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問題到底是什麼

在一個項目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在抓破頭皮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忽略了先去分析問題本身。不幸運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今天拜讀了久負盛名的《你的燈亮着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原來我忽略了這麼多關鍵的細節。

“那些沒有經驗的問題解決者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去匆忙的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先給要解決的問題下定義”

我幾乎一直都是這樣,遇到了問題就馬上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能想到的都馬上列出來。有時候我甚至爲自己能這麼快的提出這麼多的解決辦法暗自有點洋洋得意,覺得自己是個解決問題的能手。現在讀到了這一句,真的讓我爲過去的那點沾沾自喜而汗顏。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自己在問題解決上,一直還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人。

對於一個準問題解決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爲別人解決他們的問題;而開始其工作的最好辦法是從內心深處把齒輪從單數變成複數(注:考慮所有問題的全局)
也許是身處的環節不同?做爲一名初級項目工程師,我每天都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的問題都是經理分配給我的,我甚至很少去考慮爲什麼這些問題要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去做,爲什麼有些問題的側重不同?現在略微懂得了以些,那是因爲站的高度不同,看到問題的樣子也不同。我身處問題之中,看到的都是問題的“點”,甚至直接被一個問題淹沒而不見其它;經理卻站在問題之外的高出,放眼望去,哪個問題已經是“火燒上了房”,哪個問題是“領導關注”,哪個問題是“奠基作用”,這樣看下來以後,再分配給我,並交代處理的大致思路。可見,適當的提高自己看問題的高度(當然只是思維上的提高),對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面性有很大的幫助。

文章隨後提到,在開始着手去解決一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提兩個問題:

1、誰有問題(爲誰解決問題)。

2、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問題其實就是你期望的東西
和你體驗的東西之間的差別

體驗沒有達到期望值,問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要麼降低期望值,要麼提高體驗值。原文的掛鏡子和髮蠟筆的做法真的深深的打動了我。如果提高體驗值,必然帶來的結果是成本提高(例如軟件升級的時間成本等),在這個時候,適當的去降低期望值也蠻不錯的。如何能達到降低期望值的效果呢?原文中大家都嫌大樓的電梯要等的時間太長了,期望電梯更快點,等待的時間再短點。可是自從在電梯口掛上了鏡子,甚至是發了蠟筆給人們可以隨意在上面亂畫做爲一種娛樂的時候,我猜想人們甚至希望電梯更慢點,這樣他們就可以再多玩一會。這個解決辦法太精妙了(起碼超越我太多了),儘管後面提到的到隔壁借電梯能帶來雙重利潤的辦法更好,但是那畢竟是要一定的運氣和解決問題前夕更多的耐心去考察的。

    對於那些沒有幽默感的人,
幫他們解決問題簡直就是自尋煩惱。
這個話說的也蠻有趣,事實上有的時候真的是這樣。我發現沒有幽默感的客戶往往喜歡墨守成規,不願意嘗試我提出稍微有些冒險但是可能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沒有幽默感的客戶經受不起挫折,如果你給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和你預先描述情況不太相符的意外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暴跳如雷,劈頭蓋臉的給你一頓狂罵,把你鄙視的一文不值,這個時候恐怕連你的幽默感都要沒了。

遇到這種沒有幽默感的人,而我又不得不去“自尋煩惱”的時候,我的做法通常都是:

1、首先順着他們的思路和習慣去辦事,讓他們認可我,信任我。

2、保持自身的幽默感,漸漸的去同化他。

3、如果實在是不能通話客戶讓他和我一樣有幽默感,起碼也要他認可我的幽默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