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我反省的功夫

“長於責人,拙於責已。”這是一般人的通病。而內心充滿理想、滿身都是棱角的年輕人,由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更容易使這種“病症”在公開場合中發作出來。

有很多青年人,一進入工商界工作時,覺得處處都不對勁,很多處事做人的原則,都跟在學校裏學的那一套不一樣,所以看不順眼的事也特別多。這一現象之形成,完全是因爲他們不瞭解工商界的特性所致。

工商界的處事原則是,實際利益重於理想、重於虛名的。換言之,他們在一開始做生意時,都是以充實自己的財力、擴展自己的企業爲第一目標,等他們有了財力,有了相當的事業基礎之後,纔會考慮到他們對社會應負的責任,爲整個企業確立一個遠大的目標。

因此,那些在中小企業工作的青年員工們,切不可對老闆要求過高,也不要罵他們自私自利,應該牢守自己的崗位,隨時檢點自己,這纔是當夥計的本分。前章談的是以別人作鏡子,激勵自己的工作精神,改進自己的工作態度;這一章則是談如何激發自己的良知,以發自內心的力量,來糾正自己工作上的缺失。

這兩種修養功夫,雖然其作用是殊途同歸,但做起來卻是後者難於前者的。原因是發掘別人的毛病容易,要找出自己的缺點就難多了。

曾子是以“吾日三省吾身”來檢討自己的缺失,這是聖賢的修養功夫,凡人是不易做到的。就一般人來說,只要每天對自己做一次檢討也就很夠了。

記得幾年前,有一家企業在一天工作結束時,抽出下班之前的十分鐘,讓員工集合在一起做一次“晚禱”,由老闆領頭朗誦下面的幾句話:

——我今天八小時的工作,是否有偷懶行爲?

——我今天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缺失?

——我對今天的工作是否盡了力?

——我有否說過不當的話?

——我有否做過損害別人的事?

。。。。。。。。。。。。。。。。。。。。。。。。。。。。。。。。。。。。。。。。。。。。。。。。。

這種做法,看起來似乎太形式化,而且多半是根據宗教禱告儀式演變出來的,一般員工並不一定鼓足勇氣這樣做,普遍用之於工廠、公司的管理,當然很難行得通。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是對老闆、對夥計都有益的事。

一位西洋哲人也說過:“反省是砥礪自我人品最好的磨石,它能使你的想象力更敏銳,它能使你真正的認識自我。”

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可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過自己。人之所以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那是因爲外界的誘惑力太大,自己的貪慾太強,使理智戰不勝慾念所致,並不是他自己不知道所做的事是壞事。相反的,一個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理智強的人,他也必定知道什麼是自己所當爲,什麼是自己不應該做的。

貧寒出身的美國總統林肯,是個最重視自我反省的人,所以他一生的重大決定,幾乎沒有一次是失敗的。當起用格蘭特(林肯被剌後,繼任總統)做司令官時,輿論譁然,大家都認爲這個沉溺於杯中物的酒鬼,決不足以當大任,他們一再的強調,這是上帝的意旨。林肯統統回答的很妙:“如果真的是上帝的意旨,我相信他一定會直接告訴我,用不着煩勞各位代爲轉達。”

這段歷史掌故,說明了一項事實,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他的良知、他的判斷力,永遠都會指向正確的方向,而且不易爲外力所動搖。

當然,一個當夥計的的人,也許不能自比聖賢、偉人,但是要做一個負責盡職的員工,卻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你能經常做自我反省,自我檢討,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個受歡迎的好夥計。

一般人只要求別人應該如何如何,不知要求自己,這種人是最自私的人,也是決不可能有好的工作表現的人。

我們常看到有很多當夥計的人,一有機會就訴苦,他在工作中遭遇到許多的困難,他並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而是困難太多,阻力太大,使他無能爲力。

聽起來的確很值得同情,但深入的去想一想,他的所謂“困難”,有很多都是推諉之詞。即使真的困難重重,可是他沒有先問問自己,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是否把應做的工作都做好了?那些困難和阻力,自己能否設法把它消除掉?

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和阻力,就把責任推給別人,根本不問自己是否有辦法克服,這樣的夥計會有什麼大的出息?任何工作都要付出勞力和心血,你想輕輕鬆鬆地完成重要工作,受到老闆重視,這是決不可能的事。

幾年前,有個當推銷員的朋友來向我訴苦,他說:“推銷員不是人乾的,在外面受消費者的氣,在公司受老闆的氣。”

這位朋友是推銷醬油的,我當時笑着問他:“你的口才不錯,也很能吃苦,何以會兩面不討好呢?”

“起來真會氣死人!”着頭嘆息着說:“有些家庭主婦,見了推銷員就像見到壞人一樣,根本不容許你開口,就很不耐煩地說一句:“我們已經買了”,就把門關了。有些人態度更惡劣,一看是推銷東西的,臉馬上就拉長了,就像看到最討厭的人似的,一句話不說,就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一天跑下來,只推銷了幾瓶,回到公司,老闆的臉色更難看,好像我犯什麼不可宥恕的罪惡一樣。

這位朋友越說越激動,最後發誓決不再幹推銷員這種工作。聽起來,他的話的確值得同情,醬油推銷不出去,並不是他不賣力,而是人家不要,總不能強迫人家非買不可。可是,老闆不但不予同情,反而給他臉色看,罵他沒有用,的確是太委屈了。

可是,以“在商言商”來說,老闆僱傭推銷員的目的,就是想把貨品推銷出去,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老闆怎麼會有好臉色給你看?

再退一步說,除非是醬油本身有問題,根本沒人要,否則,你推銷不出去的話,問題的癥結,並不是老闆的臉色是否難看,也不是消費者態度如何惡劣,而是要檢討你推銷的方法是否得當。

我當時勸他:“你不願當推銷員,當然沒有人能勉強你,可是,只要你想在工商界工作,就要有幫老闆賺錢的能力,任何行業都是一樣,如果你對老闆的生意沒有幫助,到哪裏也不會受歡迎。”

“至少不會受這麼多的氣。”

“可是,如果你不換工作,能想法把醬油推銷出去,老闆不但不會給你氣受,說不定還會重用你哩。”

“問題是我沒有辦法把醬油推銷出去。”

“如果每個推銷員都跟你的想法一樣,這個老闆的生意豈不是要關門了。照我想,你們公司裏一定有業績不錯的推銷員,對不?你不妨向別人討教討教,然後再根據自己出去推銷的經驗,想出改進的辦法。不要老是想着受氣的事,而是要想如何纔不能受氣。你不妨跟自己賭口氣,別人每天能推銷出去十瓶,我爲什麼就不能。只要你的業績能拿到全公司第一,老闆對你的態度巴就會改變。到那時候,他不但不會給你氣吃,說不定還常請你上小館哩。想想看,現在給你臉色看的老闆,一旦轉變爲討好,你這口氣不值得爭嗎?”

這位朋友的好勝心很強,我的話果然奏效了,沉思一會,拍一下桌子,站起來以濃重的四川口音說:“要得,格老子跟他們擰上啦,決不能輸這口氣給那些龜兒子!”

