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國人的一個特點

中國人做事喜歡照搬,永遠講究先例。所以似乎像一羣沒有自己思想的綿羊,別人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其實,這源自於文明的習慣——假如我們的先祖發現了什麼好的辦法,就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大家一起來學習,這樣才能推而廣之,讓其他人有經驗可循,不走彎

原创 紅樓夢醒·一些證據

江寧織造在南京,而書中賈家離皇宮很近,隨時都能進皇宮,顯然賈家應該是在當時的首都北京,而不是南京,所以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至於後來曹家被抄以後才被押解到北京,與書中賈母等在元春封妃之後頻頻入宮謝恩完全不符。《紅樓夢》貶損寶釵,和現實中隆科多

原创 落日·女皇·可笑的“奪權”二字

人們說慈禧是聯合恭親王“奪權”,彷彿慈禧是搶了別人的權力。其實權力本來就是太后和小皇帝的,哪來的“奪權”之說呢?要說奪權,他們奪誰的權?從八大臣手中奪權嗎?難道八大臣當皇帝了嗎?這個說法很不靠譜。如果是從八大臣手裏奪權,那麼說明權力是先被八

原创 紅樓夢醒·迎春

迎春這個人物,似乎很不起眼。在大觀園中一直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我們知道她性格懦弱。出嫁之前唯一一場以她爲主角的戲就是《懦小姐不問累金鳳》,她可能親孃早死了,父親又只顧胡鬧,不太照顧她,嫁人的事估計也是她父親隨口許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才導致孫

原创 落日·女皇·序幕——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起源好多人覺得是因爲清政府固步自封,因爲落後就要捱打。其實,落後可以不必捱打,只要追上即可了,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規律嗎?可是不巧,中國在追上之前就捱了打,元氣大傷。因爲皇帝錯誤的自我認識,對英國不可救藥的傲慢,招致了後來的捱打。但

原创 落日·女皇·關於著名的“軍費挪用”事件

軍隊沒有每天白花花的銀子,就沒法效忠?非要我大魚大肉天天伺候着?這叫什麼軍隊?!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翁同龢做得好,不能任誰都當祖宗一樣慣着,你是馭下不是奉上!李鴻章還是不懂啊,就這樣把他們慣下去,將來你要用他們的時候,你就成了唐玄宗了!沒

原创 落日·女皇·女皇的自白

我知道有些人看不慣,有些人又要想起“牝雞司晨”的話來了。可我不這麼想。一些人之所以那麼關心皇帝由誰做,一半是出於爲天下考慮,另一半則是骨子裏皇權至上。所以他們纔會在意皇帝由誰來做。可你們不能關心關心沒有人“司晨”的局面嗎?一個家裏,沒有雞來

原创 落日·女皇(清帝退位)

清帝退位的時候,有人勸阻隆裕,她執意不聽。別人問她:“這樣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老佛爺嗎?溥儀可是老佛爺親自選定,要讓他入承大統的呀。”隆裕回答說:“那是她的職責,可未必是她的心願。相信老佛爺要是看到如今的世界,也會贊成如此決定的。”

原创 紅樓夢醒·寶玉篇

明明是我和林妹妹從小一起長大的,我們青梅竹馬,耳鬢廝磨,一桌吃,一牀睡,爲什麼娶她的人不是我呢?只因賈母等與鳳姐商議,林姑娘是一定要送進宮去的,寶玉的性子太倔,跟他說也說不明白,即使說清楚了,他肯定拼了命也要阻止黛玉進宮。因怕他犯下滔天大罪

原创 紅樓夢醒·黛玉篇

        “她不是籠子裏的鳥。籠子裏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死也死在屏風上。”        “姑娘,那鸚鵡你怎麼不關她籠子裏,不怕她飛了嗎?”        “有些鳥是關不住的。這隻鳥它是不會飛走的。如果它想

原创 《資治通鑑》金句摘錄之二·值得背誦的句子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商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

原创 淺談張愛玲

許鞍華的《第一爐香》要開拍了。我又忍不住有些話要說了。人們給張愛玲加的標籤總是小情小愛,其實她寫的是人由於小情小愛而迷失了自己,是一種警醒,在華麗的袍子裏包着扎人的芒刺,尤其是《第一爐香》,在華麗的豪宅之內,在金粉的裝飾之下,告訴你一個人是

原创 落日·女皇·五

咸豐帝其實很平凡。他和慈禧就像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一個生在皇家,卻長着一雙農民的手,是個地地道道的“平民”;一個是普通貴族,卻通身散發着公主的氣質。咸豐帝雖然生在皇宮,但他這個人的能力卻乏善可陳。他和他父親道光一樣,對國家面臨的內憂外患毫無

原创 紅樓夢醒·家世篇

探尋《紅樓夢》的作者,可以從書中人物的命運中略知一二。我們以這本書中的人物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爲基礎來推理。如果寶玉黛玉真的存在於現實中,那麼他們就難以逃避現實的命運。這本書中再有虛構成分,至少黛玉的美貌和才華,賈家是皇親國戚的身份是真實的。

原创 落日·女皇·四

慈安的思想和性格和慈禧完全不同。慈安喜靜,符合一般女子的溫柔嫺靜,而慈禧則是活潑的,不拘泥於世俗,類似於羋月那種的女人。慈安經常說她:“那是男人們的事,國家是興是衰我們都只有接受,你何必去拋頭露面。”“國家完了,我們就全都完了,覆巢之下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