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s in these days about the Student union

之前想裝個比,每天寫一點很吊的英文po,學一點東西,練一練英語,現在看來這個想法真的很純很天真,後來糾結着沒時間謝了

怎麼說,最近很忙
不知道忙什麼,大概來說就是學生會。
沒錯,就是被很多人瞧不起的學生會,包括現在的自己。

怎樣的一個學生會
簡要的介紹一下所謂的“學生會”,其實是一個簡稱;
如果懂得一些團學知識,其實“學生會”部門分兩個大塊,一方面是共青團委員會,也就是所謂的“團委”部門;另一方面就是口中的“學生會”部門,兩個大塊統歸主席團收管,主席團在團委老師的教導下進行工作。理論上,學生會是學生們的組織,其實還是掌握在老師的管理下;甚至從體制上講,團委優於學生會。個別原因我不想在此深究,因爲我就是苦逼的一名學生會部門的部長。

學生會確實是在爲學生做事
學生會,在萌新聽起來很吊的東西,然而在很多高玩,老油條的眼中有時候真的一文不值。現在我認真的告訴你,學生會確實存在一批用血汗和精力爲大家出謀劃策的幹部,他們撐起來個以學生爲基礎的團體組織,沒有工資,沒有暢快淋漓的樂趣,沒有顯而易見的成長,但是這些人就奉獻自己爲這個集體。沒錯,確實有很多標籤性的語言,“迂腐”、“裝逼”、“不幹實事”,正如這些標籤反應的,有很多不稱職的幹部,甚至有些都不算幹部,只能算成員,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借用學生會的名號坑蒙拐騙,憑藉自己的一星半點的權力目中無人,以爲有了學生會這種稱號掌握了其他人的生殺大權,爲所欲爲。這種人,可恨!但是這是學生會的原因嗎?學生會真的培養出這種“人才”?不能,學生會不出讓任何人格從根本上改變,除非他本性如此,學生會的工作,只爲學生,不爲自己的私利。

從學生會得到了什麼?
準確來說,問這個問題就是一定沒有幹過學生會。
幹過學生會的人,都會有兩種回答:“什麼都沒有”,“還是有一點吧”。兩種回答都是是正確的。學生會並不能讓人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提升,可能的只有你幹了兩、三年學生會,在一紙簡歷上添上一句:“大學期間擔任學生會**”,但現實上並沒有多少人幹得到主席那種程度。先說最壞的情況,也是夥伴們經常調侃,“在學生會裏搬了一年桌子”,進入學生會,確實沒有什麼很具體、很實用的技能能夠授教於人的,基本上進入學生會都是從普通的小幹事或者小委員幹起,所謂“幹事”,當然是幹事,幹些雜七雜八、奇奇怪怪的事情,一邊幹一邊聽着部長的指示,很多人經歷了這一階段就選擇了離開,當然除了鍛鍊了身體,沒有其他的提升,甚至還會覺得學生會工作索然無趣;度過了這個階段,過程中,好的部長當然會教你怎麼做事,指出你的不對,讓你知道事情、活動該怎麼辦,積累一些原始的經驗,爲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有大裨益;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只顧自己滿足領導欲、掌控欲,頤氣指使的辣雞,敗類,對此我也不想做過多的評論;通常來說,度過了“幹事”的階段,才能真正接觸到工作是怎麼一個概念,對於我來說,我也是做了很長的部長才真正對“工作”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之前說過學生會爲學生辦事,沒錯。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學生會到底在什麼事,搞什麼事,這個我們之後再說;總得來說,得到的東西,沒有拿的出手,可能你身爲一個身處一個性質比較隱蔽的部門——祕書部,整天管理內部資料,沉默寡言,跟着全屏的EXCEL和WORD打交道,你會得到office軟件操作能力的提升;可能你處在網絡宣傳部,經常和外交媒體打交道,對各種話題、論壇瞭如指掌;也可能你加入公關部,出入各式高逼格場所,接待各位有頭有臉的人物,拓寬你的眼界,比你宅在寢室的室友有了更多的見識,無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交際能力;更有可能你在一個總愛舉辦活動的部門,策劃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全程參與,讓你對舉辦各種會議、活動得心應手。這些,都有可能是你可以得到的,當然,沒有人能保證你必須,你一定可以,成長都是自己掌握,況且有太多的不確定,你不去學習使用軟件,你就不會,你不參加策劃,你就不知道思考的方式,你沒和大家一起在等候,沒有一起經歷,沒有一起搬桌搬帳篷,沒有努力,幻想坐享其成,沒有任何東西。所有的收穫都是自己努力之後得到的。