現在這位朋友已經當了分銷處主任,老闆見了他的面,總是稱兄道弟,客氣得不得了。他推銷的成功祕訣,不在本書範圍之內,在這裏略不談,但總括一句,他的成功是由檢討自己做起的,並不是強迫老闆改變對他的態度。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但是,把它當做現代當夥計者的守則,也是非常實用的。一切“盡其在我”,才能守住本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可以老是想着“別人對我如何如何”。

實際上,“自我反省”、“自我檢討”的功夫,並不是完全對自己言行的約束,也是求進取和超越別人的一種不可缺少的修養。能“自我反省”,才能發掘出自己的缺失;能“自我檢討”,才能找出自己應有的做法。

凡是想發展事業的老闆,多半都是用人唯才的,當夥計的要想贏得老闆的信任,使老闆欣賞你,你必須要有優於別人的條件。然而,你如何知道自己優於別人?如何在劣勢中爭取優勢?如何使自己的才能符合老闆的要求?這都是要在日常工作中,經常作自我檢討、反省才能獲得答案。

例如,同你一起進公司的人,比你先升了,你切不可因嫉妒而趨向偏激,應該冷靜地去分析檢討,他哪些地方比你佔了便宜?你在哪些地方吃了虧?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找出問題癥結之後,對於那些無法補救的事,不必再去想它(例如他跟老闆是幾輩子的交情,這是你無能爲力的)針對自己其他的弱點,盡力去修改,去充實,使它轉弱爲強,只要除了私人關係之外,你一切的條件都比別人好,如果還受不了重用,那麼這個老闆的能力就值得懷疑了。

在自我反省、檢討中,還有一點你要特別記住:企業的發展,是需要各種人才配合運用的,並不一定完全是方正的君子,也不一定都是技術精湛的人,甚至於有些行爲、品格不怎麼高的人,也可能獲得升遷,如果你爲此而感到不平,那就是自己找氣生了。

換言之,你要檢討、比較的,是跟那些與你同類型的人、職務相同的人來反省、比較,有些根本不適合你乾的工作,讓別人升上去幹了,你有什麼好不平的?

例如有些人善於肆應,長於善體老闆的心意,老闆給了他一個名義,讓他擔任交際應酬之類的工作。他的級職比你高了,也受到了老闆的重用,也許你看着不順眼,可是,把這類的工作交給你,你能幹得了嗎?

企業組織還有一個特點,它的管理性質是不同於一般行政機關的。在行政機關中,主管的更調,會影響人事的升遷,你跟這個主管處不好,也許跟另一個主管會相處得很好,對你的前途影響不會太大。企業單位就不同了,真正掌握人事大權的是老闆自己(規模大的企業也許稍有不同),而老闆是不可能更換的,除非老闆把生意做垮了。

因此,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你想在某個企業求前途,你一定要爭取這個企業老闆對你的好感和賞識,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受到重用。要想使老闆欣賞你,當然要從日常言行、工作中去求表現。然則,你的言行、工作如何才能達到老闆欣賞的標準呢?這又非從留心觀察老闆的個性、作風,自己經常去作自我檢討、自我反省做起不可。

這番話,也許有很多青年人聽了會感到刺耳、不服氣:“一個人工作是靠自己的能力,何必看別人的眼色?”

這種工作態度,用之於研究學問、研究技術,也許沒有錯,但想在工商界混事業、前途則行不通。

何以呢?這道理很簡單,老闆的個性、作風,是決定企業形態、管理方式的唯一因素。例如老闆是個保守型的人物,如果當夥計的表現得過分標新立異,衝勁十足,就會引起老闆的戒心,不敢重用你。因爲他是以自己的觀念來衡量企業的存亡,以及資金的安全運用,不會任憑當夥計的擺佈。簡言之,老闆不喜歡改革的事、冒險的生意,當夥計的想在這些方面表現自己就是吃力不討好。如果你再不知檢點,亂髮批評,就準備換個地方幹呢!

在公家機關工作,你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在爲國家做事,只要是對的,我就可以堅持。”但在民營企業單位做事,就決不能表現這種性格,因爲你是在爲人家老闆做事,應該以老闆的目標爲目標,貢獻出老闆所需要的能力,否則,你的能力再強,也不會受到歡迎。

因此,當你進入某一企業之後,你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企業的風格,以及老闆最重視的是什麼,然後在工作中隨時檢討自己,以適應老闆的要求,塑造自己的工作形態。現在我們舉一個例子,來作較具體的說明:

七年前,有兩位高職畢業的學生,由彰化到臺北來謀職,一個叫林招治,一個叫吳火旺。兩個人不是同校同學,但在服役時是在同一單位,相處三年,彼此成了好朋友,因此退役後,一起到臺北來找工作。

兩個人進了同一家公司,工作性質也相同,然後,七年後的今天,林招治已升到業務經理,而吳火旺卻已換了三家公司,仍在當業務員。

如論兩個人的條件,林招治都不及吳火旺。林招治身材不高,皮膚黝黑,看上去是個種田的鄉下佬,而且口才也不怎麼好。而吳火旺就不同了,他長得身體魁梧,人也很英俊,平時談話也稱得上是“辯才無礙”。

認識他們的人都認爲,在工商界做事,吳火旺要比林招治有辦法,但結果卻恰好相反,實在是大大出人意料的事。

現在我們由這兩個人的工作實況中,來探討一下,林招治如何一步一步升上去的?而吳火旺又如何落魄的。

一到臺北,兩個人現時進入一家電器公司,受了一個多月的短期訓練,便開始擔任到客戶家裏修理電器的工作。

兩個人都是電子科畢業,對這種修護工作雖不熟練,但基本知識都懂,學習起來比較方便。跟着那些老服務員跑了沒有多久,就開始獨當一面了。

這家電器公司的老闆是個苦學出身的人,沒有什麼學歷,是由裝潢石收音機開始,自己慢慢摸索,在這一行累積起豐富的經驗,取得幾種廠牌的電視機、電冰箱、冷氣機等電器的經銷權。

這種公司的規模當然不會太大,但它的經營,不同於各大公司的門市部、專銷店,管理上是完全獨立的,不受製造商的牽制。換言之,公司的業務,老闆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愛怎麼管理就怎麼管理。

林招治與吳火旺進這家公司時,除老闆和老闆娘之外,只僱了這三個服務員,規模可說很小,但待遇並不算太差。

在這種小公司裏服務,待遇要好的話,工作一定很忙,這是必然的道理,老闆不會自掏腰包發薪水。因此,他們除了服務工作之外,空閒的時候,也兼作店員,負責接待上門的顧客。

這樣一來,工作時間自然就比較長了,上午九點多鐘開門,要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打烊。

說起來,工作時間的確太長了,但老闆這樣做,也有他的苦衷,如果多用一個店員,必然要增加開支,相對的,其他服務員的待遇也就要減少了。

老闆是個苦幹起家的人,他認爲年輕人苦一點沒有關係,何況這種工作不是出苦力,雖然工作時間長一點,但不至於把累壞。如果硬要按照八個小時的工作標準,勢必要多用幾個人,每個人的待遇就減少了,不容易留住好的員工。

當然,老闆也考慮到年輕人貪玩,工作時間長了,有人會不習慣。但他有另一種想法,年輕人應該努力工作,多賺點錢,玩的時間少了,自然就不容易學壞。林招治和吳火旺剛來時,老闆就把這種情形告訴了他們,當時他們找不到其他適合的工作,住在親友家裏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老闆是個很忠厚的人,凡是到他店裏工作的,他都把他們當作自己人一樣看待,親自教他們電器修護常識。林招治和吳火旺學習了一個多月,就開始出去替客戶服務,成了正式的服務員。

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對電器的修護工作已能勝任愉快,尤其是吳火旺,他的腦筋比林招治靈活,學什麼都比他快,林招治要半個小時才能找出毛病來,他有十分鐘就可以了。

在這種情形下,老闆對吳火旺當然是另眼看待。正因爲老闆喜歡他,所以較重要的工作都派他去做。

照說,這正是磨練自己的好機會,可是,吳火旺卻並不這麼想,認爲老闆對他好,是因爲他的能力強,他做的工作別人做不了。因此,他變得愈來愈驕傲,最後竟認爲這個店裏少了他就不行了。

於是,他把自己列爲店裏的特殊分子,其他服務員空閒時要幫忙照顧店裏的生意,而他則到附近的冰店,小吃攤上去吃零食,與店員小姐開玩笑。來了電話要他出去服務時,老闆還要派人出來找他。

林招治是他的老朋友,對他的作風也慢慢看不順眼了,曾私下裏勸他:“老闆對你這樣好,你自己的行爲要檢點一點,不要讓人家說閒話。”

“我的行爲怎麼啦?”吳火旺沒有一點慚愧的意思,反而理直氣壯地說,“我又沒有耽誤工作,事實上,我比你們任何人都做的多。”

“就是因爲你能幹,老闆纔對你這樣好,可是,你空閒的時候,也應該在店裏幫忙照顧生意,不要老是向外跑。”

“我是服務員,不是店員,照顧生意的事我做不來。何況在外面工作累了,回來後,在附近的小攤坐坐,休息休息,有什麼不對?”

