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如何優化業務流程 事半功倍

 信息化在製造業有四種用途:

  1 改進生產工藝、生產速度、生產質量、生產成品率

  2 生產過程全程信息記錄,可追溯可審計

  3 人員協作、工序協作

  4 數據快速彙總、查詢、計算、統計

  製造企業中的CIO,一般都是在企業信息化中關注這四方面的產品與技術。對於第一種用途,主要作用於生產設備、生產流水線的技術改造與提升,首先在硬件上達到精益製造。而後三種用途,都是和業務流程管理相關,再精密的設備與先進的流水生產線,也需要人的控制與協調。就如同屠龍刀倚天劍,控制的不好,不僅會傷了別人,也會不小心傷到自己。所以CIO要想讓信息化的技術與產品能夠爲製造企業全盤提升,必須要強烈關注與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只有深度的研究企業業務流程,才能知曉每一個業務環節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信息化技術,什麼時候需要。

  而企業的流程,並不是一曾不變的。尤其中國處於快速的發展階段,面臨着許多複雜的國內國際需求變化、金融變化、原材料成本變化等等。企業爲了更適應環境變化,會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研發策略、生產策略、營銷策略、銷售策略。現代的製造企業已經不僅僅關注於自身的產品研發、設計、生產,更進一步的研究產品最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變化、使用習慣變化、消費口味偏好變化。以消費者角度來變革自身,已經在製造行業如火如荼的開展着。我們已經見到許多積極進取的企業,把關注視野、業務流程、IT信息化擴展到了原材料供應商、銷售渠道、服務渠道、最終消費者。所以,現代CIO,也需要和企業戰略眼光同步發展,全盤謀略企業信息化架構延展。如此複雜的上下游環節協作,沒有信息化,是無法做到實時生產、訂單生產的。我們也已經見到了許多企業,每每變革,都會和企業信息部門一起開會商討,否則企業實際流程變化了,而業務中使用的工具卻不變化,這時,工具的滯後就會阻擋現實業務的開展。

  現在,國內的CIO實際作用還比較有侷限性,IT技術的成分比較多一些,重要性還無法和CEO同等。信息化還被人們看作是有必要,但不是非常必要的東西。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CIO還是一個技術人員,是不懂企業經營和企業發展的。就是這樣的認識誤區,也每每在業務變革的時候,不重視和CIO的信息同步,開會也不叫信息部門參與覺得和信息部門無關,由此更導致了信息化無法助力甚至引領業務變革。而CIO的認識也把自己苑囿在信息技術的範疇,而且業務部門也不告訴信息部門企業有什麼變化,自然信息部門也無法幫助企業業務部門,導致業務人員認爲CIO是技術人員,而CIO也認爲自己是技術人員,信息化成了錦上添花的現狀。

  基於這樣的認識,短期內想改變不太容易。所以,在業務部門設置業務變革與流程優化部門非常具有重要性。讓這個部門和信息部門去對口,一起協商在特定的業務流程下,什麼樣的信息技術可以優化業務流程,可以保證業務執行的穩定性、業務執行的質量。

  CIO也應該不斷積極主動的思考信息技術如何優化縮短業務流程,改善業務質量,而不應該被動的等業務變革與流程優化部門來找自己。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業務與信息完美結合。只有這樣,信息技術纔不僅僅是業務過程中的輔助工具,而應該是企業競爭力質變更上一層樓的利器。

  只有保持這樣的組織架構,業務部門設置業務變革與流程優化部門,並且和信息部門接口,企業在實施信息系統前的業務流程梳理、優化、重組纔會順利成功。也只有這樣的組織結構與協作分工,企業業務戰略的變化信息才能順利的傳遞到企業信息部門,CIO才能時時瞭解到CEO的思路和決策,才能思考企業信息發展框架與未來擴展,才能引入更配合業務流程的信息技術。光靠信息部門推動企業業務變革與流程重組甚至組織結構與職能的變化,在常規認知上還無法達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