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度數不低的樣子

今天看到一個段子:我永遠看不懂國內的汽水廣告,差不多都是先來個明星喝上一口,然後“譁”的一下出現一大羣人開始唱歌跳舞,度數不低的樣子。其實這種文案也沒啥稀奇的。古代就有。唐代的盧仝的《七碗歌》,是這麼寫茶的: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

原创 只堪圖畫不堪行

唐代杜荀鶴的《閩中秋思》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原创 半口血的雅

魯迅在《病後雜談》中曾這樣諷刺一些傳統文人的病態之雅,他們甚至幻想着生病來營造一種雅的姿態:“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着,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秋海棠。”那麼現在書法,很多也是這種病態的雅。而且也極力的去追求這樣的雅。彷彿一這樣,嚯,就藝

原创 尋找一張明信片

小學的時候,擁有過一張明信片,是一片靜謐樹林的風景,配上了幾句詩。在當時並不覺得這張明信片有什麼太好看的地方,畢竟這樣的風景很多。如果送給我一張卡通畫的明信片,我可能會更加喜歡的。但這張明信片給我帶來了一種靜謐的感覺,幾句詩也給我留下了很深

原创 去看俞國寶的西湖

第一次讀俞國寶的那首著名的《風入松》詞,是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和黃蓉在西湖邊遊覽,在斷橋邊的酒家中,見到一個屏風上寫着一首詞,就是這首《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

原创 書法含靈

我們在寫書法的時候,一個沒有經過書法訓練的人,或者書法訓練不足的人或者沒有證沉下心來練習書法的人,其寫出來的字就給人一種虛浮的感覺,其筆畫、線條就沒有一種緊束的感覺。沒有神采,沒有氣貫通其中。而好的書法,其筆畫中,往往是有生機在的。漢語中把

原创 一整片大地

有的時候一幅作品之所以能打動我們,喚醒我們埋藏在心底的某些情愫,讓我們覺得似曾相識,是因爲我們感受到的不光是這幅畫當中的事物,而是通過它感受到一整片大地。

原创 爲什麼我們需要歷史?

現在很多老的東西都已經進了博物館了,有曾經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心人將其收集起來,把曾經的日用變成了風景的一種。就連離我們並不太遙遠的縫紉機,老式自行車,錄音機,膠捲照相機都已經變成了文物。不禁讓我們想到,再過一些年月,我們現在日用的東西也

原创 無錫拈花灣小鎮

或許小鎮是最符合人類生活的一種聚居單位。它沒有大城市的龐大,也沒有鄉村的偏遠閉塞。也或許再大的城市,居住在裏面的人們其實是把它分化成很多的小鎮來“使用”的。人們日常的活動範圍恰恰也就是一個小鎮的範圍。很多景區都要建設一種小鎮來供人們遊玩和居

原创 閒窗

到各處遊玩的時候,有兩種喜歡拍的事物,一個是好看的字,一個就是窗。旅遊就是去看看別人生活的地方,體驗不同的寄身之處,不同的空間。而窗,是比較能體驗不同空間的事物,看看別人,從這個窗戶,看到什麼樣的風景。錢鍾書專門寫過一篇散文《窗》,他說:“

原创 自然缺失症

宋代的朱熹有一首《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這首詩說明光陰的寶貴,來勸學子們珍惜時光,好好學習。他用了池塘春草和階前梧葉,來表達時光的轉換。我們感受時光的變遷,季節的輪換,恰恰是通過這些自然的

原创 以待風雨

風雨什麼時候最美呀?當你有了一個很好的避風雨的地方的時候。《易經·繫辭下傳》說:“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這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我一直對“以待風雨”這種表達方式很感興趣。不說“以避風雨”,而說“以待”,因爲有了屋宇,有了可以抵

原创 狂歡的需要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有人發了一段麥田的視頻,然後配了一段文字:“麥子快熟了,地沒人場場了,一毛錢的冰棒也沒了,很少有人拿柳條做回哨了……回不去的童年。”現在就是收麥子也是用收割機了。懷念這一切的人,真的讓他去像以前那樣收麥子,那樣去揚場,那樣

原创 東極島遊戲

2019年的元旦可以放三天假。兩位好友相約一起去東極島跨年,因爲據說東極島是中國有居民的最東面的島嶼,在這裏可以看到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我以前還真不知道有東極島這個地方。不過,去這個中國有固定居民的最東面的島嶼,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到是一件

原创 幽鳥

幽鳥在古代詩詞中,有一個常用的意象——“幽鳥”。司空圖的《典雅》:白雲初晴,幽鳥相逐。杜牧《睦州四韻》: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韋應物《燕居即事》: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顧德輝《青玉案》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