“話不是這樣說,小吳,我們大家都是服務員,幫忙照顧生意是老闆規定的,像你這樣,一回來,放下工具就不見了,即使老闆不講話,同事們也會有閒言的。”

“各人幹各人的,他們有什麼閒話好講?誰要是不服氣,可以去跟老闆講。”吳火旺頓了一下,凝視着林招治半開玩笑地說,“你是不是看着老闆對我這樣好,也有點吃醋?”

“怎麼會?我們是好朋友,老闆對你好,我也有光彩,”林招治很認真地說,“不過,我們自己要知趣,不能因爲老闆對你好,就行爲隨便了,要應該兢兢業業的替人家幹。”

“你還要我怎麼幹?”吳火旺帶點發牢騷的口吻說,“有了較重要的工作,老闆都是叫我去,我一天跑十個客戶,你們項多跑五家,大家爲什麼不想想這一點,工作比我少,拿錢卻一樣多,這樣就公平嗎?”

“大家的薪水雖然一樣,但你拿的加班費、工作獎金比別人多,算起來你也沒有吃虧,可是,人家在店裏幫忙照顧生意時,你卻在外面玩,這不是讓人家老闆爲難嗎?”

“他爲難什麼?工作是憑能力的,對能力強的人,自然要好一點,這是天公地道的事,別人要是說閒話,老闆用這個理由就可以把他們的嘴堵住了。”

“好,就算不管別人說什麼,老闆既然對你這樣好,你也應該表現得更好同,纔不辜負人家對你的這番好意。”

“算啦,”吳火旺帶着不屑的表情說,“我對你實說了吧,老林,我根本就沒打算在這裏長久地幹下去。”

“噢?”林招治大感意外,“爲什麼?”

“你不想想看,在這種店裏工作有什麼前途?老闆永遠是老闆,夥計永遠是夥計,你想升都沒處升,這樣幹下去,幹到哪一天才能出頭?”

林招治向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只覺得老闆爲人不錯,工作也不算太累,待遇也很好,根本沒有想過另換工作。可是,吳火旺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他想了半天才說:“老闆對你這樣好,你捨得離開嗎?”

“他對我好是一回事,但我不能不爲自己的前途打算。再說,老闆爲什麼要對我好?還不是因爲我比別人的工作能力強,可是,反過來說,以我現在的能力到別的公司去幹,說不定早就升上去了。但待在這裏,我可能永遠是個跑街的服務員,不可能有別的職位給我。”

“你說的似乎也有道理,你是不是已經跟另外的公司接頭了?”

“還沒有,我正在找機會。”

“我知道你的野心很大,但我希望你能慎重考慮這件事,”林招治很懇切地說,“我總覺得遇到賞識自己的老闆不容易,如果你在這裏好好幫老闆幹,等他的生意有了發展,你一定會受到重用。”

“你別傻了,那要等到哪一年?”

這也是實情,老闆並不是個很有衝勁的人,生意做得四平八穩,閒着沒有事,就看看那些有關電器的書籍,似乎並沒有創大事業的雄心。雖然這個店裏的生意比他們來時好多了,但規模並沒有擴大,要想在這裏熬出前途來,看來是不太可能的。

林招治被吳火旺說得啞口無言了,儘管他並沒有在口頭上同意他的看法,但他的沉默,已表示認爲他說的有道理。

“我認爲,要幹就要到大公司去幹,“吳火旺很起勁地說,“只要能力強,就會有晉升的機會。我已經託人幫忙介紹,如果成功的話,你可以跟我一起走。”

“不,”林招治直覺地回答,“我的能力不如你,也不習慣人多的陌生環境,我還是在這裏幹一段時間再說。”

“也好,等我在外面幹得有點成就了,我再來找你。”

兩個人就這樣說定了。吳火旺既有了離去之心,對目前的工作就更不賣勁了,有時候出一次任務,半天不回來,有時工作忙了,他會託病說身體不舒服,不肯出去工作。

老闆雖然爲人厚道,但並不是傻瓜,當然很快就看出吳火旺工作情緒不佳。有一天,老闆把林招治叫到屋裏問:“最近吳火旺是怎麼回事?好像工作得很不起勁。”

林招治躊躇半天,不知該怎麼回答。如果把吳火旺的意思照實告訴老闆,怕引起老闆反感,對吳火旺不利,如果把真相隱瞞起來,又覺得對不起老闆。

“你不必爲難,”老闆很親切地說:“因爲我很關心他,我纔會這樣問。而你又是他的好朋友,我們有義務找出問題的癥結,幫忙替他解決。所以不管他有什麼困難,你儘管說好了,我能幫上忙的事,我一定盡力。”

老闆的話,使林招治大受感動,唯其如此,吳火旺的事他越發不好意思明說了,只好硬着頭皮說謊:“我也不知道是爲什麼,等我好好去問問他,再來告訴您。”

第二天,林招治把這件事告訴了吳火旺,並勸他在沒有走之前,不能在工作上表現得太差,無論如何人家老闆對他不錯,不能臨走給人家留下個壞印象。

“你總是婆婆媽媽地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吳火旺有點不耐煩地說,“我現在正在忙着進行其他的工作,哪有心思再替他幹?”

“話不是這樣說,你在這裏一天,就要好好地替人家幹一天,你這幾天的表現,我看着都有點說不過去,萬一人家老闆生氣,說你幾句,面子上多不好看!”

“你不用替我擔心,”吳火旺胸有成竹地說,“他要是好好地對我,我還可以在這裏多幹兩天,否則,我馬上就辭職不幹。”

“怎麼,你已經另外找到工作了?”

“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地方要我去,我只是在考慮待遇問題。反正這裏還可以待下去,樂得跟他們講講條件。”

林招治很不贊成他的這種態度,可是他是一個拙於言辭的人,找不出適當的話來可以說服他,只好嘆息一聲說:“你什麼都比我強,我也不便勸你了,可是,老闆再問起來,我應該怎麼說?”

“你就照實告訴他好了,我看他表示的態度再決定去留。”

“你的意思是如果老闆能加你的薪水,你還可以再在這裏幹下去?”

“至少我不會急着離去。”

“可是,老闆知道了你有不想幹的意思,彼此之間不是留下不了芥蒂?”

“你真是太老實了,”吳火旺頗爲得意地說,“這種事的微妙你是解不透的,老闆爲什麼對我好,因爲他了解,他花同樣的錢,僱不到我這樣能幹的人。因此他加我的薪水也是應該的,還有什麼不開心?有些老闆都犯同樣的毛病,你一聲不響地幹下去,他不會太重視你,等你想不幹了,他纔會想法挽留你。所以有些事,你不能太死心眼。”

這些道理,的確是林招治從來沒有想過的,他聽了感到怪彆扭,但又說不出道理在哪裏。不過,他知道吳火旺腦筋比他靈活,想的事情比他多。他想,自己可能天生沒有什麼出息,所以纔沒有這麼多心眼,不能因爲自己愚笨,妨礙了好朋友的前途。

於是,他把吳火旺的意思告訴了老闆,老闆聽了沉默了半天,才帶點難過的語氣說:“隨他去吧,可能是我錯了。”

林招治不太懂老闆的意思,聽語氣,不像是要給吳火旺加薪水,但也沒有表示要攆他走的意思,他究竟打算怎麼樣來處理這件事?

