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

移動互聯網正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深入分析了互聯網行業的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及其商務模式,結合移動互聯網正在產生的新的生態模式,總結了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分析框架。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發展模式可以歸納爲“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雙模模型。在這個“雙模模型”中,一邊是用戶模式,包括用戶規模、用戶體驗、用戶黏性三個要素;另一邊是盈利模式,包括前向收費模式、後向收費模式、衍生收費模式。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的傳統商業模式中,“用戶模式”往往不在考慮範疇之內。傳統的商業更多從“盈利模式”開始考慮,所謂無利不起早,一定是有利可圖、想清楚了盈利模式纔會去做這個生意。但在互聯網業務,企業首先要集中精力考慮用戶模式,首先考慮怎麼發展客戶,怎樣以某種方式獲得客戶,以某種方式獲得很好的用戶體驗,進而形成一定規模的客戶平臺,等到形成了一定的用戶規模和用戶忠誠度(或稱黏性)之後,再來考慮如何開發這些用戶資源來賺錢。比如YouTube,在網站開辦之後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確定的盈利模式,但它的網絡視頻給了用戶全新的體驗,用戶規模迅速擴大,成功地創造了自己的用戶模式,而爲相應的盈利模式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移動互聯網的“雙模模型”給我們的重要啓示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同時考慮用戶、客戶發展和盈利模式,但是應該明確兩者要分開考慮,並考慮好它們之間的時間發展順序——先建立“用戶模式”,通過聚集人氣、黏住客戶,形成巨大的用戶空間;然後建立“盈利模式”,即在這個已經形成的用戶空間裏尋找合適的商業價值,來達到商業目標。

  用虛擬空間映射實體世界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是一個由衆多個人組成的社會化網絡空間,根據消費者在這個社會化網絡空間中的商業消費行爲的兩大類,我們可以把社會化網絡中的這個虛擬空間分成兩個子空間:數字消費空間和實體生活映射空間。

  先來看數字消費空間。這個空間裏的產品是純數字化的消費品,聽音樂、讀書都是可以數字化消費的。傳統的書籍和唱片,那些有形的東西其實都只是載體,我們真正消費的是音樂本身和文字所帶來的信息,而不是光盤和紙張。所有這些信息產品現在都已經數字化,所有這些信息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都可以在網上實現,不再需要建立任何一個有形的載體。

  再來看實體生活映射空間。我們現實生活的許多消費行爲,比如吃飯喝酒,沒有辦法放到虛擬空間去進行,還必須讓我們的真身到實地去消費,但即使是餐飲、娛樂、旅行這些實體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信息映射到網絡空間,我們把這個空間稱爲做實體生活映射空間。我們通過映射到這個虛擬空間的信息,去驅動和影響我們在實體世界中的行爲。比如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都是通過網上信息去驅動的一個個消費行爲。

  當我們尋找移動互聯網業務機會的時候,應該清楚移動互聯網究竟給我們帶來什麼。本質上,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真實地、完整地映射我們的實體世界。

  在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環境中尋找新定位

  在整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生態中,大家沒有必要一窩蜂地都去追App store這個熱潮。應該看到,蘋果的App Store只是蘋果自己這個半封閉的生態中的一個部分。但這個部分是最值得仿效的最重要部分嗎?我們認爲,在開放的移動互聯網生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網上社區。在這個網上社區中,用戶能夠把用戶個人爲中心的社會關係、社會活動、行爲、偏好等都真實而完整地映射出來,創造出全新的數字化生活,從而爲增值業務帶來巨大的創新機會。

  移動互聯網給運營商、給服務提供商(SP)/內容供應商(CP)等行業參與者的機會和挑戰在哪裏?無論是對個人移動互聯網還是對於企業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會,我們都需要研究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圖,只有理解了整個生態環境,我們才能找到機會和定位。

  在個人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中,其價值鏈主要是四個環節:內容生產、內容聚集、內容發送、內容接收。內容生產部分包括音樂、電影、新聞、體育、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等各種內容形態,其提供者主要是各種電視節目、電影視頻及音樂等製作方和發行方;內容聚合部分包括內容管理、內容編排、內容轉碼、內容呈現、標準變換等,其典型參與者有YouTube、優酷網、土豆網、Facebook,新浪微博等互聯網企業;內容發送部分則是把聚合後的數字化內容分發到移動終端的網絡,包括有線/IPTV/衛星,下一代無線網(4G,LTE),無線電,平面等,這其中包括中國電信、東方有線、Comcost和AT&T等運營商。最後是內容接收部分是各種移動終端,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DA等,其典型參與者,包括蘋果、諾基亞、索愛等終端製造商。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企業只參與價值鏈其中的一個環節,而有些企業則參與了價值鏈的多個環節。如索尼公司,在內容生產和內容接收環節都有參與。

  以上便是由不同的層次所形成的整個個人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環境,其中各個層面,從終端、應用、開發社區到運營商的能力開放,都有非常多的商業機會,原本完全不同領域的不同角色在新的價值鏈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 互聯網的一些事

  移動互聯網應用在企業信息化領域,正在產生一個全新的ITC(IT and Communications – 信息通信)生態,這將會給整個IT和通信行業帶來新一輪創新機會。在這個新的生態中,個人或者中小型公司的創新力量會得到更好的價值體現。中小規模的SP、CP或AP(Service Provider,Content provider, Application Provider)公司,只要在新的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能強有力發揮作用的位置,都會找到很好的商業機會,獲得巨大的市場回報。以前做SP和CP的,都是將面對個人消費者的服務產品放到運營商的平臺上運行,然後跟運營商分成,現在簡單產品放進去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收益。如果從企業信息化移動應用當中找到服務企業所擅長的應用,哪怕是簡單的應用,只要在某一方面能發揮創意,把移動性和創造性很好地利用起來,企業都會得到很多很好的機會。在企業移動信息化方面,中小型企業乃至個人相信都會有潛在的巨大的機會。 互聯網的一些事

  移動互聯網是用戶爲王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用什麼來概括?以前有人說是內容爲王的時代,現在有人說是應用爲王的時代。我們認爲,移動互聯網應該是用戶爲王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是給每一個個體都獲得更多的能力;所有的信息化手段都是帶給我們一種全新能力,這些能力讓人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移動互聯網將是一個用戶爲王的時代,而開發者作爲應用的供應商,決定了運營商/互聯網公司想打造的平臺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並帶來收入。企業面對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的需求,信息化技術生態需要更加多元,IT系統架構需要更加開放、動態,才能讓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其中,讓更多人成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贏家。yixieshi

  (本文摘自埃森哲最新著作《地平線2015:中國商業洞察與展望》。作者爲埃森哲大中華區副總裁黃百業,以及埃森哲大中華區戰略諮詢總監丁佐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