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發佈首個“互聯網+”十大特徵

國家發佈“互聯網+”戰略時,是按照一個個重點行業來說明的。但每個行業都有其鮮明的行業特點,這樣不容易使我們看出國家在制定每個重點行業“互聯網+”戰略指導意見時,到底是按照什麼維度來指導編寫的。

  而且我國行業衆多,每個行業都希望自己通過“互聯網+”戰略來升級轉型。不在國家重點行業指導意見下的企業,自己該怎樣制定“互聯網+”戰略?即使是在國家圈定的重點行業範圍內,要制定自己的“互聯網+”戰略體系,也需要按照一定維度方法來分析和制定。

  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專家委員會在與各行各業代表進行研討時也經常遇到這個問題,因此,繼ITA1024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發佈首個“互聯網+”門戶網站、發佈首個“互聯網+”權威定義之後,再次聯合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專家委員會,從國家“互聯網+”指導意見中抽取出了各行業的維度特徵,發佈了首個“互聯網+”十大關鍵特徵,以便更具體的指導各家企業梳理出自己的“互聯網+”戰略。

  特徵一: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創新,共建平臺

  在我們研讀國家互聯網+指導意見時,經常發現這樣的描述:”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平臺入口、支持金融企業與雲計算技術提供商合作開展金融公共雲服務、鼓勵傳統家居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集成創新、推動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設立跨界交叉的創新平臺、鼓勵互聯網企業參與搭建城市廢棄物回收平臺….。”

  這意味着,創新的能動體是互聯網企業,創新的升級體是現有的各行各業。所以,國家提出的戰略是“互聯網+”戰略,而不是“+互聯網”戰略。

  特徵二:基礎主數據建設

  傳統企業要達到共建、開放、共享,首要核心就是基礎主數據建設。互聯網企業有很好的數據收集能力(物聯識別、爬蟲、聚合),也有很好的數據加工能力(自動分類、去重、防僞鑑別),和很好的數據存儲能力(雲計算、大數據平臺)。

  特徵三:識別技術應用

  這裏所說的識別技術包含:物聯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地理位置識別技術、AR技術等…。通過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技術識別、數據收集、檢驗、現場監測,可以收集數據,繼而產生實時監控報警,遠程控制現場,自動化觸發處理等各種創新應用。

  特徵四:智能化

  未來產品不僅需要智能化,而且工業設備也要智能化。智能化需要有智能操作系統、需要聯網互動、需要大數據收集訓練與人工智能算法技術驅動。智能化也往往和識別技術緊緊聯繫在一起。

  智能化可以隨時升級遠程升級增強功能、可以遠程監控遠程診斷遠程控制、可以遠程收集數據、可以聯網互動。這會給消費者便利、管理便利,也會給企業帶來新的服務業務、新的服務流程和模式、新的商業模式。

  特徵五:產業鏈互聯打通

  智能化和識別技術只是方便了終端數據收集,但是隻有產業上下游互聯互通在了一起,才能真正做到柔性供應、柔性生產、聯動研發設計、聯動營銷。這會極大提高社會協同效率,節約行業總體成本。

  值得欣喜的是,我國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新一波的企業應用SaaS廠商,他們都是搭建在雲計算平臺、開放Open API、積極連接電子商務與互聯網社區,他們已經爲我們做產業鏈互聯打通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特徵六:能力單元網絡協同

  我國的生產很集羣,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尤其明顯。同樣的需求,可能有很多家生產單元都可以承接。在這種便利條件下,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相信,業界一定會產生專業的採購、生產、分銷協作管理平臺,甚至不排除研發設計也可以化整爲零快速組合設計、協同集成。這是大勢所趨。而社會化資源協同平臺將是未來的霸主核心。

  產業鏈互聯打通,就有利於產業供需信息快速到達每個能力單元節點。各個環節的能力單元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來按需接單按需生產。

  特徵七:通過互聯網向社會開放企業能力與服務

  過去,各行各業的能力與資源基本固化封鎖在企業內部。現在,電商促進企業向消費者開放,互聯網社區也促進企業向消費者開放。隨着資本風投、股權激勵,企業的治理結構也會社會化。再隨着業界專家智庫私董會引入、內部孵化創業、企業對外投資、阿米巴組織變革,企業的人才也會社會化。