他的懷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老闆對吳火旺的態度開始冷淡了,而且跟他說話時,也不再那樣和善。林招治意識到一場暴風雨馬上就要來臨了。

他擔心的一點也不錯。有一天,吳火旺出去爲一家客戶服務,上午十點鐘出去,到下午兩點鐘纔回來,老闆當時板着面孔問他:“你哪裏去了?”

“我上午不是拿着單子去替客戶修理電視機了嗎?”吳火旺說話的態度也不友善。

“爲什麼這時候纔回來?”

“剛修好。”

“胡說!”老闆怒喝道,“我打電話去問過你服務的那家客戶,人家說你去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走了。”

老闆第一次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夥計,店裏的人,包括老闆娘在內都愣住了。吳火旺瞟了一下四周的人的臉色,老羞成怒地說:“兇什麼兇,你看着我不順眼,我不幹就是了。”

“幹不幹是你自己的事,你只要在這裏幹一天,就要守一天的規矩。”

“我現在就不幹了,你的規矩我可以不聽了吧?”吳火旺丟下工具袋,掉頭向後面睡覺的地方走去。老闆望着他的背影,低聲罵了一句:“不知好歹的東西!”

夥計們都低頭忙自己的事了,老闆娘走到她先生面前低聲說:“你今天是怎麼啦?何必發這麼大的脾氣?”“對這種不知好歹的人,還有什麼客氣的?我已經忍受得夠多了。”

“反正你知道他要走了,爲什麼不再多忍耐一回?這樣吵吵鬧鬧的多沒意思。”

“唉!”老闆嘆息一聲說,“你不懂。”

“我不懂?”老闆娘大感困惑地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個傢伙太使我失望了,所以才使我控制不住自己。”

這位老闆的話,我們是可以體會的。在所有的夥計中,他對吳火旺最好,結果這個他最欣賞的人,反而變得最不聽話,怎麼不使他傷心呢?此外,正因爲他對吳火旺“愛之深”,所以纔有“責之切”的態度。換言之,他對吳火旺還並沒有完全絕望,他想用劇烈的態度,刺激一下他的良知,如果他知道反悔,承認自己的不對,願意再留下來的話,他還會像過去一樣的對待他。

然而,吳火旺並不是一個會自我檢討的人,他現在心裏所想的是:他的能力比別人好,不愁找不到工作。因此,他既不感激老闆對他的另眼相待。當然也更不能忍受老闆對他發脾氣。所以他決定借這個機會離開了,並且可以自豪的對人誇耀:“我從來不吃這一套,我到哪裏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受氣決不幹!”

    這種很“性格”的做法,說起來並不能算錯,人,在外面工作,當然要靠自己的能力,然而,必須有幾個最重要的附帶條件,一是要知自愛,對工作決不馬虎;其次是要能自我檢討,自己負責的工作,是否符合老闆的要求;此外,還要對人謙和,彬彬有禮。

身爲夥計者,只要能做到這三點,你大可不必去鑽營、拍馬,老闆一定認爲你是個好夥計。假如你過分迷信自己的能力,做事都是以自我爲中心,渾身像長滿了刺的刺蝟,給人一種很“扎手”的印象,不用說老闆不敢重用你,即使同事們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吳火旺的作爲,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這種人是夥計中最難管理的人,你對他太好了不行,你對他不好當然更不行。如果老闆對他有一分好,他就會增加一分驕傲,對他十分好,他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可悲的是,這種人在一開始參與工作時,很容易引起老闆的注意,對他另眼看待,也許升得比任何人都快。可是,當老闆認清他的本質時,他就變成最不受歡迎的人了。

在本書中,我曾一再強調:當夥計的人,千萬不可以因爲自己身擁重要工作,而老闆又對你很好,就生出驕傲之心,以爲某某工作沒有你就不行了。要知,老闆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你,是因爲你過去的表現,贏得了他的信任,事實上,可能有很多跟你同等能力的人,在做着次要的工作,甚至於他們擔任你的工作,說不定表現得更好,只是老闆沒有給他們機會而已。當你得到較好的職位時,你要把他當作是一種幸運,當作老闆對你信任的增加,更應該兢兢業業地去努力表現,如果你認爲非你莫屬,沒有你這種工作就無法推動了,那你遲早會發覺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一個非現代化組織的企業,只有老闆個人的能力,纔是決定企業存亡的重要關鍵,一個夥計的去留,並不會發生太大的影響。因爲這種私人企業,是以老闆爲重心的,夥計只有聽命行事的分兒。

這並不是說企業的盛衰,當夥計的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說,並沒有直接的責任。因爲人事的安排是由老闆來決定的,如果有才能的員工他都留不住,專用那些庸才、奴才,這個企業焉有不垮的道理。

企業的發展,需要有才能的員工貢獻智慧,這是一項鐵的定律。然而世上有才能的人太多了,必須贏得老闆的信任,你纔有發揮的機會。

假如你是“懷才不遇”,你就只好潦倒一生。所以當老闆對你信任有加時,你更需要時常自我檢點,以報答這分“知遇之恩”。這樣主僱之間才能永遠水乳交融,和諧相處。

吳火旺顯示不瞭解這一點,所以他一點也不重視老闆對他的賞識。固然,當時這個公司太小,似乎沒有什麼前途,然而站在道義的立場,總不能漠視老闆對他的這一“情份”,應該貢獻出自己一切的能力,幫老闆來發展生意。如果自己的心血白費,老闆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以開個小電器行就滿足了,到那時候他再失望的離開,也還情有可原。實際上,這個苦幹出身的老闆,並不是沒有事業雄心的人,就憑他“愛才”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然而,吳火旺既不知觀察別人,也不知檢討自己,僅憑着自己的能力比其他夥計強,就驕傲不可一世。殊不知世界大得很,比他能力強的人還多得是。即使自認爲不如他的林招治,事實證明也比他強。

吳火旺離開之後,林招治對老闆感到很不好意思,甚至於擔心老闆連他也會攆走,所以在工作上處處小心謹慎。

儘管吳火旺之走,與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他兩個人是一起進來的,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老闆對他起戒心,也是人之常情。因爲吳火旺走的方式,不僅大背常理,也傷透了老闆的心。

林招治對吳火旺與老闆反臉,也大不以爲然,但是基於做人的道理,以及朋友之間的義氣,他不能在老闆面前說吳火旺的壞話,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因此他只有悶聲不響地埋頭工作。他想:能幹一天是一天,等老闆不要他時再說。

老闆是個通曉人情的人,不久就看出林招治的心意。農曆三月間,東園區大拜拜,老闆請夥計們吃了一餐,並提前打烊,讓夥計們出去玩,但林招治沒有出去,躲在自己睡覺的地方寫信。

不一會,老闆走了進來,並在他旁邊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林招治一看是老闆,慌忙想站起來,老闆親切的把他按住了,並笑着說:“怎麼沒有跟他們一起出去玩?”

“我想給家裏寫封信。”

老闆接着他的話頭,問了問家裏的情形,跟他閒聊一陣,然後把話題扯到吳火旺身上,老闆側着臉望着他說:“你是不是認爲我對他的態度太過分了?”

“沒有,”林招治急忙回答,“是他先惹您生氣,我勸過他多少次,要他把脾氣改一改,他就是改不了。”

“你要知道,招治,我要叫他走,並不是因爲他脾氣壞,”老闆神色嚴肅,語氣倒很溫和地說,“人,誰沒有脾氣,尤其是你們這些年輕人,哪個沒有點性格,我不會認真計較這些,如果他只有脾氣不好,再壞一點我也忍受得了。”

“我知道,”林招治點着頭說,“您好是爲了其他的事對他不滿。”

“你是不是指他要離開我這裏?”

