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保守

       最近和一個客戶IT部門討論項目設計方案,遇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客戶IT部門來了幾個人,一個負責整體運維的,是個性格直爽,行事果斷的年輕人;一個負責OS的專家,是個有點年紀的老師,看上去得有50左右;應用部門也來了幾個年輕人,都是做開發的小同學。

       實施方案討論的不太順利,主要是在全冗餘部分,應用部門要求“雙活”。

       “雙活”簡單地說,就是要在“多路徑”基礎上,實現主-備系統數據同時寫入。對於這個方案,我請教過幾個做容載和數據保護的專業人士,大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從基礎架構入手解決,比較複雜;最好從應用角度實現,比如用web server的cluster或者data cache。

          但這個用戶的應用軟件顯然還沒有考慮這些的解決方案,他們只能要求從底層架構上解決。預算又有限,沒法使用存儲級別的方案。這時候,Linux老師就提出來,最新的linux kernal提供了軟RAID功能,可以一試。

         就是這個方案,引發了一場爭論。

        這個方案的思路是,在一個VM虛機中,使用兩個虛擬磁盤,放置在不同的存儲陣列中,用Linux的soft raid功能,把內核和啓動文件,同時寫入到虛擬磁盤裏,這樣在應用系統工作的時候,就保證了數據有雙份,任何一塊盤的損壞,都不會引起數據丟失。

         但對這個方案,我的擔心是RAID技術本身比較複雜,雖然這個soft raid用的只是簡單的RAID1,不需要數據校驗,但以前跟各種RAID打交道的經驗告訴我,這麼做比較有風險,因爲RAID1對數據的一致性還是很敏感的,在保證數據同步上,需要軟件功能比較完善;另外,此次做的RAID1其實是用軟件功能,模擬底層硬件的RAID功能,跟linux LVM是完全兩回事,系統自身也是需要同步的,裏面出問題的環節比較多。

         IT負責人跟我的觀點比較接近,在生產系統這麼嘗試,他要面臨更大的風險,何況這種新技術基本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參照,雖然很多問題,從工作機制工作原理,到恢復原理,Linux專家都給出了分析和解釋,理論上都沒有問題,但最終這個方案還是被否了。          

           事後,我經常回想起當時爭論的場面,我們兩個年幼一些的“後浪”,似乎在扮演着“保守”的角色,首先對Linux的新技術,我們沒有“前浪”的敏感,其次對於不瞭解的技術,我們的本能是“過分謹慎”和“抵觸”,雖然有很堂皇的理由,但是卻失去了一次擁抱新技術的機會。慶幸的是,在爭論的最後,大家同意安排一部分機器做一些實驗和測試。

          都說年輕人喜歡冒險和新鮮,也許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年輕人變得不那麼年輕的時候,還能保持這樣一種積極的心態麼?當年光腳不怕穿鞋,現在自己也穿上了鞋子,約束也越來越多,公司利益,個人利益,他人感受,自身顏面,甚至比前輩還要守舊,是該多反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