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何更上層樓

這是《怎樣當夥計》最後一章,我想在此做一總結,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就每章的要點提出一些問題,讓讀過本書的人,作一次自我總檢討,幫助他們消除那些不正常的心理現象,使人生和前途事業,進入一個更美好的境界。

——關於“認清機運的本質”:這完全是個人心理與觀念上的問題,因此,下面的幾個問題特別值得你重視:

1、  你是否常常會毫無來由地興起自我憐憫的念頭?

2、  你是否嫉妒那些比你好的人?

3、  你是否容易動肝火,與人難以相處?

4、  你是否常懷不平之氣,愛發牢騷?

5、  你是否輕視別人的成就?

這五個問題,也許不能概括相信機運者的心理狀態,可是,如果你對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你就百分之百的是個迷信幸運的人,對自己的失敗和困境,常會找到很多的藉口。

例如:如果我有有力的人事關係;如果我是富有人家的子弟;如果我有錢,自己能當老闆;如果老闆能賞識我;如果有人能拉我一把;如果我能碰到那樣好的機會。。。。

總之,重視機運的人,永遠會找個藉口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別人,決不會抱怨自己,即使有抱怨的,也是賭氣式的,例如:假如我像他一樣年輕,我也能怎樣怎樣(他不反省他也有過年輕的時候,是否像人家一樣苦幹);假如我有他那樣好的學歷(他不想他在讀書時是如何混過去的);假如我娶了個富家小姐當太太,假如。。。。

這些想法,都是腐蝕心靈,使你消極的毒藥,如果你中毒不深的話,趕快把它連根拔除,你爲什麼不能以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作榜樣,憑自己的智慧、雙手,去挖掘人生的寶藏,偏偏想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中,不費力氣的撿便宜,坐享其成呢?買獎券、馬票,這是純靠幸運可以致富的例子,對不?可是,你仍然要下點資本進去,才能買到個希望,而且是個非常渺茫的希望。

替人家當夥計,就像“零存整取”的儲蓄一樣,只要你天天能在老闆的事業裏積存一點東西,使自己覺得沒有白乾,讓老闆也覺得你沒有吃冤枉飯;時間久了,你自然就會“富有”了。比異想天開等幸運要可靠得多了。

 

——關於“年輕人都是富翁”:這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爭取到的“榮銜”,下面的幾個問題,你不妨深切反省反省:

1、  你是否喜歡你的工作?

2、  你是否在工作中有積極創新的精神?

3、  你是否從錯誤中能記取教訓?

4、  你是否尊重老闆或主管的決定?

5、  你是否有明確的目標?

6、  你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外來的消極影響?

7、  你是否經常檢討工作增加了經驗?知識有進步嗎?心理狀態健全嗎?

8、  你是否有勇氣克服困難,不逃避責任?

9、  你是否分清誰是你有益的朋友嗎?

10、             你是否做事有始有終,不虎頭蛇尾?

如果以上十個問題,你的答覆都是肯定的,你就具備了“富翁”的基礎,再加上你有一大把寶貴的時間,將來必定會爲你換來事業和財富。

在這裏我要再一次提醒我的讀者,年輕人只是具備了富翁的架子,將來能否成爲真正的富翁,還要看你怎樣運用你的“資本”(時間)而定,如果你把自己磨練成十述十個問題的肯定執行者,我相信沒有一個老闆會不喜歡你這樣的夥計,你還怕沒有前途事業嗎?

 

——關於“培養工作興趣”:這是時下年輕人必須具備的修養,因爲在人浮於事的今天,你不見得有幸找到符合自己志趣的工作,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用自己的耐心去培養。

其實,說穿了工商界都是做生意的,你既然想進入這一行工作,其目的是培養自己做生意的能力,一開始大可不必斤斤計較工作的性質,除非你是想多賺錢就滿足了。否則,你應該把眼光放在將來是否有發展方面,不必太遷就自己的興趣。因爲興趣有時候也是個騙人的東西,只是圖舒服、痛快的幌子。

如果你不幸找到一個與自己志趣相違背的工作,而短時間又不可能更換,非幹下去不可的話,下面的幾個問題可能對你有益:

1、              如果你對不感興趣的工作,抱定混時間等機會的心理,你會有什麼收穫?(必然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那麼你在工商界就多了幾個討厭你的人)

2、              如果你抱着學習的精神,把不感興趣的工作也能做好,你又會有什麼收穫?(必然給人留下好印象,將來多了幾個朋友,也多了一條出路)

3、              你覺得現在工作不理想,換一個工作是否就一定理想呢?如果一換再換,依然找不到理想的怎麼辦?(很可能就像這舉的那個例子中的小女孩一樣,到最後不好的工作也只好將就了)

4、              當你對既有的工作不感興趣時,你應該平心靜氣地檢討一番:是工作環境不適合你?是跟同事們處不好?是主管、老闆找你的麻煩?抑是嫌待遇太少?