“都是怪我不好,”林招治自怨自艾地說,“我不該把這件事告訴您。我事先也勸過他,可是這個傢伙事業心太強,根本不聽勸。”

“你錯了,招治。年輕人要創事業是應該的,他要走,我決不會強留他,甚至於還可以盡力幫助他,怎麼會生他的氣?”

這番話,使林招治迷惑了,明明是因爲吳火旺要走,才引起彼此的不愉快,老闆怎會說這種話呢?

“也許你還不瞭解,招治,”老闆親切地說,“做人一定要知道好歹,重視情義,否則,在社會上很難立足。”

林招治明白老闆這些話的意思,所以忙着說:“您對他的確太好了,只是他一心想着另創事業,所以纔會顯得毛毛躁躁的,忽略了您對他的好。”

“我並不是要他報答我,要他在我這裏幹一輩子。老闆都喜歡能幹的年輕人,我對他好也是應該的,然而,他在工作的表現上卻愈來愈令我失望,”老闆很痛心地說,“如果他是鬧情緒,或是年輕好玩,我還可以原諒他,慢慢地教導他。可是他是因爲要另謀發展,面疏忽了他現在的工作,這就不可原諒了。不說別的,就算看在我平時對他不錯的份上,也不能在走之前,跟我在工作上耍滑頭,對不對?”

林招治點點頭,沒有表示意見,他是想從老闆這番話裏,體會出其中的道理,老闆對吳火旺究竟爲什麼不滿。現在他有點明白了,吳火旺之離開,僅是一根導火索,實際上,老闆對他早就有了反感。

“如果他在這裏安安分分地工作,他要走的話,會使我永遠懷念這個夥計,”老闆接着說,“可是,現在我對他的走毫不惋惜,只是覺得有一點點遺憾。如果我一開始不對他那麼好,也許他不會變得這樣目空一切。人,都容易犯一個毛病,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一點也不知道珍惜。”

“他的表現是有點過份了,”林招治對這件事不願多談,一方是老闆,一方是他的好友,他簡直不知該說什麼好,所以顯出很爲難的表情。

“過去的事,不必去談他,”老闆振作一下精神說,“我發覺你最近沉默寡言,好像很不開心的樣子,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沒有,”林招治急忙否認。

“工作是不是太累了?”

“不,我覺得一切都很好。”

“我希望你不要心存芥蒂,把我跟吳火旺的事存在心裏。他是他,你是你,我決不會把對他的觀感轉嫁到你身上。你安心幹你的,我對你的信任,決不會受他的影響。”

老闆的這番話,消除了林招治心中的疑惑雲,也對老闆生出感激之心。而他又是重視“感恩圖報”那一類人,老闆對他也一點,他就想在工作上多表現一點。

自此之後,他除了平時工作勤奮之外,又替自己增加了一項推銷工作。他每次出去替客戶修理電器,總不忘順便問人家一聲:“府上還需不需要另外的電器用品?”

林招治覺得自己這樣做,在工作上並沒有增加什麼負擔,只不過在把客戶的電器修好之後,順便像閒聊似的問一聲,人家不要的話,他也不必死皮賴臉的硬推銷,畢竟這不是他份內的工作,如果人家要的話,就等於順便幫了老闆的忙。

這種惠而不費的事,林招治覺得很有意義,即使推銷不出去,在心裏上也有一種自我安慰的作用,至少替老闆做了一件額外的工作,可以略表對老闆的感激之意。

在這樣的心理下,他一開始對這種額外的推銷工作,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完全像是玩票一樣。然而,結果卻大出他的意料之外,推銷的成績相當不錯。一個月下來,總可以幫老闆做個十幾萬的生意。

仔細推敲起來,他之所以能創造這樣好的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客戶的電器有了毛病,他能及時去替人家修好,用戶心裏已經很高興了,再加他服務態度好,不存心欺騙用戶是外行,有了什麼毛病,總是據實告訴人家,該大修的就大修,該小修的就小修,甚至於因客戶不懂得使用引起的“不是毛病的毛病”,他也決不諱莫如深地胡亂“蓋”,而且決不亂要修理費,一定很耐心的把這些小毛病告訴人家。

這樣的服務員,當然到哪裏都受歡迎,只要他去服務一次,就會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在這樣的情形下,客戶除非不需要增添新的電器用品,如果需要的話,他開口一問,就很有成交的希望。

半年之後,林招治的這種“客串”的推銷工作,才引起老闆的重視。原因是他自己並沒有說他在幫老闆做推銷工作,有時候他服務回來,只輕描淡寫地說:“某某用戶要買一臺冰箱,要我們馬上送去。”

這種情形以前也有過,老闆當然沒有想到是他推銷的,以爲是用戶自動告訴他的。可是,這種訂貨的事,發生在林招治身上的愈來愈多,老闆就不能不重視了,經多方一打聽,才知道這是他主動推銷獲得的成果。

像這樣默默工作不願表現的夥計,在企業中做事,往往是很吃虧的。第一,會給老闆一種內向的印象,認爲你缺乏開展力;其次是很不容易引起老闆的重視,因爲他的表現有很多都在“暗處”,不容易爲老闆覺察。不過,當這樣的夥計一旦被老闆發現時,他就會由衷的喜歡你,對你的重用,也往往超越別人。

林招治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獲得老闆信任的,並把他視爲最得力的肩膀。沒有多久,老闆自己研究成功一種小型吹風機,準備自己設廠製造,所以便把電器行的工作,全部交給林招治管理,老闆則全力去發展自己的新事業。

現在,林招治已是該公司的業務經理,不但負責電器行的銷售工作,而且也是老闆研製的各種小電器的業務策劃人,老闆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一般看待。

可是,林招治直到現在還沒有得意忘形,仍像過去一樣的認真工作,而且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老闆的要求。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老闆對我這樣好,如果我不幫人家多做一點事,在良心上也說不過去。”

的確,憑良心做事,應該是每個當夥計的守則。大可不必計較老闆對你一時的好壞。只要問問你自己,這一天的工作是否問心無愧?

但有很多的人想法並不是這樣的,他們總是認爲,反正老闆也不重視我,我又何必替他賣力呢?

這種“慪氣”的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的前程和幸福。說起來,他們似乎很有道理:“老闆給的待遇不好,我當然用不着好好地幹。”“生意是老闆的,好壞與我有什麼關係?”“反正賺的錢再多,我也得不到多少好處,能混就混吧!”

當然,造成當夥計的這樣的心理,老闆也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但站在當夥計的立場,且不管老闆的利益如何,這種心理對自己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如果把目前的工作,只當作是個“歇腳站”,自己另外有更大的抱負,並不想在這個公司長期幹下去,還情有可原。如果你既沒有其他出路,了有點捨不得目前的工作,這種“慪氣”的心理,就是“自掘墳墓”了。

這種比喻,也許看起來像是危言聳聽,但你就一生的事業、前途來衡量,這句話也不算過分。

老闆(指有才能、有雄心的老闆)對你好與壞,是根據什麼標準呢?自然是你工作認真,有很好的表現,人家纔會慢慢地對你好起來,你不能指望老闆先對你好,你才肯認真工作,對你不好,你就採取“泡蘑菇”的態度。這樣惡性循環下去,老闆永遠也不可能改變對你的觀感。

再說,你新進入一個公司,老闆對你毫無瞭解,怎麼會馬上產生良好的印象。就算你長得一表人才,讓人一看就會產生好感,就像吳火旺一樣,但老闆以後對你是好是壞,還要看你自己的表現。

你要知道,是老闆在選拔肯替他盡心盡力做事的夥計,不是替他女兒挑選女婿,光恁一時的好印象,絕對無法維持長久的,一定要表現一點什麼給老闆看看才行。

吳火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初老闆對他比誰都好,可是他表現得太差勁了,以致引起老闆的不滿,鬧了個不歡而散。

