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隨感

今天上網時,無意看到很多喜慶的帖子,有求紅包的、求包養的、求祝福的、還有什麼宣告表白的,看得我是一頭霧水,我記得今天是7月7日,1937年日軍侵華的日子,雖然後來日軍被打敗了,但這個日子依然會不斷的告誡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並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對中國的威脅,也告誡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爲什麼在今天這樣一個並不喜慶反而是十分沉痛的日子,卻出現了這麼多荒謬的言論,後來我瀏覽論壇時終於知道,原來是將陰曆的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日子誤以爲是今天了。


七夕佳節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真心相愛,卻被所謂的天庭律令所阻撓,不得廝守,後來兩人的真心感動天地,於是法外開恩,連喜鵲都主動來爲二者搭橋,得以在七月初七這一天相會。這個神話傳說表達了古人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這種不屈服於外界阻礙的可貴精神直到今天都是值得人們歌頌和嚮往的。


不過老實說,七夕早前並不廣爲人知,雖然不少人聽說過鵲橋相會的傳說,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是哪一天。由於自建國以來古代傳統文化的缺失,再加上改革開放以後對物質文明的過分專注,當代中國沒有了古代傳統文化的發展環境,因此很少有年輕人主動去追尋和學習,當下的人對中國的古典文化知道的越來越少,除了幾個法定的節假日外,幾乎沒有耳熟能詳的典故日子了,那會兒,人們崇尚的是西方的情人節——2月14日。隨着傳統文化的斷層,再加上傳統文化中確實存在的一些糟粕,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產生了質疑,以至於可能認爲中國近代的沒落乃是由於傳統文化已經不適用於當代社會的發展,萌發出一種“唯西方論”,當代世界主流的科學、哲學、以及各種人文思潮、都是源自西方,所以會認爲西方所有東西都是美好和先進的。


這種思想很現實,人類歷史長河中,翻滾沉浮,總有一些東西被遺忘,還有一些東西被傳承,和自然規律無兩,人們總是選擇有利於自身的事物,而眼下西方文明的事物似乎更爲有利一些。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社會出現動盪,各種深藏的問題開始逐漸顯露,中國的人們開始發覺西方的事物並不都是美好的,由政府發起,整個社會由上而下全都開始探討傳統文化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開始被許多人所知道,而七夕正是其中之一。


理論上說,七夕自古就有,而盧溝橋事變只有幾十年歷史,如果原諒因爲記憶差錯而產生的誤解外,人們對七夕的記憶和感觸比國難日深刻似乎也無可厚非。但事情卻並非如此,如前面所言,七夕之爲中國式的情人節真正廣爲世人所知,其實不過數年的時間,比之七十八年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大抵還算得上一個小年輕,爲何人們對小年輕情有獨鍾卻對家裏七八十歲的高堂拋諸腦後,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