當我找出原因之後,必須再進一步分析:這些使你失去工作興趣的原因之形成,是你咎由自取,抑是別人有成見?是你覺得年輕,來日方長,一不如意就興起“不幹”的意念?

如果是前者,你應該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設法消除別人的成見;如果是後者,你自己就要特別當心了,這表示你一生事業的成敗已亮起警號。因爲人不可能永遠年輕,當你爲工作換來換去把青春消磨光時,就等於你把上帝賦予你的財產揮霍光了,變成了窮措大,在殘餘的生命中你已是一無可恃。

5、              你要認清自己,是個有主見的人呢,還是個容易受別人影響的人呢?如果你缺少主見,感情容易衝動,你對工作興趣的有無,很可能受主觀意識的矇蔽。因爲“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在工作中當然也有很多無法避免的苦惱,而苦惱的累積,常會使意志薄弱的人當作“換個工作”的藉口,原因是他沒有能力去化解苦惱。

 

——關於“選擇個好老闆”:這是跟“培養工作興趣”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但兩者卻是相輔相成的。換言之,如果你跟的是個好老闆,你要有培養工作興趣的耐心,不能輕率的換工作;如果你遇上了沒有“出息”的老闆,你越快換工作越好,免得浪費時間。

至於什麼樣的老闆纔是好老闆?我在寫這一章時,已經舉了十項標準,在這裏不再贅述,現在我要提出另外幾個有趣的問題,讓讀者自己去揣摩、體會。

1、              在日常的事物與言行中,去觀察你老闆是感情型的抑或是理智型的?甚或是兩種類型的結合體?然後訂出你自己適應的分寸。

2、              在待人接物中,去觀察你老闆是“虛僞的權術派”,抑或是“真誠的君子派”?在工商界,這兩種類型都各有所“長”,不能以“世俗之見”判定他的好壞。

3、              在他交往的人物中與用人的標準上,去觀察你老闆是“親小人的軟耳朵”,抑或是“近君子的直心腸”?不過,你不能直覺的以爲“親小人”就是壞老闆,“近君子”的就必定是好老闆,這其中還有很多微妙的因素,你千萬不可以偏概全。

4、              在他私人生活中,去觀察你老闆是“公而忘私”,抑或是“私而忘公”型的?這裏所謂的“公”,當然是指他經營的事業,“私”是指他對家庭以及其他的私生活而言。照說“公而忘私”應該是好老闆,“私而忘公”是壞老闆。但事實上,這兩種類型各走極端的話,前者也不見得是好現象,不管一個人的事業有多大,“齊家”終究是幸福之源。

5、              你老闆有沒有對你發脾氣?如果有,你是否很泄氣?如果沒有,你是否很得意?這是值得細心去體會的問題,因爲老闆發脾氣的“學問”也大得很哩!

以上這五個問題,我都沒有提出確切的答案,這並不是我想留一手,而是這些問題在生意人身上,很難找出鐵定的規律。有些老闆“私生活”荒唐得很,但你不能否認他事業的成功;有些老闆心口不一致,淨鬧“虛套”,但他在商場上活躍得很。

總之,生意場中的人,有很多變格的做法,不能以常情去論斷。是與非,好與壞,只有你自己實地去判斷、辨別,至於你能領悟多少,以及領悟的是否正確,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關於“勿爲自己留退路”:這是純屬自己內在的修養功夫,也是別人幫不了多少忙的,我在這裏僅能提出幾個問題,再一次提醒你如何去衡量自己。

1、  你的人事關係、家庭財力,是否允許你一退再退?

2、  你是爲了恐懼前面的困難而不得不另做打算?

3、  你是否仗恃自己的才能、技術,認爲有很多路可走?

4、  你是否仗恃你年輕,認爲不必勉強自己去堅持到底?

5、  你是否生性“太嬌”,受不了一點點委屈?

6、  你是否只想好的待遇,不考慮其他的工作條件?

7、  你是否存有僥倖心理,想一下子在工商界混得“出人頭地”?

8、  你是否不能堅持原則,容易感情衝動?

9、  你是否有得意忘形的傾向?

10、             你是否不受氣,而不能有志氣的去做到如何不受氣?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敢打賭,你在工商界必定是節節後退,直到失意懊喪的退到生命的盡頭爲止。

 

——關於“培養和諧的能力”:這是處團體、做生意的外在修養,讓人一見就產生一種和諧可親、值得信賴的感覺,在公司必定是人緣好,在談生意時,促成的機會必定大些。

有人說,生意人的笑臉、好聽的話都是假的,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其實,在社交場合中,人們的恭維話又有哪些是真誠的。只要你笑得自然,語氣親切,人家就會喜歡聽,甚至對方明明知道你是“虛套”,聽在心裏仍會感到舒服。

因此,在工商界中創事業,這種“笑得自然,語氣親切”的修養功夫是不可缺少的。對同事應該如此,對客戶更應該如此。

然而,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備了這種修養功夫,下面的幾個問題可以測驗你自己:

1、  你是否會因小事跟同事發生爭執?

