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產品經理(四)----開春產品筆記

            公司辦公室窗外是北京的西側,昨天傍晚時分的夕陽,在立體式烏雲的遮蔽下,顯得格外明亮與壯觀。已經到了春暖花開的時日,樂帝在公司實習產品崗位從日曆上來看也有兩個月的時日了。這段時間經歷了下班無所事事到意識到讀書與思考不可一日偏廢。產品技能上也從最開始沒有意識到目前一點點進化。開春了,記錄下這段時間做產品的小小進化。
用戶反饋+
    兩會開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的概念,持續發酵,互聯網從業者不免疑問,爲什麼我沒有想到這樣的詞。說到樂帝自身工作的一部分,查看用戶反饋也進入了一個“+”的階段。最初的階段從回覆用戶反饋熟悉產品功能和產品決策背景。
   最近處理用戶反饋形成了標準流程:渠道、評估、溝通、梳理。
   渠道:論壇最新反饋、論壇末頁往前過反饋、郵箱反饋、競品論壇反饋。
   評估:將反饋按照新增功能、功能改進、體驗提升、bug修復、內部需求進行記錄與評估。特別的記錄新增功能、功能改進、體驗提升。
   溝通:將反饋遇到問題與同事溝通,交流問題看法,記錄結論。
   梳理:每當反饋問題積累到一定階段,即對問題進行梳理,梳理出如何更好挖掘用戶需求、如何篩選反饋進需求、一些積累性的點子。
   除了以上反饋用戶反饋的內容,每週樂帝都會在需求評審會議上負責展示用戶反饋,這部分內容還不夠完美,爲了幫助團隊更好的瞭解用戶需求做出產品方向性決策,樂帝決定以後將郵箱中提醒的競品產品功能也加入展示的內容中。這其中包括對更新日誌的查找,對更新功能的調研及評估。
   用戶反饋梳理:

1.看用戶反饋的層級?
①是否有替代方案②此功能用戶規模、頻次、時間長短。③投入產出比。④都滿足進一步調研競品⑤總結分析可行性方案。
例子:當年的刷新與停止按鈕合併?
①刷新和停止不是同時進行②刷新應用場景少
2.改進功能:①功能是否有既有的產品目標②功能是否有既有的產品架構邏輯譬如針對某片區域的操作。
例子:希望鼠標手勢中加入最小化這個快捷方式?
並不是高頻動作,鼠標手勢都是針對網頁的操作
3.對用戶反饋描述不清晰的處理?
①論壇回覆進一步挖掘用戶需求②私信、即時通信詢問用戶場景,甚至截圖瞭解。
4.對於用戶反饋的點子?
有些小衆但可以塑造口碑的點子需要實時記錄。
例子:針對老年羣體優化瀏覽器的老年模式,譬如字體調大等。
需求奮鬥史
    現在來看上述“用戶反饋+”部分實際上是用戶調研和競品調研。但整體說來,更像靠行業經驗和知識感性的看待問題。真正的需求是真刀真槍的,經歷的步驟大體如下:調研需求、需求評審、提出需求、跟進需求。
    調研需求是個很宏大的問題,基於瀏覽器主要有三個點:    
   
1.瀏覽器本質上屬於操作系統上的軟件,與操作系統標準是否一致
2.競爭產品如何處理類似問題
3.做綜合對比得出需求結論
   樂帝最近做一個需求,通過技術調研後,發現開發成本較大,而功能點較小,性價比考慮有點不合適,決定放棄,對於需求就像拉贊助一樣,不合適的贊助,放棄要比得到收穫更多。
   需求評審:
   需求評審,主要是調研後,形成可行性方案,通過會議,大家提出質疑,將整個方案想的更完美,可行性更強。這裏涉及內部需求評審和跨部門評審,這個階段目標就是求拍磚的,所以一顆大心臟很重要,但僅靠臉皮厚還是不夠的,要每次都有進步,不犯同樣的錯誤。
   跨部門需求評審時,首先跟各位老大要資源。召集相關人員:交互、設計、開發、測試溝通意見與問題。
   提出需求:
   最近樂帝的比較大的疏忽,郵件漏抄了有些老大,作爲回報,老大也提出了對需求的質疑。任何時候質疑都是好的,但最好的結果不是輸贏,而是面對面溝通共同把事情做好。
   跟進需求:
   跟進需求非常流程化,確定人員分工(交互、設計、開發、測試)、確定各崗位時間節點(交互到設計、設計到開發、開發到測試、測試到項目經理同步上線)。
   需要注意的是在開發提測後進行功能體驗、是否滿足功能、是否有異常。
   對於需求的變動儘量採用小範圍溝通方式,首先方便溝通,其次避免讓人感覺產品經理沒有想清楚問題。產品經理還是需要一些形象的。
沒有事做?
   樂帝除了查看用戶反饋和跟一些小需求,有很多時間利用的並不算高效。樂帝天真的找老大要事做,這就像找老大批准事情一樣。職場上,眼裏要有活,而樂帝自身產品修養也確實提升空間很大。
   所以樂帝給自己定了很多研究的點。譬如瀏覽器功能點競品分析、細分領域產品的研究、各種產品經理技能及做事方法、產品同事的產品文檔。單獨拿出哪個來,都可以算的上是愚公移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