位是隨機的,原因: One pixel of a radar image usually represents a surface of several tens of square meters,

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二) 干涉測量的條件(木有免費的午餐,以及晚餐))

1 幾個條件 干涉測量的條件,或者說干涉測量的要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 物理過程對應的形變的大小; * 像素大小、幅寬、以及系統性能能; * 時間間隔(時間主要會導致去相關,似乎正是這個限制導出了形變

原创 全球DEM現狀

全球DEM主要有SRTM DEM,Global TanDEM-X DEM,ASTER GDEM V2, ASTER GDEM第一版數據,SRTM3數據,GMTED2010數據,博客對其進行了簡單說明,並給出了下載鏈接。這裏主要介紹前兩

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七)軌道誤差及其處理辦法

基本原理 一切都要從基本原理說起 上面的基本原理給出了干涉相位和高程與形變的關係,與此同時也給出干涉相位和基線(或者是軌道數據)的關係。這裏的基本原理是下面的分析以及其他分析的基礎。 軌道誤差的處理辦法

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三) 斜坡效應

SAR影像的幾何畸變 這個畸變是由地形坡度導致的,直觀地理解就是一個像素對應的地面範圍隨着地形的不同而不同,具體地: 另外, Foreshortened areas are brighter on the image

原创 InSAR學習(四)高級的InSAR技術之基本原理

1 傳統InSAR/DInSAR的限制 1.1 去相關 去相關對InSAR的影響已經在前面解釋過。去相關的原因是分辨單元內部地物的變化和相對運動,以及多次觀測時視角的變化。一般地,有兩種方法客服去相關,都是以降低分辨率爲代價的。

原创 InSAR-DInSAR 技術細節(四) Range spectral shift

Range spectral shift這個問題在斜坡效應中其實已經說過了。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 知道頻率是相位的微分(但這個(干涉數據的)頻率跟載頻、採樣頻率等其他的頻率並不能混爲一談)。這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斜坡效應”部分

原创 SAR成像基礎知識急救箱(零)關於傅里葉變換的幾個小困惑

首先需要明確傅里葉級數和傅里葉變換的差異。 前者是針對周期函數的傅里葉展開級數,有三種形式(當然,它們是等價的),可以通過三角函數公式和歐拉公式相互轉換。關於傅里葉級數網上有個形象化的解釋:給出一道菜(函數),分析出其包含的食材的種

原创 InSAR學習(二)基本原理中的一些細節

1 平地效應和高程靈敏度 接着上一節的討論,雖然我們得到了斜距差和相位差的關係,但不幸的是,一般我們得到的相位差被規劃到了(−π,π)  之間,至於爲什麼是這樣,以及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相位解纏),我在以後會說。這意味着單獨一個分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