2、  你的報復心理是否很強烈?

3、  你是談吐是否缺少風趣、幽默?

4、  你是否對瞧不起的人,不願與之虛與委蛇?

5、  你是否妒嫉那些優於你的人?

6、  你是否喜怒容易形於色?

7、  你對人的態度,是否易受情緒影響?

8、  你對別人的煩惱,是否有傾聽的雅量?

9、  你對別人的批評,能泰然接受嗎?

10、             你對自己的儀表,是否很注意?

以上這十個問題,如果你前七項的答案是“否”,後三項的答案是“是”,你的修養功夫就算到家啦,你在工商界的前途、事業,已立於不敗之地。

我在前面寫這一章時,就曾特別地強調,工商界的從業員,不作興耍“性格”、講“個人英雄主義”,應該是甘草,應該是魯仲連一類的人物,不僅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更要能化暴戾爲祥和,這才符合了“和氣生財”之言。

 

——關於“善自檢點的功夫”:這是年輕夥計們最難做到的涵養功夫。原因是,青年人的自我意識太重,喜惡與愛憎的感情太尖銳、太強烈,看人看事都太主觀,所以很難做到客觀冷靜地省察,因此,他們的“後悔事”也特別多。

無可諱言,讓年輕人都變成“老油條”、“老於世故”是決不可能的事,也是不必要的,但年輕人應該藉着“自我檢點”的功夫,使“莽撞的事”逐漸減少,使考慮的事物臻於周詳,卻是必須要做的工作。

在寫這一章時,我對如何做“自我檢點”曾舉出一些問題和實例,現在我想再寫出幾個問題,讓你在內心裏衡量一下自己,你究竟有了幾成火候。

(一)   對過去的檢討:

1、              你的學歷不如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家境不好?是大環境的影響?抑或是自己在求學時代不肯努力?有沒有采取補救辦法?

2、              你的工作能力不如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自己學識、智力不夠?是自己不肯學習、不肯認真工作?

3、              你的職位不如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沒有得到適當“機會”?是沒有遇到好的主管老闆?抑或是自己缺乏才能、缺乏工作熱誠?

4、              在工作中,有哪些好的機會被錯過了?有哪些好機會該爭取而沒有爭取?

5、              你現在有沒有後悔,如果當初你如何如何,現在已經成功了?如果有,你對將來的好機會是否有把握、有能力抓住?

(二)   對現在的檢討:

1、  同樣的工作,你是否能做得比別人好?

2、  同樣的事務,你是否能處理得比別人更完善、更周全?

3、  我是否會犯別人同樣的錯誤?

4、  你對別人處事待人的方式,能否客觀地評斷?假如是你,你會怎樣處置?

5、  你對現有的工作,是否已盡了最大的努力?是否還有能力再加改進?

6、  如果你是老闆,你對自己工作的態度是否滿意?

7、  你是否常跟別人起爭執?這些爭執是否對你的前途事業有損害?如果不爭執,問題是否可以解決?

就過去的檢討而言,你可能有很多後悔,而且有的已是“後悔莫及”,已無法挽回,但有些卻可引爲前車之鑑,對將來的工作有莫大的助益。因此,在夜深人靜,能想想過去也是有益的。

至於對現在的自我檢討,則可以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其好處自不待言。尤其重要的是,能使你認清自我,不作自我陶醉的美夢,隨時惕勵自己把握住現實,更積極、更正確的去開創自己的前途。

 

——關於“引爲前車之鑑”:這是跟“自我檢討的功夫”是相同的,但其意義卻大有差別,“自我檢討”是以自我爲中心,而“前車之鑑”則是以別人的事例來警惕自己。換言之,前者是“知己”的功夫,後者是“知人”的功夫。

在工商界這個複雜的大環境中,知道自己的錯失固然重要,知道別人的錯失,使自己不重蹈別人的覆轍,也同樣的不可忽視。

在這裏,我擬了幾個問題,看看你對“知人的”工作做了多少。

1、  你是否從別人的失敗工作中,得到了教訓?找出他失敗的原因?

2、  你對公司的事務,是否常冷靜地觀察其正確性?那些你認爲不對的事務,事後證明是否如你所料?

3、  你對那些不滿意的事務,是否想出了改進之道?抑或是認爲事不關已不去想它?

4、  你是否有興趣看失敗者的故事?如果有,是爲了滿足好奇心?還是想從裏面得到一點經驗教訓?