這種“自視過高”的夥計,到任何地方工作都是一樣,換一個新環境,可能收斂一段時間,但過不多久,又會故太復萌,自認爲誰都不如他,甚至於連老闆、主管在內,都要買他的帳纔會幹得起勁,稍微有點不順心,就鬧情緒,耍脾氣。遇到肚量大的老闆,他也許還能多幹幾天,若是遇到那些修養差勁的老闆,他只有馬上捲鋪蓋走人。

當林招治當上業務經理時,吳火旺已換了四個工作單位,而且仍在幹服務員。唯一與過去不同的是,他的牢騷比以前更多了,認爲老闆們都私心太重,只肯用那些聽話而才能差的人,卻不肯重用那些有個性而才能好的人。

他的這一想法,顯然是由於不知自我檢討所產生的偏差。所謂“個性”,通常是指脾氣暴躁,講求是非分明,堅持原則不買帳等這一類型的人而言,並不是像他那種“自視過高”、“瞧不起別人”的狂妄。

對真正有個性的人而言,有很多統馭能力強的老闆,決不會把他們視爲是心腹之患,只要用之得當,說不定還可能成爲最有貢獻的夥計,可是對常懷二心,又不安於自己工作的人,任老闆都拿他沒有辦法。因爲這種人,軟硬都不吃,如果你對他好,或重用他,他除了當時感到高興外,心裏根本不生感激之情,說不定還認爲老闆爲了自己事業的發展不得不重用他哩,自然跋扈的氣焰就更高漲了。如果老闆對他嚴厲,想挫挫他的傲氣,他馬上就會生出“跳槽”之心。具有這種德行的人,焉有不失敗之理!

兵法上有“知己知彼”的格言,當夥計的也是一樣,一定要在平時工作中,經常檢討自己,觀察別人,你才能確定自己做事的正確原則。如果你命中註定要替人家當一輩子的夥計,沒有具備自己當老闆的條件,你就要從一開始朝着當一個成功的夥計路上去走。用時間來累積工作經驗,用工作的表現來贏取老闆的信任。不到萬不得已,不到最有利的時機,決不輕起“跳槽”之心。

這道理非常簡單,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瞭解,是時間累積起來的,也就是俗話說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跟着某一個老闆已工作了相當久的一段時間,彼此已有了較深的認識。如果老闆重用了你,是表示對你信任的加深;如果老闆一直沒有重用你,你就該自我深切地檢討:是自己工作沒有突出表現?是自己做事的方法不對?是自己的能力不夠?

檢討過自己之後,也不妨對老闆來評量一番:他是否是公正無私的?他是否對你有什麼偏見?如果有,偏見的癥結在哪裏?能不能消除?他是否有識拔人才的能力?他是否是個值得敬佩的人?他是否寬大仁厚?

其他需要評量的細枝末節,當然還很多,這都需要你依據平時對老闆的觀察作準繩,不能單憑某一件事來下結論。因爲老闆不可能是聖人,錯誤的地方也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在大體上,你認爲老闆還不錯,還是個有作爲的老闆,你就應該珍惜跟他相處的時間,不到萬不得已,決不隨便放棄。

也許你仗着年輕,不在乎這三、五年的時間,可以離開這個公司,另找個老闆從頭幹起,可是,人生最寶貴的時光,有幾個三、五年?放棄已建立的關係,再從頭去認識、瞭解另一個老闆,萬一後者不如前者,你又怎麼辦呢?是不是再換一個地方另來?這樣下去,哪個老闆會對你有深刻的認識呢?

現在都講求起用“青年才俊”,這固然是對青年人的一種鼓勵,然而企業單位是以老闆的資金作基礎的。換言之,老闆在用人時,一定要非常慎重,如果他對一個新進的年輕人沒有深切瞭解,他會對他界以重任嗎?

瞭解是如何產生的?當然是靠時間的累積,以及在工作上對你的考驗,假如你稍不如意,就另謀他就,這段時間的相互瞭解,不是等於白費了嗎?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關係,有更瞭解我的親友當老闆,就另當別論了。

主僱之間的關係好壞,當然是由雙方造成的,一味說當夥計的不好,要當夥計的如何如何,也不是持平之論。不過,站在當夥計的立場,應該先檢討自己,才能再去檢討別人,無論如何,老闆是花錢來僱你替他做事的,在形勢上,是你求他,不是他求你,除非你是專門技術人才,而又發生了短缺現象。

就一般而言,老闆花同樣的錢,可以僱你,也可以僱別人,因此,老闆對你的要求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爲他有他發展事業的目標,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管理原則,如果你要當他的夥計,你就要經常檢討自己,改正自己,以符合老闆的目標和原則。

一個真真正正的好夥計,他不但不會認爲自己多做了一點工作就認爲自己吃了虧,而且會隨時動腦筋想替老闆多做點事,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林招治一樣。我可以打包票,這樣的夥計,只要跟着一個老闆一直幹下去,決不可能沒有前途,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對這種忠心耿耿的夥計,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相處,老闆還沒有賞識他,那麼這個老闆的生意是否能維持一、二十年,就頗值得懷疑了。

有時候,我很懷念我們過去那一套做生意的制度,雖然一開始學生意時苦不堪言,可是出徒以後,只要當夥計的肯上進,他這一生的事業就算有了保障,不必當夥計的費心,老闆會替他安排得好好的。

現在時代進步了,企業規模也擴大了,用過去的老辦法,當然已經行不通,老闆不可能有那麼大的精力,把上千上萬的員工都安排得舒舒服服,因此,主僱之間的情分淡薄了,員工認爲是靠自己能力、時間,完全成了一種交易行爲。我不知道是否可能有一套更好的管理制度,來沖淡這種交易行爲,我們是個重情義的民族,難道不能利用這種特點,建立起一套更適合我們自己的管理制度嗎?非像西洋人一樣的“現實”嗎?

這是需要老闆、夥計共同檢討的工作,除了老闆的部分留待以後再談,現在先爲當夥計的擬訂下幾個信條,提供大家參考:

一、將自心比人心,待人處事要客觀。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尤其身爲夥計的人,吃老闆的飯,拿老闆的錢,正所謂“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在日常工作中,不順心的事自然更多。

例如,你明明沒有偷懶,只不過在工作中,因一時感到太累,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不巧被老闆看到了,把你說了一頓。你滿腹委屈,氣憤難平。

再例如,某件事情做得不合老闆的要求,但事實上並不是你的錯,老闆卻把你罵了一頓,而且他在氣頭上,根本不容許你辯解,你必裏自然難免不服氣。

替人家做事,像這種類似的例子太多了,真是不勝枚舉,甚至於有些不愉快之事的形成,不僅毫無來由,而且你有口難辯。如果你把這類的事全部記在心裏,而又無法化解的話,你一定會工作得愈來愈痛苦,很快就會到達無法忍受的地步。

那麼,如何來化解這些痛苦和不愉快呢?

首先,你要了解一項事實,身負管理之責的老闆也好,主管也好,他們都有一套衡量是非的標準,而且都是根據事實來評斷的,也就是經常所強調的“對事不對人”。事實上,這種“公正、無私”也不是絕對的,仍要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左右。

假如老闆平時對你印象不太好,同樣的事,別人做了沒有關係,你做了就要捱罵。再假如,老闆遇上不如意的事,或是在外面受了氣,或是在家裏跟太太吵了架,一到公司,正好遇上你在做一件他看不順眼的事,馬上把你叫過去說了一頓。

說起來,這些都不是一個老闆應該有的修養。然而,老闆也不是聖人,他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你不能指望他做到“不遷怒、不二過”的完美境界。

尤其是以資金爲後盾的工商界老闆們,正所謂“財大氣旺”,他在不如意的時候,跟夥計發發脾氣,也不是人之常情嗎?

你自己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你在情緒不好時,有沒有爲點不相干的小事,跟太太、孩子發脾氣?有沒有跟同事翻過臉?

