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中國研磨雜誌約稿

作者:張國祥

2015年6月5日

話題:近期在網上常看到關於“WTO 15年保護期將到”的話題,大家的討論也五花八門,那麼在您看來,坊間流傳的所謂“15年保護期將至”的問題是否會對我國的經濟、我國的企業造成一定影響?

筆者首先想到的是機會而不威脅!是機遇當然也是挑戰!正像15年前,中國即將加入“WTO”時人們擔憂中國企業不懂國際規則一定會大批倒閉一樣,最後都會被事實證明:擔憂是必要的,但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15年前,筆者正好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珠三角工作。加入“WTO”之前,恰巧趕上亞洲金融風暴,各種傳言四起,加之電腦“千年蟲”的傳說,國人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充滿了擔憂和恐懼:中國經濟會垮掉、中國企業會大批倒閉的謠言簡直可以用“滿天飛”來形容。更有甚者,筆者有部分膽小的老鄉居然賣掉了大件生活用品,背起行李,準備回到湖北老家躲避災禍——他們不知從什麼地方聽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在中國沿海打響的恐怖謠言(當然筆者阻止了他們的愚蠢行爲)……

15年過去了,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優秀的企業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華爲當年在深圳也算不上知名企業,今天已經走出國門,成了通信設備世界級的領先企業,華爲專利技術日均申請數量2009年躍居世界第一。聯想、吉利等中國企業不僅走出了國門,而且併購了國際知名企業。衆多的中小民營企業主活躍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成就凝聚了無數中國企業員工的心血和汗水!規則的改變、制度的改善,讓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釋放了巨大的活力。

中國經濟、中國企業經歷了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經濟危機,特別是加入“WTO”15年來,中國經濟、中國企業與國際接軌,雖然我們支付了高昂的學費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諸如環境、資源、部分國人的健康,甚至上當受騙,但是,在世界經濟的暴風驟雨中,中國經濟成長壯大了,中國企業成長起來了。如果說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月,坊間傳言的“WTO 15年”保護期結束,這就意味着,中國企業和世界先進企業完全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果真如此,國民應該感到高興,企業應該感到喜悅。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着一體兩面甚至多面效應。如果“WTO 15年”保護期結束,同時也意味着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的結束。外資企業過去能夠享有而國內企業不能享有的各種優惠也會隨之取消,那麼,這就意味着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得到了改善。過去享有超國民待遇的外資企業的撤離也給國內企業增加訂單創造了機會。當所有企業一視同仁的時候,中國人到國外排隊購買“中國製造”產品的時代也會很快結束。

當然,經營企業,任何時候都是機遇與風險並存、機會與威脅同在。坊間傳言的“WTO 15年”保護期結束,中國企業經營更加困難,中國企業會關門倒閉,似乎不無道理。但是如果倒閉的是那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倒閉的是那些不思進取抄襲模仿甚至摻假使詐的企業,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經營企業之本在於滿足市場需要、滿足顧客需求,假如企業沒有誠信、產品沒有質量保證,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倒閉發生是遲早的事情,與“WTO”有沒有保護期何干呢?

15年前,筆者還在珠三角工作的時候,當地政府當地企業就籌劃企業轉型升級、產品轉型升級。深圳成爲世界最具創造力的城市絕非偶然,珠三角一大批世界級企業的誕生也絕非偶然。當然,中國能夠在世界經濟舞臺佔有一席之地的企業遠遠不止廣東或深圳的企業。從筆者在全國各地講課交流的經歷來看,中國南方、北方、東部、西部,都已經或正在誕生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領先企業。今天,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是經濟發展使然,也是企業生存的必然選擇。

回顧中國加入“WTO”15年來,中國經濟、中國企業發生的變化,我們就會更加堅定地相信: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舞臺大展拳腳的時代來臨了!

與世界經濟接軌,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對於有夢想有作爲的中國企業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