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祖先崇拜是中國人缺乏平等觀念的根源

中國人即拜菩薩,又拜神靈,一株古樹,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精,也就可以燒香磕頭。中國人似乎什麼都信,但什麼都信了,意味着什麼都不信。但有一個信仰,是中國人最爲根本的,就是祖先崇拜,祖先可以超越任何菩薩神靈。中國人從事最多的祭祀活動,肯定是祭拜祖

原创 莊子的處世智慧

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動物,人與人的關係最難相處,以至於莊子把人類社會形容爲“樊籠”,不得自由,無處可逃。有人據此認爲莊子逃避世事,過着與世無爭、離羣索居的隱士生活。而《莊子》一書,就是一部隱者之書。這麼看莊子,實在是太不瞭解莊子了。莊子把人類

原创 《論語》雜談: 歷史是爲價值觀服務的嗎

《論語·述而》記載,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回答:“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商朝末年有一個小國孤竹國,國君有三個兒子,大哥叫伯夷,小弟叫叔齊。國君有意傳位給叔齊,因此,國君死後,伯夷跑了,把君位

原创 《莊子》雜談:莊生夢蝶與子綦喪耦

莊周夢蝶大概是《莊子》一書中流傳最廣的寓言,即使不讀《莊子》,也少有人不知道的。那麼,這個寓言講的是什麼道理呢?不妨先看原文。“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

原创 傳統文化可以拋棄嗎

最近看到一個網友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不禁啞然失笑,其對傳統文化的誤解,代表了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錯誤看法,因此,有加以辯駁的必要。此網友認爲:所謂傳統文化的“儒、法、釋、道”是完全可以拋棄掉的,理由如下:儒:慢毒,假而又假,僞君子遍地

原创 孟子、荀子和李宗吾對人性的看法

孟子是儒家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人物,我們常說儒家是孔孟之道,但爲儒家奠定理論基礎的,是孟子。孟子思想的特色,一是性善論,二是仁政說。今天就談談孟子的性善論。《孟子·滕文公上》記載,“滕文公爲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原创 《莊子》雜談: 有,不以爲有

莊子在《山木》篇說了一個寓言。市南宜僚晉見魯侯,魯侯面有憂色。市南宜僚說:“您面色憂愁,有什麼心事嗎?”魯侯說:“我學習先王之道,繼承先王的事業,敬奉鬼神,尊重賢者,身體力行不敢懈怠。然而依然不能免除禍患,所以憂愁。”市南宜僚說:“有着漂亮

原创 《莊子》雜談: 不齊之齊

《齊物論》的主旨,齊物之不齊。萬物雖不齊,莊子以道齊之也。《齊物論》的結尾,是膾炙人口的莊生夢蝶的寓言。莊子做了一個夢,在夢境中一隻蝴蝶在花叢中自由自在的飛舞,不知道有一個莊周。一會兒莊子醒了,就在將醒未醒的剎那間,莊子犯糊塗了,不知道是莊

原创 《論語》雜談: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是孔子的名言,字面的意思,人能夠弘揚道,而不是道弘揚人。01道弘揚人  還是人弘揚道晉朝有個人叫周處,平日好勇鬥狠,爲鄉鄰所患,與山上的猛虎、河裏的蛟龍並稱三害。有人唆使他上山射殺猛虎,下河擊殺蛟龍,實欲三害

原创 《莊子》雜談:有才遭忌 無才遭欺 請問如何自處

莊子與弟子們在山中游玩,看見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伐木工人在樹下休息,卻不加砍伐。莊子問:“爲什麼不砍伐呢?”伐木的人說:“它沒什麼用。”莊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這棵樹因爲不成材,得以活過自然的壽命。”莊子一行下了山,借住在朋友家中。朋友吩咐僮

原创 《論語》雜談: 仁君明王還是獨夫民賊

《論語·述而》記載,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回答:“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商朝末年有一個小國孤竹國,國君有三個兒子,大哥叫伯夷,小弟叫叔齊。國君有意傳位給叔齊,因此,國君死後,伯夷跑了,把君位

原创 《莊生夢蝶》:莊生夢蝶與子綦喪耦

莊周夢蝶大概是《莊子》一書中流傳最廣的寓言,即使不讀《莊子》,也少有人不知道的。那麼,這個寓言講的是什麼道理呢?不妨先看原文。“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

原创 我心本清淨 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大師年紀大了,欲傳衣鉢,吩咐衆弟子做偈,誰能見性,即傳衣鉢。上座弟子神秀做一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並把此偈題寫在寺院禪房南邊的牆壁上。菩提樹、明鏡臺比喻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境界,而塵埃比喻凡俗世界。神

原创 《莊子》雜談:天地一指 萬物一馬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這番話很令人撓頭,莊子說的啥意思呢?要理解這段話的含義,首先要搞清楚馬之非馬與指之非指的意思。首先談談馬之非馬

原创 《莊子》雜談:莊子反智反文明嗎

有一種說法,莊子反智、反文明。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莊子反對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因循守舊,抱殘守缺,阻礙技術的進步。爲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說者常引用《莊子·天地》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一  子貢在種菜老人面前喫憋子貢到楚國遊歷,返回晉國途中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