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產品研發細腰形架構2/2:崗位結構

之前有一篇博客,是關於產品研發細腰形架構的,專指產品和技術體系的架構,整個架構兩頭大中間細,被形象的稱爲細腰形架構。 腰是指產品平臺,這一部分不要太多。如果一個產品一個平臺,沒有複用和技術繼承,這樣體現出來的競爭力會很差。一系列的產品在一

原创 產品研發細腰形架構1/2:產品&技術體系的細腰形架構

網上關於“產品&技術體系的細腰形架構”的文章不少,產品與技術系列型譜梳理一文總結的不錯,摘錄並稍做整理,借花獻佛。 什麼是細腰形架構 細腰形結構,是以項目爲核心的開發模式,轉向基於產品平臺與技術平臺的開發模式,所必然會產生的結果。在基於產

原创 敏捷,你確定真的理解“Start with Scrum and then invent your own version of XP”

很多接觸過敏捷項目管理的人可能都看到過這樣一句話:“Start with Scrum and then invent your own version of XP”。網上能夠搜索到的翻譯,大多翻譯成:“在管理模式上啓用Scrum, 而在實

原创 支攤子階段,用什麼人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人帶動文化,還是文化帶動人

做工作,在最小預算的基礎上保證最基本的工作效果,對效果要求越高,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多,相信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 人的成本是預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一塊工作在支攤子階段,用什麼樣的人合適呢?先投點小錢試試,有效果加大投入?還是在關鍵崗

原创 如何減少工作中的輸入性風險

曾經聽一個朋友講過一個故事。公司要在A國拿一個審計報告,A國有個總協調人對審計項目進行管理。公司在B國有個團隊在承擔A國的業務交付,因此B國也指派了一個總協調人,爲A審計工作提供協同。其中B國的參審內容需要翻譯成A國語言,這在很早時B國的

原创 成功實施敏捷的組合拳1:組織高效協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推行組織級研發管理制度,很多公司是由PMO組織負責,或者相同職能的組織負責。在推行過程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如下問題: 1. PMO的兄弟們經常在抱怨,這個流程在使用之前已經和研發團隊溝通好幾次了,溝通時都不上心,開始使用了,就是做不下去,從

原创 管理,歸根到底還是人的事兒

做了多年管理,從前輩指導、自己摸索、不斷學習技能、不斷實踐、不斷踩坑,從自我管理到管理團隊,一路走來,曾經爲看了一本好書而興奮,學到新的方法論而躍躍欲試,有些獲得了成功,有些遭遇慘敗。踩過的坑越多,就越想有一種方法來避開所有的坑。現在覺得

原创 對探索型研發和增值型研發實施有效管理的思考

對於研發一詞,不同組織有不同的理解。這裏所指的研發特指可重複產生價值的產品/解決方案的研發,不包含面向客戶交付的項目型開發。 而產品/解決方案的研發,又可以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沒有業務基礎的探索型研發,一種是基於現有業務的增值型研發。

原创 敏捷儀式感之:敏捷宣傳欄

想要直接看宣傳欄的內容建議,可以略過第一部分“宣傳的意義”和第二部分“宣傳欄內容選擇”,直接看第三部分“我的敏捷宣傳欄”。想要了解我的思考過程,那就耽誤點兒功夫,看看前兩部分。 宣傳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宣傳欄是宣傳的一種手段,每天都能夠看

原创 成功實施敏捷的組合拳3:民主集中與軍令如山,爲敏捷落地保駕護航

從那本層面民主,從哪個層面集中? 人們更傾向於維護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制度制定要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而後決策簽發。 研發管理總體目標從各研發團隊一把手處民主,上升到組織級領導處集中。 研發具體實踐從研發一線民主,上升到各研發團隊一把手

原创 項目開發的敏捷模式和瀑布模式

現在很多項目開發都是採用敏捷模式了,相對於瀑布模式,看看下面兩張圖,敏捷和瀑布的區別一目瞭然: 瀑布流:帶着明顯的計劃思維,以自我爲中心,事先規劃好一切,最後驗證產品和市場。成功收穫不一定更大,失敗的代價更大。 敏捷流:非常典型的市場思維

原创 實施敏捷的抓手:價值第一

提到敏捷,很多人會直接想到如下的框架,太簡單了,335嗎,3個角色,3個工件,5個會議,還有人加了5個價值(個人認爲應該是敏捷團隊需要具備的5種性格)。 單單就事論事,這3355還是有很大的遺漏,至少漏了一個2和一個3。 2是發佈計劃和迭

原创 屁股決定腦袋,人性在管理中的體現

屁股決定腦袋,這是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做那把椅子,幹哪個崗位,就會想着相應的事兒,對此深以爲是,以爲已經身臨其境了,以爲已經完全理解了,還是被工作中新的遇見更深刻的教育了一下。 近兩年負責的事兒挺多,研發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兒,

原创 產品概念之2/4:三層次理論 —— 生產者主導視角的產品概念

1988年,P·科特勒首次提出了產品三層次結構理論。該理論認爲,任何一種產品都可被分爲三個層次:核心產品(Core Product)、有形產品(Actual Product)、附加產品(Augmented Product)。 小時候在農

原创 產品概念之3/4:五層次理論 —— 消費者體驗視角的產品概念

針對三層次理論的不足,1994年科特勒在《市場管理:分析、計劃、執行與控制》專著修訂版中,將產品概念的內涵由三層次結構擴展爲五層次結構,即包括核心產品(Core Benefit)、一般產品(Generic Product)、期望產品(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