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幕課)的到來!

       MOOC 是網絡教育的一種新型態, 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簡稱,是面向社會公衆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 產生於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簡稱OER)運動不斷髮展的背景下。與OER 一樣,MOOC 也是一種面向社會公衆的免費教育形式,但更加註重教學互動,而不僅僅是資源的發佈。從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可以知道其基本特點: “大規模”意味着對同時參與學習的學習者數量不做限制,一門課程的學習者可以成百上千;“網絡”意味着教與學的活動主要發生在網絡環境下;“開放”意味着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註冊學習,而且免費。MOOC 有時也基於某所大學的特定課程開展,校內學生與校外學生共同學習,校內學生在完成學習後獲得學分。

      MOOC 背後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但MOOC 的真正出現卻是近幾年的事情。一般認爲,MOOC這一術語由布賴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提出,後用於西門思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於2008 年合作開設的一門大型網絡課程“關聯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的知識”(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Knowledge,即CCK08)。隨後,西門思及其合作者又新開了PLENK2010(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sand Knowledge)、LAK11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等課程,其中CCK 和LAK 在今年也有開設,即CCK12 和LAK12。除了西門思及其合作者之外,還有不少學者和機構嘗試開展MOOC。比如,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專家特龍(Thrun)和諾維格(Norvig)開設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瑪麗華盛頓大學的吉姆·格魯姆(Jim Groom)團隊開設的“數字化故事”課程等。其中“人工智能導論”課吸引了全世界超過10 萬的學習者註冊學習,可謂影響廣泛。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先行者MIT 也在Open Course Ware 之後推出MITx,涉足MOOC 開展。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加州大學伯克利等名校最近也開始加入MOOC 開展行列。MOOC 爲社會大衆接受高品質教育提供了一種可能,成爲擴大教育民主化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也成爲高校提升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內清華大學於開通了“學堂在線”,拉開了國內MOOC的序幕,北京大學在coursarer開設了計算機數據結構與算法等課程。

    MOOC包含了關聯主義學習理論、泛在學習、開放教育等教學理論 ,涉及了計算機雲計算、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