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營銷行爲的網絡二次放大

搜狐數碼公社算是相當早開始嘗試以一個“次中心媒體”身份去做網絡話題事件營銷的垂直社區,從早期的紅本女,到現在火爆的“地鐵甩手男”,很多都是形成一定範圍影響的網絡熱點話題,讓品牌受益良多。也因爲數碼公社和其他一些在各自圈羣裏有極高影響的垂直社區所作的各種突破性的營銷嘗試,讓我覺得深入挖掘“次中心”媒體價值,對於更好的開展口碑營銷或互動營銷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數碼公社對於操作自己領地裏的網絡話題傳播也越來越駕輕就熟:話題策劃創意——單帖引爆——首頁推薦——網友互動——形成專題——全網擴散——進一步激發更廣範圍的討論,並最終形成影響。
發生在數碼公社的話題很多,好幾次想寫一寫,但是又總是覺得沒有更多形式上的突破就沒有下筆。也許是“職業病”落下的毛病,改版後的數碼公社給我的感覺:太“軟”了——人爲操作的痕跡似乎越來越重,能成爲熱點話題的文章似乎都不是出於網友自發,似乎都是有一個“專業”團隊在幕後操作(個人感覺,不具備參考價值)。
我總是希望可以做出或者看到一些有新意的網絡營銷,就像王老吉之於2008年中、像DELL的社會化網絡營銷、像可口可樂QQ在線火炬傳遞、像馬雲成功化解一場可能的網絡危機,但似乎最近網絡上並沒有出現更多激動人心的經典案例——絕對不是在否定現有的營銷手段,只是對於經典案例的渴望^_^。
最近搜狐大話IT操作了一個網絡話題——IBM郵件事件營銷:操作手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創新,基本上可以參照數碼公社以往操作的所有網絡話題;若以影響力論成敗,它也遠沒有“地鐵甩手男”那麼廣泛和成功。我覺得這個話題最值得借鑑的地方,一方面是行業客戶如何進行網絡營銷操作;另外一方面是如何將傳統營銷網絡化,從而產生傳播的二次價值產生。
IBM現在可以算是徹底的行業品牌,已經沒有了個人業務。IBM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做大衆傳播,在全球範圍內不惜重金打造着他的品牌形象。可以說IBM的傳播是非常成功的,在品牌力和產品力打造的同時,IBM在傳播力上的打造也非常成功——傳播的獨立性讓傳播具備更多的附加價值——不用看標版,只要看到藍色遮幅就知道這一定是IBM的電視廣告,傳播素材的高辨識度給IBM節省了大量的傳播成本浪費。與很多國際品牌實行不同區域品牌傳播策略不同,IBM幾乎在全球的傳播內容都是一致的(只有語言版本不同)——藍色柵格標誌,也成爲了品質、信賴、商務問題解決夥伴的代名詞。
IBM在中國的傳播一向是中規中矩的,哪怕中國已經成爲了全世界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哪怕中國的網絡社會化發展速度迅猛異常,IBM在網絡上的推廣手段也僅僅是停留在硬廣投放、SEM、WIKI等一些比較常規的手段上。webleon蒐集和整理了一些IBM在社會化網絡媒體上的營銷努力,但絕大部分並沒有發生在中國。
郵票營銷,對於一個處於行業領導地位的行業品牌來說,或許可以理解成爲給品牌形象的一次加分,或是對於企業實力的一次彰顯,或是對於購買決策羣體的一次購買信心增加(這次郵票營銷是聯手《IT經理人世界》、《中國企業家》、《財經》、 《計算機世界》操作的)……將一次營銷行爲網絡事件化——這或許是這次IBM嘗試2.0營銷最大的一個突破。
將一次傳統的營銷行爲拿到網絡上進行二次炒作,或許可以說IBM還是偏保守了,做網絡話題還不做一個徹頭徹尾誕生於網絡的事件,還必須得依靠一個網絡媒體平臺的力量。但從一個行業品牌角度出發考慮,或許這是一個目前來講最折中也是最佳的選擇——IBM畢竟是一個偏穩重的品牌,許多網絡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沒辦法“拿來主義”的生搬硬套。
姑且不去評價這次網絡二次炒作的創意點是否精彩,是否精準的達到了IBM制定的傳播目標——讓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和紛雜的網絡去完成放大並豐富一個發生在其他傳統媒體上的營銷行爲的手段,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作爲IT行業內一定影響力和獨特品牌價值的媒體平臺——搜狐數碼公社(包括這次的搜狐大話IT),的確走在了許多“網絡次中心”的前沿,也一定程度的挖掘了它的內在媒體價值,不過還是希望可以更加有新意一些^_^。同期相比,汽車垂直門戶的領頭羊XCAR所做的一些嘗試,我個人覺得,會更具備長久和很遠的影響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