5、  在你熟識的人中,你認爲某人一定成功,結果卻失敗了,你是否有興趣深入去了解他失敗的癥結所在?

6、  你對同事及親友,都能認清他們有什麼缺失嗎?那些人對你發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影響是好是壞?

7、  你是否常以別人作鏡子,糾正自己、惕勵自己?

8、  你是否留意到,某人常被老闆“刮鬍子”,但卻晉升得最快,你瞭解其中的道理嗎?

由以上的問題可以看出,懂得觀察別人,也是一個人修養中的重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你不僅要了解別人的缺失,更要使自己不犯別人已有的錯誤,這樣你纔能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關於“從推銷員幹起”:這是在前章談過的問題,而且我也提出了幾項守則,勉勵有志於當推銷員的朋友。在這裏我再提出幾個問題,你不妨一面做,一面用它們來省察你自己。

1、  當顧客說“不”時,你準備了幾套說辭?是否懂得選擇適當的一種進行說服?

2、  不管交易是否成功,你都有自信可以使顧客留下一個好印象嗎?

3、  你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嗎?你隨時能在顧客的話中,找出說服對方的靈感嗎?

4、  你在接觸過的顧客中,你有沒有按照他們的類型分類,作成卡片?

5、  你對每次推銷的成功或失敗,是否都曾冷靜的分析、檢討過?

6、  你對購買心理是否有過深入的研究?你知道如何運用技巧強化對方購買的意願嗎?

7、  你經常用什麼方式對顧客作“額外的服務”?

8、  你關心公司的榮譽重於你的佣金嗎?

推銷的“學問”當然還有很多,這裏不能一一列出來。因爲這不是一本專門討論推銷的書籍,只能扼要的提出幾點,作爲一個引子,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從推銷員幹起,還要再另外去充實自己,訓練自己。

《怎樣當夥計》寫到這兒就告一個段落了,有幾件事情我想附帶說明一下:

一、在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目的是想爲有志於從事工商業的青年人,以及年輕的員工們提供一些基本的修養原則,幫助他們認清工商界的特性,進而磨練自己去適應它,爲自己創立一番事業。想不到在連載過程中,竟引起很多老闆的注意和熱烈的反應,這真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覺得,這種反應,並不表示我這本書寫得如何好,如何成功,而是反映了我們工商界的老闆們,對員工教育的重視,這是一種非常可喜的現象。

現代工商業的發展,已不是“閉門造車”的時代,也不再是“主僕關係”的時代,而是老闆與夥計同舟共濟求發展的時代。因爲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不僅“文盲”的夥計沒有了,而且大多數都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有辨別是非的判斷力,老闆雖有絕對的人事管理權,但卻不能“爲所欲爲”,必須使員工口服心服,他的公司纔會有發展。因此,如果教育員工,使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工作觀念,遂成了當前重要的一課。我這本書之所以受老闆們重視,這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在這本書裏,都是強調夥計們應該怎樣怎樣做,好像是以老闆的口吻在訓話,因此有人對此表示“不開心”。

有此種感受的人,我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他的處境一定很不得意,不是受盡了老闆的氣,就是遇到一個不知好壞,剛愎自用的老闆。但我要指出,這種不幸的事例,乃是極少的少數。如果你拼死拼活的努力工作,仍不能感動老闆,你大可另謀高就不侍候他,反正你沒有跟他立正終身契約。如果你擔心自己離開他的公司,恐怕找不到工作,這表示你的能力、勇氣都有問題,我勸你還是忍了吧!

工商界爲了爭生意、求發展,想法都變得很現實,老闆爲了他公司的發展,靠情感、義氣用人的成分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你這樣的夥計到處都可以找得到,老闆對你就決不可能過分重視。因此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使你變成一個很出色的夥計,受到老闆的重視。

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做任何事要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如果你自己不是個好夥計(包括能力在內),只一味的評論老闆,這不對,那不對,這是很不公平的。

三、有人指出,我寫的《怎樣當夥計》,對象只是最基層的員工,中、上階層的夥計談的太少,似是美中不足之處。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注意到了,但我考慮到兩點:1、如果把中、上級的夥計也包括在內的話,可能要增加一倍的篇幅,而且層次也不一定分得清楚,所以沒有這樣做,留待將來有機會再說。2、我認爲當夥計的不分大小,原則都是一樣的,只要把小夥計的修養稍加領悟、引申,大夥計也可以得到很多啓示。

另外還有很多讀者來信,有人希望跟我見面聊聊,有人給我鼓勵,這份盛情使我非常感動,除了對愛護我的讀者致深深的感謝外,在此我特別引用名作者拿破倫·奚爾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有緣,我們藉着本書已經相見了。”作爲我一點小小的心願。

 

完結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