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隨心隨境,且隨它去

那年去齊雲山,看到這樣一副楹聯:“事在人爲,修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遂用手機拍了下來。今天翻照片又看到了,默然良久。是啊,這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是人生常態。很多時候,我們以爲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事情本身

原创 光陰散記·情人節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儘管天氣依然有些寒冷,但是春天已經到來了。今天2月14日,七九笫一天,天氣預報溫度零下1度至8度,看隨後幾天的預報,溫度一天比一天高。這是又一番季節的輪迴。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立春節氣是2月4號,

原创 閒暇也是一種幸福

閒暇是讓人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一個內在豐富的人,在閒暇中才是最幸福的。放一曲自己喜歡的音樂,在深情款款的旋律中淪陷,與明媚的陽光擁抱,與醉人的清風舞蹈,與滿屋的花香氤氳纏綿相依相戀。  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真情與文字中相知相契,在呼喚

原创 蘿蔔青菜熱乾麪,一日三餐家常飯

我是個喜歡流浪的人。夏天找涼爽的地方避暑,冬天找溫暖的地方過冬,要不就開着車四海爲家,動輒就是幾個月。但每次離家久了,就莫名地思念家鄉的飯菜,於是,回家。這次出門兩個多月,昨天下午回家的。路過安居時,見路邊有賣青菜蘿蔔的,立馬下車買了幾斤。

原创 回家,倦鳥歸林

自去年12月9日和妻自駕出門往雲南去過冬,到今天2月11號,流浪在外已兩個多月了。上午從當陽出發,行車260公里,下午1點就到家了。屈指數數,這次南方之行,從湖北隨州到雲南元陽,路上走了4天,在元陽呆了半個月,去西雙版納呆了半個月,和女兒他

原创 行走318,一生一世的執着

若是自駕旅行,蕞繞不開的就是318國道,它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更是自駕人心頭的一條必駕之路。今天2月10號,我又一次自駕,從恩施到宜昌,走了G318湖北境內蕞美的一段。318國道簡稱滬聶線,東起上海黃浦區,西至西藏聶拉木口岸,是我國境內

原创 冬過完了,該回家了

今天2月9號,正月十九,年過了,冬也過了。其實應該說,正月十五一過,年就已經過完了。年過完了,立春也過了,眼見就是雨水節氣,我們也該回家了。從去年12月9號和妻自駕出門到雲南去過冬,又從雲南玩到貴州,轉眼就兩個多月了。回家歇歇,眼看着春去夏

原创 習水土城,歷史與紅色融合

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因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古鎮。古鎮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100年曆史,“土城”名字的由來可上溯到元末明初時期,當時這裏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時,發現大量用泥土建房築城的牆基,“土城”由此得名。今天2月8

原创 丙安古鎮·佛光巖

丙安古鎮,藏在奔騰不息的赤水河畔。我們是昨傍晚掌燈時分從赤水丹霞景區的燕子巖到達丙安古鎮的,兩地相距25公里。還沒喫晚飯,先去古鎮填飽肚子,尋到一家老字號,是一對70多歲的老夫婦在打理,他們熱情地推薦了炒臘肉和豆花飯。喫完飯到街上,小鎮的店

原创 赤水丹霞,深閨麗質人未識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這是曹丕的詩。曹丕詩中的丹霞指的是天上絢爛的彩霞。後來,丹霞被地質學家作爲地質術語,指的是由紅色陸相碎屑岩構成的以陡崖坡爲特徵的地貌景觀。這種景觀形象如同“玫瑰色的雲彩”或是“深紅色的霞光”。貴州赤水,是我國蕞大

原创 正月十五,沿着赤水河向北

三年了,我們盼來了三年中蕞團圓的一個年,過了今天的元宵節,大部分人就要返崗開工了,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戰。三年的山河動盪,隨着時光的浸染,讓春色盡暖,明月如盤。有人說:“世間蕞迷人的模樣便是燈火下的團圓。”是啊,這個年,我們一家人在雲南團圓,在

原创 茅臺鎮,空氣裏也流溢着酒香

茅臺,茅草祭臺,因之得名;茅臺,中華國酒,因之聞名。茅臺鎮,位於貴州西北部,赤水河中游,是國酒茅臺的故鄉,中國醬酒的發祥地和笫一核心產區,被譽爲國酒之心、中國笫一酒鎮。“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昨天下午,從仁懷市剛進入茅臺鎮,就聞

原创 百里杜鵑,花開時節未逢君

昨天,在畢節看完織金洞已是中午,一路逶迤向北,路過百里杜鵑景區時已是下午4點。百里杜鵑景區也屬畢節市,在大方縣,也是個5A景區。貴州9個5A景區,畢節就有2個。我知道現在還不是杜鵑花開的時候,但正好順路,又是免票時段,爲何不去看看呢?和妻上

原创 織金洞,尋找凝固的時光

漢字裏找不出形容它的字眼,詩詞中尋不出稱讚它的句子,一入織金洞,彷彿就掉進了地心祕境,那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石柱、石幔、石花、石筍、石鐘乳等等組成的奇特景觀,如同進入神話中的魔幻世界,除了驚歎,窮盡所有表達方式都無法描述眼前的驚心動魄。貴州遵

原创 天龍屯堡,時光穿越到明朝

貴陽西南約60公里,安順東北約30公里,距平壩城區約13公里的地方,有個4A景區叫天龍屯堡,這個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古鎮,具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被人類學家稱爲“明代生活的活化石”。這裏是有故事的,故事得從朱元璋說起。元朝末年,朱元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