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規模效應 騰訊視頻或借道短視頻突圍競爭

  接近年關,視頻行業再度經歷一年的洗牌與浮沉。筆者認爲,隨着視頻行業逐步成熟,傳統豪強已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恆強,而今年尤爲值得關注的就是富二代陣營的崛起,其中尤以騰訊視頻近期頻繁造勢,在數據戰與行業排名的口水戰中異常活躍。

  此前騰訊視頻曾一度指出其在用戶瀏覽時長、專業性等方面已超越行業其他競爭對手位居行業第一,此舉引起不小爭議,遭到業內大佬們的集體質疑。畢竟騰訊視頻自通過整合QQlive成立專門的視頻事業部以來尚沒有些許時日,相較競爭對手而言其大劇模式在內容上存在同質化的現象,缺乏明顯的優勢,能夠夠短時間內超越傳統豪強多年的積澱讓人一時很難接受。

  例如土豆網官方便指出,在常規統計中,視頻網站的流量統計僅包括web頁面的,而客戶端作爲軟件來統計。騰訊視頻在數據中多處將自己的web和客戶端加起來計算,與其他網站的web流量做對比,有失公允。土豆方面還強調,對於視頻媒體來說,考覈其影響力最重要的是看WEB端數據,騰訊視頻在WEB端的指標其實處於業內後幾位的水平。

  彎道超車、厚積薄發是騰訊視頻經常用來營銷自己的詞彙,不可否認,其在短時間內通過公關宣傳造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此前行業較低的品牌知名度,但精美的包裝也需要更深厚的內力予以呼應。

  部分人士曾對筆者表示,通過大肆購劇,騰訊視頻在長視頻內容版權方面進步明顯,但基於影視劇內容建立的用戶基礎缺乏粘性支持,流動性較強難以形成用戶規模與用戶忠誠,這也是騰訊視頻在與大佬們對峙時缺乏話語權的源頭所在。基於騰訊視頻在覆蓋人數上的缺失,筆者認爲其應該效仿搜狐與新浪等門戶同僚提高UGC內容的重視程度,UGC內容相對而言沒有版權費用的羈絆,更易結合社交網絡的真實關係形成病毒式傳播,在豐富用戶差異化體驗的同時更可以助其提升用戶規模。目前業內存在短視頻內容的有優酷土豆、酷6、新浪播客、搜狐播客以及56網,其中大部分企業在用戶規模上均存在明顯優勢,這也是騰訊亟需提升的關鍵。

  此外,目前騰訊視頻在移動端的份額相對較小,這或許是其急於在PC端求成而內部資源過於傾斜所致。在2013年移動視頻必將成爲視頻諸強的新戰場,短視頻內容在碎片化娛樂化時代更易滿足移動用戶需求,或可暫解其燃眉之急。

  互聯網的戰場充滿爾虞我詐,騰訊視頻高調宣稱第一也不失爲發展中反敗爲勝的一種策略,但迴歸現實之後如何能夠再進一步,騰訊視頻還應持續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