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商學院(5)--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


盒仔最近生了個女兒,那個開心啊,怎麼看怎麼漂亮。每每跟別人炫耀自己的女兒如何的可愛。

一個同學跟他開玩笑說:“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

盒仔:“呃……”

盒教授:“其實這裏面隱含着一個行爲學現象,一般大家都叫:宜家效應。這個概念是美國行爲經濟學家丹·艾瑞里研究提出的,即投入越多的勞動(情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價值。他把這種現象稱爲“宜家效應”(The Ikea effect)。當人們購買了宜家傢俱後,回到家需要花很多力氣把它組裝起來。看到親手組裝的傢俱,喜愛程度就會超過同等品質的其他傢俱。這種個人的付出會讓人們認識物品本身價值產生偏差。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上個世紀50年代,有一家食品公司發現,他們的蛋糕粉一直賣的不好。研究人員也在不斷的改進產品,但是用戶就是不賣。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這家食品公司。後來一個心理學家發現,蛋糕粉的滯銷,竟然是蛋糕粉的配方太完美了,以至於主婦們不用做任何事情,讓她們失去了親自動手的機會。於是公司決定,把蛋糕粉裏面的蛋黃去掉,讓用戶在做蛋糕的時候自己加入蛋黃,增加了做蛋糕的難度,給主婦們一種感覺‘蛋糕是我親手做的’,結果銷量大曾,這個就是著名的‘雞蛋理論’,也就是‘宜家效應’。”

盒仔:“怎麼利用這個效應呢?”。

盒教授接着說:“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利用這個效應:1、讓用戶由參與感;2、讓用戶付出勞動。

“讓用戶由參與感:

大家都知道小米公司吧,小米在開始起家的時候並不是做手機,而是做MIUI,再設計MIUI的時候,他不斷地和用戶溝通,把用戶提出的很多功能和設計理念加入到MIUI中,讓用戶感覺到自己參與了MIUI的設計,獲得一大批忠實的粉絲,這些粉絲就成了小米手機膨脹的起點。”

“讓用戶付出勞動:

讓用戶付出勞動,上面的蛋糕粉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案例,讓用戶在完成最終的產品過程中付出自己的勞動,他就會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

最後盒教授對這個概念做了一個總結:“宜家效應,是人們的一種行爲特徵,對投入越多的勞動或者感情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他的價值。

“盒仔,你說說爲什麼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

盒仔:“孩子是自己生的,老婆是別人生的!”

“哈哈哈哈”教室裏一陣爆笑……

朱克鋒|盒子支付程序員,大話商學院系列作者,公衆號:InfoSay 維護者,敏捷社區活躍推動者,Linux愛好者,高級軟件工程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