如果有,那麼老闆對你發一點“無名之火”,你又何必記在心裏呢?如果沒有,那你一定是個修養火候到了家的人,老闆發你的脾氣,你當然也不會認真計較了。

這些話,也許你覺得是在強詞奪理,因爲你太太、孩子的關係,和跟老闆的關係完全不同,前者是親人,關係密切,吵過就算了。後者只不過是主僱的關係,工作領薪水,憑什麼要當他的出氣筒?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這個夥計的前途就有限了。生意固然是老闆的,可是,你是否準備把自己一生的事業前途,寄託在公司的發展上?如果是,就等於你的事業前途跟老闆的前途事業結合在一起。老闆的生意有發展,你的事業也有了發展。在如此密切的關係基礎上,如果你連老闆說你幾句都忍受不了,你就只好隨時準備走人吧。

人,在潛意識裏,都有一份“只准官家放火,不準民間點燈”的自私與霸道。你可以對人發脾氣,你可以對人有好惡之心,卻不能忍受別人對你這樣做。人間的不平之氣,多半都是由此而生的,當你發別人脾氣時,忘記了被別人刮鬍子時的不愉快;當人發你的脾氣時,你也忘了自己在發脾氣時的心理狀態。

因此,遇事只要能想想自己,再想想別人,自然就會心平氣和,你能犯的錯,別人當然也可以犯。你不能要求別人都是完人,而自己卻不知道自我反省。這種處事態度不僅不公平,而且也是自我麻煩、痛苦。

記得有一位古人說過這樣的話:“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則內心自然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則人之氣平。”這應該是當夥計者牢牢記住的一句話。

老闆在說你的時候,必然是因爲你有了不對的地方,儘管當時的錯誤是由很多因素形成的,你幾乎沒有什麼責任,但老闆看到的是你,不是別人,就算倒黴吧,你也該把這口氣忍下,何必爭得面紅耳赤。等事情鬧僵了,老闆在騎虎難下的情形下,很可能做出推動理智的決定,吃虧的自己是你。

也許老闆失去你,會使他的事業受影響。但那是以後的事,你的眼前是吃虧定了。

此外,遇到這類委屈不平的事,你也不妨換個角度來體驗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樣處理?但請記住:老闆對下面的事情不如你瞭解得清楚,對你的認識也不見得很透徹,你必須摒棄這些主觀因素,純客觀的站在老闆的立場衡量這件事。而且要以老闆的個性去引伸,不是以你的個性去下斷語,這樣你纔會得出公正的結論。

我有一位朋友在高雄一家觀光大飯店做事,餐廳領班要他每天早晨,先鋪西餐部的桌巾,擺設餐具,這已成了定例,可是有一天早上,他正抱着桌巾向西餐部走時,主管餐部的副理把他喊住了,而且很不客氣的質問他:“你抱着桌巾向哪裏跑?”

“到西餐部去。”

“中餐部今天中午有客人會餐,爲什麼不先把那邊的桌子擺好?”那位副理板起面孔,完全是一副打官腔的派頭。

“領班沒有告訴我。”

“不要什麼事都等着別人講,要自動去找工作做。”那位副理不分青紅皁白的訓起來,“而且做事動作要快,不要一上班就開始磨蹭時間。”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我那位朋友答應着“好”,馬上就開始去工作,也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可是偏偏我那位朋友的脾氣很倔,他認爲這位副理沒頭沒腦的訓他,訓得毫無道理,所以當時又頂了回去:“沒有人告訴我中餐部有人訂了席,我怎麼會知道?我當然要按照平時的工作順序去做。”

“我現在不是告訴你了嗎?”副理被他頂撞得發了火,“你還不趕快去工作,站在這裏發什麼呆?”

“好吧,”我那位朋友把氣忍住了,“我馬上就去。”說完後,他抱着餐巾向西餐部走走。

副理一看大發雷霆:“站住!你要到哪裏去?”

“我去把餐巾放好。”

“我就知道你會找藉口,磨時間,我要你現在就去中餐部工作!”

“我抱着餐巾怎麼工作?”我那位朋友平時工作很認真,不是耍滑頭那一類型的人,所以一聽副理說他偷懶,大感委屈,說話的語調變得很難聽。

“你這是一種什麼態度?”

幸好,這時餐廳領班過來了,才替他解了圍。可是,他又做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不得不提出辭職,因爲那位副理釘上了他,幾乎天天都找他的麻煩,他實在幹不下去了。

由這個例子看來,當然是那位副理不對,他仗着是總經理的親戚,就對夥計亂發脾氣,的確不是應有的管理之道。然而,我這位朋友是不是就全對呢?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第一、       他既然知道這位副理有亂發脾氣的毛病,就不該跟他認真計較,他怎麼說他怎麼答應不就沒事了嗎?那麼多夥計都能忍受得了,他爲什麼不能呢?

其次,他沒有真正瞭解企業的特性。有些老闆、主管,其獨斷、專橫之程度,有時候是不可理喻的,他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他們的話代表的權威,不亞於部隊的帶兵官,根本不容許你陳訴理由。

第三、當夥計的任務就是工作,他不應該想着“我已經有了工作,爲什麼還要找我”這種不平的事。反正他是替人家工作,人家要你先做什麼,即使多做一點也沒有關係,不可能斤斤計較,一點虧都不肯吃。

現在,我這位朋友也當了餐廳的領班,由他告訴我的話中,我知道他終於想通了。他說:“完全處在被管理的地位,往往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感到不平生悶氣;等負了管理責任之後,才知道管理的難處,自己覺得已經夠公正了,但仍有人罵我有偏見,真是一人難服百人心!”

他的感慨,正是一個經歷滄桑的當夥計者的心聲。小夥計跟大夥計的觀點有差距,不用說跟老闆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要想縮短這種差距,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自心比人心”,不用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一個自私自利心太重的人,永不可能成爲一個好夥計。因爲在工作中,他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忽視了整體的利益;他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沒有看出自己的缺點。

日本有句諺語:“抓我身知人之痛。”如果把這句話加以引伸,也可以喻爲“不當老闆不知老闆之難處。”如果當夥計的都存有這種體諒之心,企業中必定充滿和祥之氣,必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二、先檢討自己,再檢討別人。

英國有句名言:“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當夥計的要想磨練自己,充實自己,應該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

因爲,只有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短處,纔會諒解別人的短處。

例如你自己有三朋四友,一有機會就想幫他們的忙,提拔他們,那麼老闆重用了他的親友,你就不必生不平之心,如果當了老闆,你也會這樣做。

由於人都有點私心,所以要找出別人的缺點容易,要發掘自己的缺點比較難。有時候,即使發掘了自己的缺點,你也會找出很多借口替自己辯解,可是對別人的缺點,你往往會失去這份寬大的胸襟。

尤其是彼此立場不同,或是在對立的狀態,人們往往會誇大別人的缺點,而儘量掩飾自己的缺點。在這種情形下,你想心平氣和是決不可能的。因此,頂撞上司,跟同事吵架的事,也就會容易發生。

年輕的夥計們,最容易犯這種毛病,所以孔老夫子纔有“血氣方剛,戒之在鬥“的明訓。人在冷靜時,理智總是勝於感情,言行不至於乖張、失常,然而衝動起來時,一切都不顧了,常會做出一些遺恨終生的事。

不過,年輕人究竟是年輕人,不可能使他們像泥巴似的,想把他們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身爲老闆、主管者,應該多加體諒。但身爲夥計者,應主着“受一次教訓學一次乖“的精神,經常作自我檢討,同樣的錯誤最好不要再犯第二次。

就一般的情形來說,老闆對年輕員工的過失,總是能原諒的,因爲他們都是過來人,知道年輕人的缺點。不過原諒的方式則有不同,有的老闆會和顏悅色的開導你,有的老闆則會聲色俱厲地罵你一頓。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而且要看被管理者的屬性來決定,有能一概而論。站在夥計的立場,不管你遇到的是哪一種老闆,所採取的態度都應該是一樣的。你既不能因爲老闆客氣,就把人家的話當耳邊風,也不能因爲老闆嚴厲,而生出反抗之心。