我幹了什麼
一直沒說我幹了什麼,下面就講給大家聽聽這兩年在學生會的經歷。
我所在的部門下屬學生會部門,稱作“辦公室”,也有叫祕書部。
說到祕書,大概就能想到平常的工作,基本和製作文案,整理檔案分不開。當然除開這些,我們還履行“監察部”、“調查部”的工作,學生會大大小小的東西,基本都能和我們扯上關係。
所以,這個工作面就有點尷尬了,一方面處理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搞好和上面的聯繫;說白了,平日當棍揮,用時當槍使。
當年看到“辦公室”這個名字我就報名了,沒有任何確切的理由,可能是心中那一股虛榮心,感覺這個部門就很高大上,很牛逼,天真地遞上了我的報名表,順利地經過了面試和複試,度過了1個月的考察期,當上了正式的委員。第一年按照套路的混吃等死,要幹啥幹啥,偶爾犯犯脾氣,要敲文檔,要參加會議湊人數,要找人幫忙搬東西,心情好,OK,馬上來,心情不好犯懶就胡亂車一個理由。加之平常和部長沒什麼聯繫,也沒怎麼管,培訓方面基本靠自學,技能什麼的基本靠摸索,所以一年“混吃等死”不誇張。渾渾噩噩過了一年,什麼都沒學到,和大多數人一樣的狀態,然而我們遇到了部長換屆,是時候決定自己的去留了。
部門內部的氣氛大概能夠從我之前的描述裏面推測出來,沒有熱情,工作靠心情,部長這時候很慌,拉出去各種談話,私聊,開小會,把能想到的方法全部想到,留下了兩個人,然而部門的建制應該是三個部長。最後的結果只有兩人同意競選部長,其中辛酸,想必不難想象,當然我是同意競選的一人,原因:第一,我認爲部門裏的工作不難,這個確實,但是耗時間;第二,都不留,總的留下倆人,留下當部長,多少對人室友鍛鍊的;
第三,當部長,很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所以我就選擇了競選部長。
之後當然是順利、毫無難度地當上了部長,正式開始入了一個大坑。
部門的工作,先說不具代表性的幾件:
1.制定學生會規章制度:包括雜七雜八的事情,什麼時候開會,開會要怎麼通知,開會的時候要幹什麼,很多雜亂的是清風需要理清,當然,這些東西可以從前屆的傳承下來;
2.管理辦公室:部門的名稱叫辦公室,還真的可以管理一間辦公室,這也是我作爲部長一直很驕傲的一件事,雖然是整個學生會12個部門100多號人共用的一間不過40平米的辦公室,但是我確實很自豪,對有着自己的一方空間有時候作爲男人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3.監督其他部門:履行類似監察部的職責,主要是要整理年度考覈的材料,所以不得不催着其他部門即使上交活動材料;
4.管理考覈:主要分兩塊,一塊學生會內部考覈評優,每學期一次;一塊是校學生會的考覈,整個學校的學生會的考覈,一個來源與體制的毒瘤,明理的人應該都懂;
5.跑腿:最令人無奈的一點,因爲需要和上面有一點聯繫,所以看起來就理所當然就應該爲上面做各種事情, 內容包括:幫明天要演講講課的老師做一張演講的ppt;幫老師去隔壁校區拿一份資料,資料可能躺正在一輛已經去開會還要2個小時才能回來的老師的轎車的後座上;老師要舉辦一個活動,請人做策劃,作爲紐帶部門,需要去聯繫其他部門,聯繫不到就你來做;有一次講座確認要湊人數,請上報所有沒有課的委員的名單,沒有也得湊出來等等;平常一些辦公室急用沒人要開門,主席有人要送東西不願自己去,其他學院有人送東西需要人去交接一下,平常哪個部門有情況某位老師要來了解,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只要能部門扯上邊,基本要call的人就是我們,讓人很無奈,心累但是不得不去做。
而關於其他部門的常規工作就不用多說,該開會列席,該活動出人,該捱罵貼臉,在學生會裏,因爲本部門的特殊性,80%的活動費都有我們的身影,所以,部門的工作真的很重,況且我們只有兩個部長。
我還能清楚地記得當初開學招新,一個部門就兩個部長的時候,我在軍訓的烈日下拿着打印好的招新報名表,揹着裝着電腦和下節課要上的英語書的書包穿過南園校區去找主席檢查,然後主席就說了一句:“東西好爛,重做”,我在這裏補充一點,新任主席是我當初的部長;所以,我在烈日下跑了穿過校區跑了兩個來回,曠掉了一節英語課,最終交上了一份讓主席滿意的文件。這就是當時認真負責、老實萌新我。
到了後來,有了委員,有了自己的“幹事”,事情纔有了真正轉變,看着滿當當的新人,頓時手腳無措,不知道怎麼培養這一羣滿懷熱情然而懵懂的小委員;當然,作爲部長進入狀態很快,其實想法早在尚是委員的階段就已經確立——“溫暖部門”;因爲上一屆部門失敗的培養,所以我和另一位部長真心想營造出溫馨和諧的部門氣氛,不是口號,是從根本上,讓大家體會到,除了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同學,還有一個部門接納着他,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有不開心可以傾訴,有高興的是事情可以分享;說不出來很矯情的話,但是我確實是用心在帶領這個部門,在開會前,我可能會考慮我的每一句話會不會給他們心裏產生一些牴觸的想法,開會的時候,我認真觀察每個人的表情,稍微有一點不開心的表情,我都會感覺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有缺憾;開會的時間我都會仔細的斟酌。作爲一個部長,在很多人看來我確實做了很多幼稚,很多多餘的事情,但是我用真心,我相信,他們也會用真心回報。對人際交往,我求問心無愧。
所以,在兩重的壓力下,恬不知恥的說,我做了很多。每一件,不管該不該做,值不值得做,這就是我的經歷。