  所以我們相信,未來的大企業會成爲企業服務開放平臺,而未來的小企業會成爲產業互聯能力輸出的一個節點,整個社會的衆多企業就如同虛擬的互聯網一樣連接在一起。

  特徵八:數據開放共享、衆包共建,跨界創新應用

  除了通過互聯網向社會開放企業能力與服務之外,企業還可以向產業鏈或社會開放自己的數據。設計機制,大家一起來建設豐富數據、校正數據。

  數據的開放,各行各業就可以結合自己的業務優勢,通過1+1>2的跨界創新,可以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盈利模式,大家可以共享紅利。

  特徵九: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導業務優化

  過去我們是領導拍腦門做決策,現在我們是管理族層次團隊集體決策,未來我們是開放企業服務平臺、互聯交叉、阿米巴組織單元自我決策。

  沒有大數據,這種互聯交叉的疊加因素影響,任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想透看清。沒有大數據,阿米巴組織單元無法有能力做正確的自主決策。沒有大數據,整個互聯協作網絡就會變化共振導致混亂噪音。

  通過識別技術、智能設備、產業互聯打通、數據衆包,建立真正的大數據。這個時候就需要發展大數據分析技術,來利用這些數據爲我們業務價值服務。這也是近幾年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迅猛發展,獲得投資的原因。

  特徵十:利用互聯網,向服務型產品轉型、做服務產品創新

  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的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某大型機械製造企業就開展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業務:基於互聯網開展故障預警、遠程維護、質量診斷、遠程過程優化等在線增值服務,目前成爲了業務增長最爲迅猛的一塊。

  在國家指導意見中也特別提到,支持設備製造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融資租賃服務,引導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利用互聯網轉型成爲供應鏈協同平臺,鼓勵企業利用移動社交、新媒體等新渠道發展社交電商…這些業務創新的方向。這些都是利用互聯聚合能力、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力來拓展新的業務的好案例。

  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國內首個“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通過梳理,發佈“互聯網+”的關鍵十大特徵,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的重點關注方向和資源積累:平臺(雲計算/雲運維/雲安全)、大數據(大數據建設/大數據技術平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智能(識別技術/智能產品/智能工業機器人)、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營銷與社區/電商與支付/企業SaaS應用與協同平臺)、跨界創新。

  通過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這個幫助中國企業有效落地“互聯網+”的綜合服務平臺,我們聚集了國內幾乎所有的一線互聯網公司、電商公司、雲計算技術服務公司、大數據技術服務公司,企業SaaS廠商以及投資機構,媒體機構等。提供互聯網+的企業數據庫、產品庫、專家庫、數據標準、平臺標準、技術標準。不僅幫助大家快速打通互聯網技術和產業鏈提供工具和支撐,也希望促進大家跨界連接,利用技術驅動,發生1+1>2的化學反應,創造出新模式、新業態。

  關於ITA1024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

  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2015年正式成立,以“技術驅動 跨界連接 合作創新”爲使命,聯合國內所有一線互聯網公司、電商公司、技術公司、資本機構、媒體機構、政策研究機構,通過整合社會化資源、打造社會化組織、建立社會化服務平臺。爲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互聯網+互聯網”升級轉型戰略提供必要的專家資源、媒體資源、資本資源、技術資源,爲企業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數據服務、跨界連接服務、“互聯網+”商學院服務/技術學院服務/專家服務、媒體包裝推廣服務、融資對接服務等。

  7月ITA1024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正式推出國內首個“互聯網+”門戶網站abc.ita1024.com,並相繼發佈“互聯網+”權威定義、“互聯網+”十大特徵、“互聯網+”三業態標準、“互聯網+”路線圖以及國內首個“互聯網+”企業評測標準庫和評測報告,也發起了國內首個“互聯網+”案例100徵集活動……成爲幫助中國企業有效落地“互聯網+”的綜合服務平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