當夥計的應該計較的是:老闆對你的管理是否出自善意,至於管理的態度應屬其次。

近十年來,歐美的教育、管理方式大爲流行,年輕人對管理管理態度,都非常重視。因爲他們在學校裏已不受打罵的威脅,到了社會上當然就變得更“嬌”了。他們寧肯不計較管理的動機,但不能不計較管理的態度。因此,我前面的那兩句話,也許有人認爲是不切實際的。且不論哪種管理方式較好,但大家要先認清一項事實,企業老闆不是學校裏的老師。老師是以傳授知識爲職志,他可以很有耐心的,對你諄諄教誨,慢慢用人格來感化你。但企業界的老闆,是以賺錢爲目的,是以工作來考驗你,磨練你。換言之,你在學校裏,是以純學習的立場,學習未來工作本領,到了企業界之後,則是考驗你工作能力的時候。

因此,你不能期望老闆也像老師一樣,對你百般容忍,甚至於對你用各種手段誘導你去學習。老闆只看你有多大能力,就給你多大的工作,至於你如何充實自己,如何增強自己的能力,那是你自己的事。

基於這一認識,當你進入工商界之後,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能經常作自我檢討:自己對現任的工作是否勝任愉快?如果老闆給你個更重要的工作,你是否能負擔得了?在工作中,如何才能避免老闆的指摘?

一個能經常作自我檢討的人,必定是個懂得自愛的工作積極者。而且在自我檢討中,能產生適應環境、避免過失的智慧,使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人之病,莫大於不知已之失”,當夥計的欲使自己心理健康,我認爲自我檢討的功夫是決不可少的。

三、先問自己付出去多少,再問人家給了多少。

工業化的社會,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人都趨向“現實”了。凡事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如何。

工商界本來就是很講求現實的,如此一來,更如火上加油,把個人利害看得更重了。以這種趨勢來論,如果要人們不重視自己的利益,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利益的獲得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具有因果循環的因素在內,既不可能不勞而獲,也不可能憑空而來。同時,正因爲大家都重視現實了,這種因果循環的關係更加明顯。

例如,老闆重用你,是因爲你的工作能力強,對他的事業發展有助益。反過來說,因爲你工作認真,表現良好,你才能獲得老闆的賞識,得到更高的職位、更好的待遇。

在表現上看,這是相互爲用的,實際上,卻是人生處事的至理,世上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愛之外,絕對沒有條件的恐怕沒有。所以你不能奢望老闆對你的愛護、提拔,能夠容忍你一切的錯失,你也不能奢望你對他有過很大的一次貢獻,他就會重用你一輩子。

企業的目標是有階段性的,老闆對夥計評價也是分階段性的。在這一階段你是最適當的人選,所以老闆重用了你,到了另一階段,你的能力如果不能符合他的目標要求,他就會起用別人了。

說起來,這好像是太“現實”了,但就整個公司利益來說,老闆的選擇就無可厚非了。

你總不能讓老闆爲了保障你的利益,而不顧公司的發展吧!而且公司的人事組織都是金字塔似的,愈到上層職位愈少,總有人升上去,有人掉下來,這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也是永遠無法皆大歡喜的事。

這是指大夥計而言,小夥計也是一樣,每晉升一級,總有很多人被刷下來,不可能人人都上去。因此,這種現象不是“現實”問題,而是競爭的必然現象。

然而,競爭的勝敗決定在什麼呢?這就是工作態度問題了。

當你進入一個企業之後,也許跟一般人的觀念一樣,很重視待遇問題,這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在你獲得合理的待遇之後,你應該抱定什麼樣的工作態度呢?

首先,你應該把自己的能力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不要存偷懶之心。我們常看到一些自認爲很聰明的夥計,用盡心機想少做一點事,以爲這樣是自己佔了便宜,殊不知,這樣便宜佔多了,最後就會吃大虧。這就像小學生上學一樣,找藉口或裝病,請假不上課,不做作業,他以爲騙過老師、家長很得意,但到了畢業考試就傻眼了。

因此,對年輕人來說,工作輕鬆不是福,逃避工作更是沒有出息的念頭。這道理很簡單,任何人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都希望獲得更好的待遇。更好的職位,可是,老闆決不會把錢加給那些工作不力的人。

也許你能說會道,手段高明,一開始能騙過老闆、主管,但相處時間久了,你的狐狸尾巴終會露出來。

當然,世上很難有絕對公平的事,而每個單位也難免有些反常的例子,有人不學無術,是個繡花枕頭,但卻獲得老闆的信任,對他百般愛護、提拔,如果你以此作例子,引爲自己處世做事的規範,那你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了。

世事的演進,都有其正常的一面,那就是好人多於壞人。公司的發展也是一樣,必定是有才幹、能力強的人,獲得晉升的機會多一些,否則,這個公司的壽命絕對不會長久。

這就你宇宙的運轉一樣,各行星必然有其下軌的運行,如果想脫離軌道,另闢蹊徑發展,就會變成流星,雖然也可能有一段很光亮的時間,但最後難免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因此,你在任何公司工作,千萬不可以羨慕那些僥倖的人,也不必去費心鑽營捷徑,只要竭盡心力去工作,使你的表現超過別人,你就會獲得更好的待遇、更好的職位。

常聽到很多人這樣不平地說:“我跟某人是同時進公司的,學歷一樣,能力也差不多,爲什麼他加了薪,升了級,而我沒有呢?”

聽起來這是很公司的比較,但實際上完全是主觀的意識在作祟,就算你跟某人的一切一切都不分伯仲(事實上,這是決不可能的,總會有點出入),而職位只有一個,假如老闆把你們兩拿來抽籤,也只能抽中其中一個人,總有一個要再等機會。如果因此而生不平,除了傷害自己之外,還有什麼益處呢?

事實上,一個人在工作上只求跟別人一樣,已經是很沒有出息的想法了。你爲什麼不想法超越別人呢?只要讓老闆沒有比較的機會,認爲非你莫屬的話,那纔是“實至名歸”,讓別人也說不出閒話來。

再明確一點說吧,你跟某人爲老闆工作,所盡的力量既然相等,表現也一樣,老闆當然有權選擇你,也有權選擇他,如果你認爲應該選你而不應該選他,這種想法夠公平嗎?

世上類似的事例太多了,如果你向不平處去想,處處皆有不平,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檢討自己:你對這個公司有多大貢獻?同樣的工作,你是否做得比別人出色?如果你處處都比別人強,你被選的機會自然多些;如果你自認爲跟某人某人在伯仲之間,你就只有一半被選的機會;如果你根本不如別人,你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人都有僥倖的念頭,實際上,僥倖本身就是件不公平的事。如果你希望僥倖晉升,很可能失望就在前面等你。

當夥計的替老闆做事,也像賭博一樣,你押上多少,就可能贏多少。當然,這其中也有輸輸贏贏,到最後算起來不一定划算,可是,如果你什麼都不想押而想贏,那是決不可能的事。

一言之,你把青春、時間、能力、心血全部押在老闆的事業上,遇到不如意的事,你不灰心,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不泄氣,決心非贏一次不可,等老闆的事業有了發展,即使你不能完全稱心如意,他也決不會把你的“賭注”全部吃掉了,讓你血本無歸。

正如佛教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夥計的能常常這樣反省自己,不但能心平氣和,力求進取,失敗的機會也會減少至最低限度。

我相信:凡是有能力做生意、求成過急的老闆,分不清夥計的好壞,不能識拔人才者,那是少之又少的。因此,知道自愛,又能忠於公司、忠於工作的夥計,不獲重用也是不可多見的現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