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雨霧中的陽產

第一次聽說陽產這個古村落,並且看到了發來的照片,我就被吸引住了。 中國還有這樣的村落!一個個白色和黃色的方塊,彷彿童話繪本里用故意用拙拙的筆觸畫的房子。 聖托里尼島和伊德拉島上那種童話般的房子,居然在中國的一個山間也有!到過很多的村莊,現在

原创 醉翁亭“自在”

中學的語文學過《醉翁亭記》。這是一篇好文章。即使在中學的那個階段,對於文章的好壞也是能分得清的。語文課本中所選,大多是很好的文章。但也有一些味如嚼蠟,無病呻吟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巴金的《燈》,我一直不認爲是什麼好的文章。《醉翁

原创 生化之靜

清代蕭京醫書《軒岐救正論》中說“血”,有這樣一段:“血主乎陰,以靜爲體,陰中蘊陽,靜處寓動。蓋此靜非沉寂之靜,乃生化之靜。”靜,分爲“沉寂之靜”和“生化之靜”。我想,理想的安靜宜居之地,應該是“生化之靜”。所以,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就去感受一

原创 補足的才華

有一個蘇東坡寫詞的故事。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七歲的時候,他遇見一個眉山的老尼,老尼說她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過後蜀的孟昶宮,聽到孟昶過所作的一首詞,她把這首詞念給蘇軾聽。幾十年之後,蘇東坡把這首詞的大半都忘記了,只記得開頭的兩句。他根據韻律來推求

原创 沉澱一片煙火氣——龍虎巷觀感

南京浦口有一條龍虎巷,很有特色。今天便和父母一起,去那裏逛逛。龍虎巷是獨具特色的津派建築,爲什麼會是津派建築呢,這和清代修津浦鐵路有關。清代末年,隨着津浦鐵路的興建,大量北方修路工人便隨着工程南下,在浦鎮車輛廠西北側,漸漸地形成街區,取名爲

原创 從童年牽出的纜索

    今天看到一個笑話:樓下李爺爺死了,享年78歲。 和他一起長大的我爺爺在家罵:“看吧!不聽我話死了吧!我就說蛇有毒不能喫,他不信還是吃了,毒死了吧!”我大驚:“他什麼時候喫的?”爺爺憤怒的說:“就我們十二那年。”    不知道爲何,看

原创 賈汪的三次枯竭

1枯竭這個詞,總有些不好的意味,因爲其聯繫着匱乏,聯繫着生機的孱弱。賈汪,經歷過兩次枯竭,現在,正在經歷第三次枯竭。第一次枯竭,是泉水的枯竭。現在賈汪依然有泉水,但是對於曾經的賈汪來說,說是枯竭,並不爲過。賈汪三面環山,這樣的地理特點,給賈

原创 智慧城市隨想

現在都在提建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這是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人工智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產生的結果,以網絡化、平臺化、遠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均等化水平,構築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信息服務體系。但這些只是技術層面的

原创 記老礦農貿市場

老礦農貿市場,是賈汪的一個地標式的存在,在以前城區還沒有這麼擴大的時候,它的位置算是賈汪城區的西邊。我還記得奶奶稱它爲“西集”,這個集字,還是趕集這一稱呼的遺留。後來我在90年版的《賈汪區志》中查到了這個農貿市場的資料,寫道:“1973年1

原创 憶彭魯市場

在老礦農貿市場的對面,曾經有一片仿古建築,那就是賈汪的彭魯市場。彭魯市場1987年開始動工興建,1988年2月6日建成開業。在那個年代建成一片仿古建築的市場,應該來講還是比較前衛的,現在很多地方修建古街、古城用於購物和遊玩,也就是這個思路。

原创 每過潘安不忍觀

家鄉徐州有一處新的景點,叫潘安湖。這是我非常不喜歡的一個景點。潘安湖原是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採煤塌陷區。後來對塌陷區實施改造,建成了一個溼地公園。取個名字叫潘安湖。這是當今僞文化盛行的一個產物。不知道當時從哪裏請來的一個很土的策劃團隊,

原创 一座無名的石橋

這座石橋不知建於何年。應該很有年頭。當然,說它是文物,肯定還算不上。但我覺得,挺好看的,如果整修一下的話,還是一道不錯的景觀。它像靜靜地訴說着這條河流和這一帶人們生活的故事。春節的時候還見到它。今天胖寶跟我說,它已經被拆掉了。並拍了照片發給

原创 居與旅的對望

京滬高鐵,就從家鄉西面的山的山腳下不遠處通過。每次坐高鐵,看到這些熟悉的山,就知道經過家鄉了。從高鐵的窗口看這家鄉的山,就想着,等回家要爬一下這座山,從山上的角度看看高鐵。去年春節回家,就約了親人去爬這座西面的山,在山上看着京滬高鐵線上,一

原创 清風明月的治癒

唐代人李嗣真稱王羲之的草書“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這種評論之語挺有意思的。這是從欣賞一幅書法所獲得的觀感來評論的。看這樣一幅賞心悅目的書法,就好像有清風從袖子中輕輕吹出,舒爽暢快,好像明月進到懷抱中,一片光潔。清風,舒暢而不猛烈寒

原创 遊子尋春半出城

家鄉的這座橋叫北大橋。因爲是曾經在城區的最北面。過了北大橋,也就是出了城區了。於是,它是一個地標一樣的建築。據說,這裏每天早上也是一個青菜交易場,周圍鄉村,一大早就有人把菜運到這裏來,然後批發給菜場的商販,商販再帶到菜場去賣。它就像一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