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工作中的輸入性風險

曾經聽一個朋友講過一個故事。公司要在A國拿一個審計報告,A國有個總協調人對審計項目進行管理。公司在B國有個團隊在承擔A國的業務交付,因此B國也指派了一個總協調人,爲A審計工作提供協同。其中B國的參審內容需要翻譯成A國語言,這在很早時B國的接口人就請A國接口人確認預算,連發了幾次,但A遲遲未確認。

後來A離職了,工作進展到這個環節時,A的領導一看這有大風險啊,於是直接跳出來給B的領導發郵件,說之前沒有響應的活動計劃,明着溝通暗着帥鍋。還好B做事比較靠譜,過往工作都有郵件,A的領導見到郵件又說B太遠顧不上,不在作爲總協調人。歡樂吧,你有沒有遇到過?

如果B沒有留下郵件呢?是不是就得背鍋了,但你敢保證每個人都能夠這麼仔細嗎?能保證每次信息都這麼完整嗎?如果不能這就是風險,不是因爲自己的不努力,而是外界輸入進來的,這就是輸入性風險。

多餘的也不說的,總結了幾條常見輸入性風險和預防辦法供參考。

風險起因

應對

配合人員出差/變動導致工作無人接洽

第一時間要求對方組織給出解決方案;仍存在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和向上級/相關方通報,並重新審視計劃。

本部信息披露流程不正規,沒有經過領導審批

任何組織需要提供信息,要郵件明確目的、需求,同時不默認郵件紙面意圖,要當面確認,對方很可能對需要的信息並不專業和真正理解。

收到他人之前未有過的工作協同需要未經評估就直接回復不是自己負責

不要直接拒絕,可以回覆先了解一下情況,留出了解情況和判斷的餘地,原則性問題請示領導後回覆,避免造成推卸責任的實質性結果。

一項工作,默認所有協同人員都瞭解職責和流程,實際上未必所有人都明確

工作輸出,後面環節有其他人負責,要明確文字告知,最好郵件,不含含糊糊或者默認

誰牽頭負責這項工作,由誰來明確工作辦法。別人牽頭而不明確,與對方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

某項活動,協同人給出非常規解決方案,只是口頭溝通沒有文字確認,甚至對方不承諾文字確認

如果對方不能文字確認,回覆對方“感謝幫助提供的方案,沒有文字確認流程不完整沒辦法往下操作”,及展現禮貌,又表明態度。

同時向被服務對象口頭介紹,告知“方案爲口頭溝通,但無文字確認流程不完整,沒辦法操作。如一定要操作,請您文字確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