值得嗎
把一次次想法從策劃到實施,到最後的成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和經驗教訓;作爲部長,能看到委員在每一次活動的提升,每一次改變不得不說有一種幸福的感覺;辦公軟件的使用從萌新基本到了可以給新手做培訓的程度;結識到了幾位兄弟,還有很多夥伴;獲得了自信心,最後一項讓我受益匪淺。
但是同樣的,我也付出了我的時間和精力,在室友都在其實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我必須要揹着電腦去辦公室改文件,有時,我去準備培訓的材料,有時,我要幫老師跑腿打印東西;有時,我又要沒日沒夜,一有空閒時間就要改考覈的文件材料;有時候看着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我有時候只是在忙一些無關緊要事情,幫人跑腿,和我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我很着急,我也想靜下心來學習我的專業知識,當人家在奔跑的時候,我在另一條岔道口剪草,這種感覺不言而喻。有時候我都在想法,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當你正在做的事情和你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的時候,有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有時候真的不明白。

矛盾的心理
你不停地在爲一個組織付出自己的心血和精力,但是心裏又不停的嫌棄這個你效力的地方。很簡單的來說,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我就是在犯蠢。

“不喜歡就別待了啊!”
“不喜歡就退啊!”每次和人提起的時候,總有人這麼和我說,出發點是安慰我,可每次聽到後就感覺挺不是滋味;我總是很羨慕率性的人,毫無忌憚的做好自己,但是我不能。虛榮心也好,愛逞強也罷,我堅持下來了。在很多疲倦、睏乏的時候,我提醒着自己是部長,這個部門,不能沒有我,所以我選擇繼續待下去。

所以
我對學生會的感情,很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我愛我的部門,但是我不喜歡的是整個學生會。部門和學生會緊密聯繫,不可分割,所以我只能在兩遍搖擺不定,最後的最後,我只想,履行我最後的義務,幹好下達的任務,帶好我的部門,讓部門已煥然一新,完全不同於上一屆結束的情形,以更加主動、更積極的狀態發展下去!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努力的成果變得更加的優秀,我也一樣。關於學生會,就由他去吧,隨便別人怎麼看。我是我,部門就是部門。

忙。。
但是有時候很充實,寫在這裏,少人發現,也好安吾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