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華智慧之“命性成長”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4篇我們瞭解性命原理的目的,是要促進命性成長,實現人生福祉和願景。怎麼做?唯一途徑和方法,就是道法自然,順應“性”和“命”的自然之道。包括以下方面:一、性道“修空”修空,即修心性、修空性。心性即

原创 教育創新之“宗運生命學”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6篇你瞭解自己的生命嗎?你瞭解生命的原理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活好,怎樣養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健康長壽、平安順利、幸福快樂嗎?你知道怎樣教化培育自己的子女,讓子女安身立命、保障終身幸福嗎?……如此一

原创 中華智慧之“生命由來”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3篇我們經常會問,人的生命從哪裏來?其實,一粒種子,種在一片土地裏,生出一顆幼苗兒,這顆幼苗兒就是生命。有詩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種亦無生。”這裏,一個“情”字兒,一個“種

原创 中華智慧之“人體篇”(下)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7篇唯有整體、全面地看人體,才能發現人體的更多奧祕。上篇從“有”的角度,解讀了人體的五行、八卦和九宮;本篇將從“無”的角度,接着解讀人體的天干地支和精氣神魂。一、天干地支各種形式的生命能量,皆分

原创 中華智慧之“人體篇”(上)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6篇生態是一個新文明詞彙,是人類的新希望。那麼,最重要的生態在哪裏?最重要的生態是什麼?什麼生態決定着一切及未來?答案是:生命自身的生態。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被破壞了,都不生態了,我們又如何認知、

原创 中華智慧之“男女篇”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5篇陰陽和合成爲人,男女和合得發展。應有的做法是:一、站位“位”,是指某一時刻的身份、位置、角色,離開“位”,就會失去參照,物是人非。所謂迷茫,其實就是不清晰自己當下的身份、角色。所謂出錯,其實

原创 教育創新之“新幼教”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7篇在幼兒教育中,孩子總是坐不住,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一會兒玩玩這,一會兒玩玩那,一會兒跑出去,一會兒惹點事兒,沒有集體意識,很難安下心來,專心學習。而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老師們或者去要求,或者去

原创 003 命性成長

中華寶藏“宗運生命學”第1章“生命常識”第3篇瞭解性命原理的目的,是要促進命性成長,實現人生福祉和願景。怎麼做?唯一途徑和方法,就是道法自然,順應“性”和“命”的自然之道。包括以下方面:一、性道“修空”修空,即修心性、修空性。心性即自己的真

原创 中華智慧之“無我篇”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52篇作爲常人,認知體系、思維層次和感應層面,往往都是單方面的。然而,所有事物、整個世界和我們的生活,卻都是立體全面、無量無限的。那麼,單面的人,又如何與全面的人、事、物相對接、互融合、共和諧、互

原创 001 命從何來

中華寶藏“宗運生命學”第1章“生命常識”第1篇我們經常會問:人的生命從何而來?其實,一粒種子,種在一片土地裏,生出一顆幼苗,這顆幼苗兒就是生命。有詩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種亦無生。”這裏,一個“情”字兒,一個“種”字兒

原创 宗運生命學:緒言

中華寶藏“宗運生命學”第00篇你瞭解自己的生命嗎?你瞭解生命的原理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活好嗎?你知道怎樣養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健康長壽、平安順利、幸福快樂嗎?你知道怎樣教化和培育自己的子女,讓子女安身立命、保障終身幸福嗎?……如此一系列問題,

原创 健康學習(7):實施篇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3篇健康學習教學體系,根植中華文化,代表中國特色,面向新的時代,已構成了新的體育學科。它因何而生?憑何發展?如何實施?目標何在?我們應該怎樣把這個創新的教學體系,落實到學校教育之中呢?一、問題分

原创 教育創新之“新體育”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4篇“新體育”以安心立命爲目標,以“健康學習”爲內容,以“傳統武學”爲核心,根植於教學的全過程及日常生活,奠基師生的終身健康和成長,着眼於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保障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可持續發展,在實

原创 教育創新之“體智課”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5篇想要提高學習效率,保障學習效果,務必“身心合一”;想要喜歡學習、學所當學、持續好學,務必“腦體合一”。“新體育”解決了“身心合一”問題;“體智能課”則要解決好“腦體合一”問題。所謂“腦體合一

原创 健康學習(6):師德篇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62篇弘揚中華文化,改善教育生態,加快教育改革創新,促進民族偉大復興,增進人類祥和幸福,基本力量在於教師,主要問題在於師德。保障孩子健康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根本力量在於教師,關鍵問題依然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